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食品安全省的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食品安全省的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食品安全省的意見》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開啟新時代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撐。為全面推進食品安全省建設,提出的意見,

2018年5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食品安全省的意見》以豫政〔2018〕17號公布,要求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食品安全省的意見
  • 頒布時間:2018年5月30日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豫政〔2018〕17號 
意見發文,意見內容,

意見發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食品安全省的意見
豫政〔2018〕17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我省是農業大省,食品生產、消費和輸出大省,食品安全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食品產業持續發展。
近年來,全省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總體呈現出基礎強化、成效明顯、特色突出的良好態勢,沒有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是,食品安全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各種風險隱患依然存在,與人民民眾的期盼和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要求仍不適應。建設食品安全省是人民民眾所盼、產業發展所需、地方責任所系。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建設食品安全省的重要意義,將建設食品安全省作為新時代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把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期待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開啟新時代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撐。為全面推進食品安全省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2018年5月30日

意見內容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從人民健康著想,從基本食品著手,從保障體系著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快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持續提升我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依法履行政府職責,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機制;堅持部門聯動,落實監管責任,強化投入保障,最佳化政策環境。
――堅持預防為主、產管並重。著力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強化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淨化食品生產經營環境,健全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可追溯體系,及時消除風險隱患。
――堅持多元參與、社會共治。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統籌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力量,引導和激發各類社會組織活力,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格局。
――堅持改革創新、引領提升。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監管方式,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引領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工作目標
構建政府主導、企業負責、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完善責任明確、制度健全、運轉高效、風險可控的食品安全體系,形成綠色、安全、高質量的食品產業發展方式。通過3―5年的努力,把我省建成食品安全大省,為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到2020年,全省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我省生產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我省加工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三分之一以上的省轄市達到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標準,三分之一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標準,人民民眾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70%以上。
――到2022年,我省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我省加工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一半以上的省轄市達到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標準,一半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標準,人民民眾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80%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綠色生產體系建設。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政策導向,發展綠色標準化農業生產,探索套用生物、工程、環保、信息等綠色技術生產加工高端食品,推動我省綠色食品產業向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發展。深化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食品產業結構,打造綠色食品品牌,提升我省綠色食品市場份額和競爭力。
(二)加強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加快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法規制度體系。積極推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制度的制修訂工作;加強各類食品安全標準、監管制度、生產經營規範建設,構建覆蓋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管各環節、食品安全社會治理各領域的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規範化水平。全面落實依法行政責任制,推進服務型執法,形成以法律保全全、用制度管安全的工作機制。
(三)強化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實施藍天、清水、淨土行動,分級分類治理污染耕地,推進重金屬污染源頭治理。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全面推行測土配方施肥、農藥精準高效施用。建立農業投入品質量常態化監測制度,依法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登記制度。實施高毒、高殘留農藥替代行動,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研發和推廣。嚴格實施《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範》,全面推行《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範》,加強獸藥行業管理,嚴格落實獸藥休藥期規定,推動促生長獸用抗菌藥逐步退出。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牛羊禽集中(定點)屠宰,加強病死畜禽、屠宰廢棄物及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測與監管,推動建立重金屬等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
(四)促進食品產業轉型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正確處理監管與發展的關係,最佳化食品市場發展環境。實施農業標準化推廣工程,推廣良好農業規範。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水產健康養殖場建設,鼓勵生態園區建設。實施食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河南本土食品知名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具有河南特色的食品企業做大做強。實施食用農產品市場規範提升行動,實施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讓人民民眾吃得更安全、更放心。加強食品安全領域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積極推進食品農產品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提高供給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
