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蜱蟎目,癭蟎科(Eriophyidae)。寄主:僅限於柑桔類,如金桔、紅桔、溫州蜜桔、酸橙、柚和檸。主要為害春、夏抽出的幼嫩芽、葉片、花蕾和果蒂的幼嫩組織,受害組織的細胞呈不正常分裂,形成如花椰菜花頭樣的綠色疣狀蟲癭。受害嚴重的樹,枝梢和花芽抽長很少,稀稀零零地掛上幾個小果,滿枝儘是無數大大小小的疙瘩,樹勢受到嚴重影響,幾乎絕收。對於這類弱樹,褐天牛、爆皮蟲和坡面材小蠹等趨集蛀害,加速了果園的衰敗,造成植株大量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沙糖桔瘤蟎
- 拉丁學名:Eriophyes sheldoni Ewing
- 別稱:胡椒子、瘤疙瘩、瘤癭蟎、桔瘤壁虱、沙糖桔芽壁虱、沙糖桔瘤壁蟎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目:蜱蟎目
- 科:癭蟎科 Eriophyidae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若蟲,生活習性,種群分布,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約0.18毫米,寬約0.05毫米,橙黃色。頭、胸合併,短而寬。腹部呈筒狀,細長。口器前伸,筒狀,側生下顎須1對,足2對。下顎須3節,足5節,端部有1根具5對分枝的羽爪。頭胸部腹面,口器後方有3對短小的胸剛毛。背板光滑,後緣有背剛毛1對。腹部環紋約有70條,且背腹面環距相等。生殖器在腹前端,雌體約呈五角形,上具蓋片。雄蟲體型稍小,生殖器不呈五角形。
卵
乳白透明,約0.03~0.05毫米,不正球形。
幼蟲
初孵化時約呈三角形,脫皮時若蟲在蟲蛻內隱現。
若蟲
體長0.12~0.13毫米,桔黃色,體形與成蟲相似,腹面環紋約有46條,背面約有65環。
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10多代,主要以成蟎在蟲癭內越冬。春天柑橘萌芽時,成蟎從老蟲癭內爬出,為害春梢的新芽、嫩枝、葉柄、花苞、萼片和果柄,受害處迅速產生愈傷組織,形成新蟲癭。成蟎出癭活動的始期與春梢萌芽物候期基本一致,3~4月當萌發抽梢時,舊癭內的成蟎因營養不良而被迫遷移,使蟲口密度迅速下降,新芽受害形成蟲癭,潛伏其中繼續產卵繁殖。5月以後部分老蟲癭長出新生組織,蟲口略有上升,至6月下旬達到高峰,以後部分老蟲癭乾枯,蟲口亦隨之減少。由於蟲癭內的分生組織未遭破壞,蟲癭能不斷增大到3~4毫米長,大的可達10毫米左右,可在樹上保持3~5年。非越冬的生長季節,癭內各種蟲態並存,一個蟲癭內常有數穴,瘤蟎多群居在穴內,在4~7月繁殖高峰時,新蟲癭內蟲口增加,最多達680頭左右,而老蟲癭內的蟲口數則慢慢下降約280頭。5~6月蟲癭生長發育快,幾天可完成一個世代,7月以後發生量逐漸減少,故秋梢受害較春梢輕。新蟲癭在3月下旬花蕾期出現,以後逐漸增加,至4月下旬達到高峰而不再增加。新蟲癭內的蟲口在4~7月隨氣溫的升高而逐漸增多,7月以後隨氣溫的下降而漸減。
種群分布
沙糖桔瘤蟎是一種危害柑橘的害蟲,廣泛發布在中國南方柑橘產區各省市。
防治方法
①主要通過苗木和接穗,特別是高壓苗和樹齡較大的苗木,傳播的可能性更大。注意檢查引進的苗木和接穗是否有蟲癭。如發現蟲癭,則要將其剝開,然後在解剖鏡下仔細檢查是否有蟎蟲。對有蟲癭的材料應將蟲癭剪除,就地燒毀;如系繁殖材料,可用46~47℃的熱水恆溫浸泡8~10分鐘,能殺死蟲癭內各種蟲態的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