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地處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接處,地理坐標為:北緯42°22′-42°31′,東經116°53′-117°31′,總面積20029.8公頃。

保護區成立於2002年,2007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森林-草原交錯帶生態系統,灤河、遼河水源地,黑鸛、金雕等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 氣候: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
  • 級別:國家級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植物,動物,保護措施,開發利用,旅遊景區,科研監測,保護價值,

歷史沿革

河北塞罕壩自然保護區是2002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2007年5月通過國務院審定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地處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接處,地理坐標為:北緯42°22′-42°31′,東經116°53′-117°31′。

地質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質上屬於內蒙古台背斜。其褶皺以寶元棧向斜為主,斷裂帶以北西向與北東向斷裂交叉並生為特點。

地貌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上界於兩個一級單元即(內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間,主要是高原台地。作為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本區一直處於緩慢的上升階段,上升趨勢仍未停止。
地形地貌組合
本區的地形地貌組合為高原-波狀丘陵-漫灘-接壩山地。地形大體上可分為如下兩種類型: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熔岩高原丘陵地形: 分布於自然保護區的東部和東北部,由第三紀漢諾壩組玄武岩流蓋層所覆蓋,構成了表面地勢呈波丘狀的熔岩台地,台地頂端較平緩,地表坡度一般在15°以下,基岩裸露很少,檯面上多覆蓋著薄層殘積亞沙土。
熔岩高原丘陵平原: 分布於自然保護區的西部和北部,本地形屬堆積地形,主要由沖積的砂、砂礫和亞沙土組成;地勢比較平坦;河曲十分發育,嵌入沖積層2-3m;河漫灘大面積沼澤化,在河流兩岸有階地斷續出現。

氣候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漫長,低溫寒冷;春季錯後,乾燥多風;夏季不明顯,光照強烈;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偏少;風多風大,蒸發潛量大於降水量;大風、沙暴、乾旱、霜凍等災害性天氣比較多。
氣溫與日照
根據林場氣象站1960-2002年的觀測,本區年均氣溫-1.5℃ ,極端最高氣溫33.4 ℃ ,極端最低氣溫-43.3℃; 一年中冬季最長,計230-240天,約占全年的2/3,春秋時間短,合計130天左右,本區無夏天。
本區日平均氣溫≥0℃的年積溫為2072.8℃,≥5℃的年積溫為1930.7℃,≥10℃的年積溫為1631.1℃。年平均日照2367.8h,日照率為58%。
降水和蒸發
本區的降水以降雨為主,降雪為輔,年均降水量452.6mm,最大年降水量636.0mm,最小年降水量258.0mm,年均降水日數134天。
本區初雪日為8月28日-10月21日,終雪日為翌年的4月12日-6月18日,年均降雪期為226天;當年初積雪日為9月6日-11月5日,終積雪日為4月26日-5月15日,年均積雪天數220天。
本區年均蒸發潛量為1339.2mm,年均相對濕度為68.0%。
霜期與凍土
本區終霜期為5月27日-7月27 日,初霜期為7月1日-9月9日。地表約在10月中下旬凍結,解凍期約在4月中下旬,凍結期為 180天左右;11月至翌年3月平均地溫在-8℃以下,最大凍土深度(1991-2002)3575px。
風天
多風是本區氣候的特點之一,年均6級以上的大風68天,最多年份達119天(1966年),最少年份41天(1961年)。

水文

地下水
本區水文地質的特徵是: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紀鬆散物中的潛水相當發育;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以大氣降水為主,地下水補給模數大於104m3/km2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本區玄武岩地層有廣泛的裂隙水,裂隙水埋藏深度一般在120m以上;在第四紀覆蓋物較厚的地區也有一定量的潛水,埋藏深度5-25m不等。單井最大湧水量25-250m3/d。本區地下水礦化度一般為0.5-1g/L,個別地區<0.3g/L或0.3-0.5g/L。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3-、-SO42-、-Ca++ 、-Mg++型及-HCO3-、-SO42-、-Na+、-Ca++型。硬度一般小於10.8德國度,pH值7-8。
沼澤蓄水
自然保護區有沼澤地和灘地約1326.7 hm,大部分沼澤地地上積水10-15cm(灘地可季節性積水)。泡淖積水最深500cm。沼澤地與灘地地表蓄水約為500-600萬m
內陸河與泉水
本區內陸河岔較多,多數水源補充入就近的沼澤或灘地。本區的泉水直接輸入沼澤濕地,就地循環,只有一部分匯入地表河流流出區外。
陰河支流
本區東部為陰河支流的源頭,區內匯水面積約為15km,數條小支流匯合後形成陰河上游,匯水流量0.05m/s,折合180m/h;全年向陰河注入64.80萬m的水。
陰河是遼河的源頭積水區,經赤峰匯入老哈河,後與西拉木倫河會合,流經通遼注入西遼河,與東遼河匯合形成遼河後再注入遼東灣。
吐力根河支流
本區中北部為吐力根河的上游,有六條支流匯入吐力根河,區內匯水面積約75km, 匯水流量0.16m/s, 折合576 m/h;每年向吐力根河注入約207.36萬m的水。
撅尾巴河源頭 自然保護區東南部一帶是撅尾巴河的發源地,區內匯水面積約為22km, 匯水流量0.10m/s, 折合360m/h;全年向撅尾巴河輸入129.60萬m的水。
吐力根河、撅尾巴河均為灤河上游小灤河和伊遜河的源頭,匯入灤河後注入渤海灣。

