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中藥手冊(第一冊)
- 作者:河南省衛生廳藥品檢驗所
- 出版時間:1959年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類別:本草類
- 標識號 : CN : 14105.40
《河南中藥手冊(第一冊)》是現代河南省衛生廳藥品檢驗所編著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本冊共載河南省常用中藥二百七十二種,按藥名首字筆畫筆順排列。每藥分別名、產地、產季、產地加工、商品規格、鑑別方法、用途、包裝、貯藏等...
泡泡草(《河南中草藥手冊》)【拼音】 Pào Pào Cǎo 【英語】 Franchet Groundcherry 【別名】尖葉棘豆、山泡泡、羚羊蛋。【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xytropis oxyphylla DC.採收和儲藏:夏、秋采採收全草,曬乾。【原形態】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7-12cm,全株呈白色。
1、治瘡癤腫毒及無名腫毒,乳癰,鮮山萵苣根適量。搗爛如泥,敷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2、治扁桃體炎,山萵苣30g。水煎。分2次服。(《河南中草藥手冊》)3、治子宮頸炎,山萵苣30g,豬膀胱1個。水煎,分3次服。(《河南中草藥手冊》)4、治扁平疣(瘊子),山萵苣全草研末,醋調塗患處。或用鮮...
《中藥鑑別手冊(第一冊)》是197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內容簡介 本冊共載中藥一百種,按藥物正名筆畫順序排列。每藥以表格及文字形式表述。表格介紹其科名、學名、產地、使用地區、藥用部分和備註,表後文字述其藥名、別名、形態、採收加工、藥材性狀,成分和效用等。書末附藥物中文...
5、治腎炎:鬼箭羽莖皮60g。水煎取汁。用藥汁打雞蛋茶喝。(《河南中草藥手冊》)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9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或研末調敷。使用注意 孕婦、氣虛崩漏者禁服。炮製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割取枝條後,取其嫩枝,曬乾。或收集其翅狀物,曬乾。炮製方法 取原...
中藥手冊 《中藥手冊》是1959年南京中醫學院中藥教研組編著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全書按筆畫順序介紹中藥二百三十種。每藥按性味與歸經、功用與主治、配伍、用量與用法、禁忌等項介紹。書末附篇為運用中藥臨證處方應該掌握的幾個要點。出版信息 1959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藥鑑別手冊》第一冊,北京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編。科學出版社出版。鑑別藥材、研究藥物的參考書。內容簡介:本書是第一冊,選輯常用中草藥100種,分別介紹原植(動、礦)物中文名與拉丁名,產地、使用地區和藥用部分,主要反映了當前同一藥材的不同品種在各地的使用情況。可供廣大醫藥...
《河南中草藥手冊》中記載角茴香:“清熱,消炎,止痛。”其全草均可入藥,為苦、辛,性涼,歸肺、大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咳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肝炎,膽囊炎,痢疾,關節疼痛等症。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根圓柱形,長8-15厘米,向下漸狹,具少數細根。
治毒蛇吱傷:小花鬼針草三兩,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針草、犁頭草各二兩,搗敷傷處。(②方以下出《河南中草藥手冊》)治熱癤屢發不愈:鮮山黃連每次一至一兩半,水煎服。治小便疼痛:鮮山黃連每次一至二兩,酌加冰糖煎服。治下消手足酸軟無力:鮮山黃連一兩,木本白椿根一兩,合豬小肚燉服,連服四次。(⑥...
【異名】苟起子(《本草經集注》),甜菜子(《救荒本草》),杞子(《藏府藥式補正》),紅青椒、構蹄子(《河南中藥手冊》),狗奶子(《江蘇植藥志》),枸杞果(《河北藥材》),地骨子,枸茄茄(《山西中藥志》),紅耳墜、血枸子(《中藥材手冊》),枸地芽子(《四川中藥志》),枸杞豆、血杞子(《藥材學》)。
苟起子(《本草經集注》),甜菜子(《救荒本草》),杞子(《藏府藥式補正》),紅青椒、構蹄子(《河南中藥手冊》),狗奶子(《江蘇植藥志》),枸杞果(《河北藥材》),地骨子,枸茄茄(《山西中藥志》),紅耳墜、血枸子(《中藥材手冊》),枸地芽子(《四川中藥志》),枸杞豆、血杞子(《藥材學》)。來源 為...
血見愁(《土宿本草》),過山龍(《格致餘論》),地蘇木、活血丹(《綱目拾遺》),紅龍鬚根(《貴州民間方藥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藥手冊》),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江蘇植藥志》),紅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東中藥》),小活血龍(《浙江民間草藥》),土丹參、四方紅根子(《閩東本草...
枸杞(不確定): 苟起子(《本草經集注》)、甜菜子(《救荒本草》)、把子(《藏府藥式補正》)、紅青椒、拘蹄子(《河南中藥手冊》)、狗奶子(《江蘇植藥志》)、枸杞果(《河北藥材》)、地骨子、枸茄茄(《山西中藥志》)、紅耳墜、血枸子(《中藥材手冊》)、枸地芽子(《四川中藥志》)、枸杞豆、血杞子(《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