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哨口板式類風箏製作技藝

沙洲哨口板式類風箏製作技藝,蘇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洲哨口板式類風箏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至東漢時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沙洲哨口板式風箏是能在空中發出悅耳音響的風箏,在全國占獨特的地位。
張家港市,原名沙洲縣。位於長江岸線的張家港樂余鎮,是由順水而下的泥沙與東海潮汐反推作用而淤積成的沙洲。清光緒年間,各地移民開始在這裡圍墾安居。他們在辛苦耕作之餘,將放鷂子、聽鷂聲成為耕餘生活的補充。

工藝特徵

沙洲哨口板式風箏的特點是風箏上綴有形狀各異、音階不同的各種哨口,根據材質不同分別有“蠶繭哨口”、“桂圓哨口”、“竹筒哨口”、“核桃哨口”、“葫蘆哨口”。各種哨口因音色、音階的不同分別為“排簫哨口”、 “噠子哨口” 、“嗡聲哨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