區域範圍

2013年,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0029.8公頃,其中:核心區7213.31公頃,占36.01%;緩衝區6083.89 公頃,占30.37%;實驗區6732.60公頃,占33.62%。
東以陰河林場的三道溝起,經亮兵台至北曼甸林場的石廟子為界;南從陰河林場的三道溝起,向西經千層板林場的頭道溝、南沿子窯、羊場,三道河口林場的羊腸河、果園至西路口,以與御道口牧場草原濕地自然保護區北區界為界;西北面從三道河口西路口起,經三道河口、二道河口、千層板的南沿子窯、北曼甸的四道溝與石廟子止,與內蒙古多倫縣、克什克騰旗接壤的吐里根河和縣(旗)界為界。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森林-草原交錯帶生態系統,灤河、遼河水源地,黑鸛金雕等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①保護區植被劃分為7個植被類型25個群系。天然針葉林以華北落葉松和雲杉為主、針闊葉混交林以落葉松白樺雲杉山楊為主、天然次生林以白樺、山楊為主和天然灌木林,占保護區森林總面積的80%。
②保護區有大面積的沼澤和草甸植被。最有代表性的草甸植被是由苔草屬植物大穗苔草組成的群系。保護區的草原與草甸植被五彩繽紛。“綠草悠悠齊腰深,繁星點點花似錦”。保護區觀賞價值較高的野生花卉有200多種;以禾本科植物為主的群系代表了草原植被的特徵。而五花草甸和五花草塘是野生花卉的王國。
③本區共有維管束植物618種、312屬,是河北省高寒地帶少有的生物多樣性富集中心。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種,分別刺五加、蒙古黃芪、野大豆和沙蘆草,另外,本區有特有植物3種、1變種,分別是光萼山楂、黃花胭脂花、常柱多裂葉荊芥和圍場茶藨子。
④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內有大型真菌24科60種。
⑤5塞罕壩自然保護區在清代就是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核心區域之一,由於保護區地處蒙新、東北、華北三大動物區系的交匯處,野生動物種群龐大,種類繁多。塞罕壩自然保護區共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47種,其中鳥類39種,獸類7種,魚類1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5種,即黑鸛金雕白頭鶴、大鴇、豹;國家二類保護動物42種,名稱如下: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鳶、蒼鷹、雀鷹松雀鷹、普通鵟、大鵟、毛腳鵟、草原雕、烏雕、禿鷲、兀鷲、白尾鷂、白腹鷂、鵲鷂、矛隼、燕隼、紅腳隼、紅隼、灰背隼、游隼、黃爪隼、黑琴雞、勺雞、灰鶴、白枕鶴蓑羽鶴、雕鴞 、長耳鴞 、短耳鴞、領角鴞、紅角鴞、棕紋小鴞、馬鹿、猞猁、兔猻、水獺、黃羊、青羊、細鱗魚等。
國家重點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183種,占保護區陸生脊椎動物的70.11%,代表種有中華大蟾蜍無斑雨蛙、青蛙、中國林蛙達烏爾蝟紅點錦蛇鴻雁赤麻鴨豆雁、翹鼻麻鴨、綠翅鴨、羅紋鴨、綠頭鴨、斑嘴鴨、白眉鴨、石雞、斑翅山鴨、環頸雉、黑水鴨、鳳頭麥雞、灰頭麥雞、四聲杜鵑、大杜鵑、中杜鵑、黑枕綠啄木鳥、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楔尾伯勞、黑枕黃鸝、普通翠鳥、戴勝、鳳頭百靈、雲雀、家燕、金腰燕、太平鳥、灰喜鵲、大山雀、樹麻雀、燕雀、金翅雀、白腰朱頂鶴、朱雀、刺蝟、蝙蝠、草兔、花鼠、豹貓、赤狐、黃鼬、艾鼬、野豬、狗獾、豬獾、狍等。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種46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種21種,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種107種。

植物

截至2013年,保護區有自生維管植物81科、312屬、618種,其中蕨類植物6科、10屬、16種;裸子植物2科、4屬、10種;被子植物73科、298屬、592種,其中雙子葉植物64科、233屬、459種,單子葉植物9科、65屬、116種。