(五)推動安全標準提檔升級。圍繞種養、加工、運輸、儲藏、消費等環節,對標國際、國內標準,加快建立全鏈條、廣覆蓋和科學嚴謹、切實可行的標準規範體系。加強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與管理工作,建立地方標準目錄,強化標準制定、執行與監管銜接,擴大標準覆蓋面。加強對食品安全標準尤其是綠色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貫徹和跟蹤評價。鼓勵食品生產企業制定嚴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鼓勵行業協會制定嚴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團體標準。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對已有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農產品,加快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建設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標準化生產基地、“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基地,逐步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
(六)全面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構建以省級檢驗檢測機構為龍頭、市級檢驗檢測機構為骨幹、區域檢驗檢測機構為補充的食品、農產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支撐作用。加快省、市兩級檢驗檢測機構和區域性檢驗檢測機構建設。省級檢驗檢測機構要能夠完成相應的法定檢驗、監督檢驗、執法檢驗、應急檢驗等任務,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開展有機污染物和生物毒素等危害物識別及安全性評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鑑定、食品真實性甄別等基礎性、關鍵性檢驗檢測工作,能夠開展快速和補充檢驗檢測方法研究;市級檢驗檢測機構要具備對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項目參數較全面的常規性檢驗檢測能力;區域性檢驗檢測機構要具備對常見微生物、重金屬、農藥獸藥殘留等指標的實驗室檢驗能力及定性快速檢測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開展食品檢驗實驗室和檢驗參數資質認證,參與第三方檢驗服務。推進基層站所標準化建設工程,提升基層監管隊伍裝備配備水平。推進“網際網路+”食品安全,實施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工程,形成互聯互通、共融共享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平台和來源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的產品追溯體系。
(七)健全社會誠信體系。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以及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科研、檢驗檢測機構樹立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誠信意識,切實履行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徵集、評價、公開和獎懲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實行分類動態管理,明確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和程式,實施“紅黑名單”、信用評價和聯合懲誡等制度,加強信用管理結果運用,讓守信者得實惠、失信者受懲罰,著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
(八)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圍繞民眾反映強烈的農藥獸藥殘留、非法添加、假冒偽劣、欺詐和虛假宣傳等突出問題,聚焦高風險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和重點品種,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保持打假治劣高壓態勢,依法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重大案件提前介入、證據轉換認定、法律適用統一認識、涉案食品檢驗認定與處置銜接等協作配合機制。完善政法部門和監管部門共同參與的執法協調機制,對重大食品安全案件聯合掛牌督辦,力爭實現對每起案件都依法處罰到人。依法及時公開行政處罰完畢和已生效判決案件的相關信息,落實對違法生產經營者的聯合懲戒機制。
(九)構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創新食品安全治理,鼓勵社會各方參與,健全社會監督機制,推進以法治為基礎的社會多元治理。實施監管隊伍能力建設提升工程,加快專職檢查員隊伍建設,提高政府各監管部門的專業化水平;嚴格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食品企業安全內控機制,鼓勵推廣實施良好生產經營規範;支持行業協會發揮作用,引導食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強投訴舉報體系建設,完善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廣大消費者積極投訴舉報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注重發揮學校、社區、村鎮等基層組織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省建設的積極性,共建共享建設成果。
(十)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和普及活動,及時回應人民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切;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安全意識和主體責任,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及時公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維護食品安全、人人共享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五、工作要求
(一)落實屬地責任。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食品安全工作法定職責,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健全食品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制定建設食品安全省的專項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政府常務會議每年至少聽取兩次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健全食品安全責任制度,逐級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嚴防嚴控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健全食品安全考核體系,督促政府食品安全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履職盡責。
(二)健全工作機制。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建立省級協調指導、市縣建設為主的責任體系;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相關部門要制定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分工,統籌推進食品安全省建設。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切實履行職責,對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開展指導協調、督查督辦、警示約談、考核評議工作。健全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工作協同配合機制以及信息通報、形勢會商、風險交流、協調聯動等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情況,凝聚合力。
(三)強化投入保障。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省建設經費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將建設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支持重點建設項目,加強食品安全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加大裝備保障力度,確保建設工作順利開展。加強建設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加強督導考評。建立健全督導檢查、考核評價機制,制定完善考評細則,加強對各地食品安全省建設情況的檢查考核,發現問題及時督查督辦。將食品安全省建設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對部門和下級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督查考評的重要內容,列為市、縣級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科學運用考評結果,對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建設工作開展不力的地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