動物

鳥類
從保護區鳥類組成看,以雀形目種類最多,計114種,占50.22%;隼形目22種,占9.69%;鴴形目18種,占7.92%;雁形目16種,占7.04%;鶴形目9種,占4.41%;鴷形目7種,占3.08%;鴞形目、鸛形目、雞形目各6種,分別占2.64%;鵑形目5種,占2.20%;鴿形目、佛法僧目、鷗形目各4種,分別占1.76%;鸊鷉目、雨燕目各2種,分別占0.88%;鵜形目、夜鷹目各1種,分別占0.44%。猛禽種類占比例較高是本保護區的一大特色。鸛形目和雁形目種類較多則顯示本區濕地較多。
就鳥類的居留型而言,以夏候鳥居多,計116種,占鳥類總種數的51.10%;旅鳥67種,占29.52%;留鳥34種,占14.98%;冬候鳥10種,占4.41%。
就生態習性而言,森林鳥類146種,占總種數的64.41%;沼澤水域鳥類96種,占42.37%;灌叢鳥類79種,占34.75%;曠野草原鳥類54種,占23.73%。
就食性而言,雜食性鳥115種,占50.85%;肉食性鳥類100種,占44.07%;植食性鳥類12種,占5.08%
獸類
塞罕壩自然保護區有獸類5目12科26種。從種類數量看,食肉目最多,計12種,占總種數的46.15%;齧齒目次之,計7種,占26.92%;偶蹄目5種,占20.83%;食蟲目、兔形目各1種。
昆蟲
塞罕壩自然保護區有昆蟲12目114科660種。其中鱗翅目37科323種;鞘翅目15科120種;半翅目19科77種;膜翅目17科51種;同翅目13科45種;雙翅目3科17種;直翅目4科12種;脈翅目2科5種、蜚蠊目2科4種、螳螂目1科4種。(數據統計時間為2013年)

保護措施

保護機構
2002年經河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河北塞罕壩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屬國家公益性正處級事業單位。2007年4月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後,省編辦批准河北塞罕壩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更名為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管理局實行三級行政管理體系,即管理局、管理站、管護點。局一級設核算。管理局下設辦公室、保護科、科研科、計財科、公安分局。設定6個管理站、2個定位站、12個管護點、2個檢查站和2個哨卡。現管理局人員編制為57人。
基礎設施
塞罕壩自然保護區自建立以來,以項目為載體,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後爭取國家資金3000多萬元,建設了管理局綜合樓、6個管理站、11個管護點、3座瞭望塔、7個檢查站,並配備了必要的設備,提升了保護區保護、管理的綜合能力。

開發利用

旅遊景區

七星湖是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新開發的重點旅遊景點,位於塞罕壩林場以北三公里處,環抱於青山、綠樹和碧水之中。原是七個小湖,遠遠望去,有如天上北斗七星降落人間,七星湖因此而得名。
泰豐湖
水面面積300畝,水面平靜如鏡,清澈見底,又名為如意湖,或名泰逢湖。這裡的北邊就是當年康熙平定葛爾丹叛亂的十二座聯營。影視劇《新月格格》曾在此拍攝外景。
塞北佛石廟
坐落於北曼甸管理區石廟子景區。石廟由13塊削磨見方的石頭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寬1.21米,進深1米。廟內一尊坐佛像,身披紅色袈裟,兩小童侍立左右,均是滿族官服裝束。廟門兩旁,鏤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清得道千秋不朽”,下聯是:“塞北佛萬古流芳”,圓拱門上橫批是:“英靈千古”。
位於公園海拔1780米的東壩樑上,占地30畝,距公園入口處僅8公里。景區內有塞罕塔、塞北靈驗佛、跑馬場、射擊場、民族歌舞表演等旅遊娛樂項目。塞罕塔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層八角,仿古建築。塔內設步行梯和電梯,能同時容納100人參觀遊覽。
界河是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語,意為彎曲狹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見底,象一條銀色的玉帶,飄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灤入津工程完工後,時任水利部長的錢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把界河當成灤河發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灤河源頭”。

科研監測

已開展的專題研究
乾燥花資源及其加工利用技術研究
金蓮花資源分布現狀及退化原因調查
二色補血草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研究
河北大黃人工栽培試驗研究
藍刺頭人工栽培試驗研究
常綠草本白婆婆納人工栽培試驗研究
柳穿魚播種育苗與栽培試驗研究
樟子松育苗與造林技術研究
樺木原植物花粉的加工利用研究
唐菖蒲栽培與切花生產試驗研究
松杉花粉破壁技術研究
正開展的專題研究
塞罕壩野生花卉資源調查及其引種馴化
塞罕壩陽坡半陽坡造林樹種選擇與造林技術探索
野生乾花基地建設
二色補血草(乾枝梅)新品種的研究
沙地柏治沙研究
塞罕壩國有林區森林生態恢復機理的研究
常規性科研與經常性監測工作由自然保護區為主承擔。專題性科研由自然保護區牽頭主持,邀請區外有關科研、教學、生產單位研究人員參加。

保護價值

河北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塞罕壩區域天然植被的集中分布區,區內天然植被群落保護完好,森林草甸植被和濕地沼澤基本處於原生狀態,集中了塞罕壩地區特殊、稀有的野生生物物種,是塞罕壩地區各種原生性生態系統保存最完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物地理區系交錯帶最典型的區域,是塞罕壩地區的一個生物基因庫,也是河北省最有生態資源保護價值的保護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