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板鷂風箏

如皋板鷂風箏

如皋板鷂風箏,是江蘇如皋傳統手工藝品,屬於南派風箏的一種。清光緒《通州直隸州志》第四卷《民賦志·物產》載:“風鳶出如皋,自草蟲魚鳥以至仙佛,無巧不具;有一排九雁、十三雁者,可折迭藏之。”以其形同門板而得名,以巨大、彩畫、布滿哨子、音色宏亮而成特色。大六角風箏最常見,數個小六角風箏並聯在一起,可以變出“七星串聯”、“十九星串聯”等樣式。彩畫多用紅、黃、黑色,與藍天白雲形成對比。板鷂 上布滿數百個大小不一的哨子,最大的哨子稱“嗡聲”,用大葫蘆做成,形同大木桶,發音如大提琴;小哨子用栗殼、百果殼等做成,發聲尖亮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皋板鷂風箏
  • 地域:江蘇
  • 本質:南派風箏
歷史典故,風箏介紹,工藝,制 作,現狀,成就,相關活動,文化遺產,傳承意義,

歷史典故

從前,放鷂子是村民中的大事,放前要將風箏供在堂屋裡,香燭紙馬,恭敬如儀。放飛時要由一個身強力壯,經驗豐富的老手作“頭把手”,帶著十幾個人拉繩,還有一組人扶著風箏放飛,叫“丟”。風箏如一飛沖天,則人們歡聲雷動,認為這預示著一年的豐收,萬事如意!他們認為風箏上的哨鳴可以震天地,震懾妖魔。但鷂子如果斷線,摔落或掉在別人的房子上則是大不吉,是“不順遂”的事。這要燒利市,磕頭上香,然後把鷂子撕碎丟入河灘或墳地去。
如皋板鷂風箏
如皋板鷂風箏

風箏介紹

江蘇如皋是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盛產板鷂,為全國絕無僅有。板鷂碩大無比、平整如板,由六角形為基礎,通過組合變化,結構成串連星式如皋風箏。板鷂外形古樸,繪畫精細,鷂面裝有數十乃至數百隻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飛時,發出不同的音響,組合成一支雄壯的空中交響樂,有如機群掠空,震耳欲聾、又似江海怒濤,洶湧澎湃。如皋的造型風箏,以如皋所出為代表,融燈彩、繪畫、風箏於一體,與北派風箏相比,更顯精巧工細,靈活美觀。
如皋板鷂風箏
如皋板鷂風箏
我國南鷂北鳶兩大流派的風箏在世界上久負盛名,如皋是南派風箏的主要產地,在品種紛繁的如皋風箏中,哨口風箏(又名哨口板鷂)最具特色。

工藝

哨口板鷂可融雕、扎、書、畫、繡等多種工藝於一體,工藝精湛,不僅是極有觀賞與收藏價值的手工藝術珍品,而且在放飛中穩定、優美,更有各種音調的哨口和諧而有節奏的震空齊鳴,好似聲色俱佳的空中麗人,以其無窮魅力伴隨放飛者在天地之間,享受人們與大自然相輔相成的萬千妙趣。
古人在紙鷂上以竹絲為弦,風吹有聲,如箏鳴響,故取名風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風箏世界中,形聲兼備的如皋哨口板鷂是難得的名副其實的藝術瑰寶。她的雕、扎、繪、制,凝聚了這塊江海平原上歷代風箏愛好者的聰明才智,積累了他們一千多年來的心血和在天地之間藉助自然風力取得的實踐知識。

制 作

板鷂風箏大者丈余,小者尺盈。形狀分正方,長方、六角、八角,和由六角相聯的七星,一九聯等。經過風箏愛好者的篩選,外形美觀,對稱而穩定的七星鷂成為裝備哨口的最佳選擇,如一個三米餘高的七星鷂,裝有一百八十個大中型哨口,最大的哨口可容水六十公斤,鷂布上繪有龍鳳、花卉、器皿及古代人物,其空中響聲節奏清朗,音調悠長、音量巨大。又如一個九十厘米高,全重二百五十克的“七星鷂”,裝中小型哨口一百一十一響,最小的僅黃豆大小,綢布縫製,繪有昭君出塞,木蘭從軍,天女散花等工 筆人物畫,兩幅兼工帶寫的茶花上有兩段很有意思的小楷行書。其一:“風箏本是借風之力自鳴之古箏也,無聲者形再美也似啞女升空,怎比百音齊鳴,似仙樂震耳,妙趣萬千;其二是:自雕、自扎,自繪、自書,非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實感天地造化之南派風箏也。板鷂的扎制工藝要求頗高,首先選擇質地堅實,彈性好的江南筆竹或本地上乘老竹,粗細長短隨風箏大小而定,用文火烤直,砂紙打光,罩以清漆,以防蟲蛀。選擇晴天干燥之日扎制,以便扎繩收緊。扎時做到上下左右對稱均勻,輕重一致,尢其是左右兩根邊骨的精細和彈性必須分毫不差,以保證板鷂在強風中的平衡,板鷂骨架紮好後,用事先按其尺寸繪繡好的絹布縫合,再用去其彈性的蠟線或細繩作引線,引線五至十二根上下迎角適當,左右對稱,長短與風箏大小相宜。板鷂的兩條尾子又稱尾檔,長度約為板鷂高度的十五倍左右,重量為裝配哨口後全重的十分之七,通常用加工後質地鬆柔的蒲草或稻草正反搓成上粗下細,左右均勻一致的草繩製作。尾檔可分飄於板鷂下方兩側,互不纏繞,快速放線風箏後飄時,輕柔而有浮力的尾檔,在空中飄舞猶如驚蛇閃動。板鷂扎制前後有十餘道工藝,數十條要領,這些在民間經過千錘百鍊的精湛工藝,使得標準的哨口板鷂,無論大小,均可在空中承受五級以上風力,即使在七八級的強風中,任憑地面樹搖麥低,仍可穩懸於數百米高空,其穩定性是一般象形風箏望塵莫及的;她為裝配音響設備──成套哨口提供了可靠條件。
如皋板鷂風箏
如皋板鷂風箏
球哨口統稱“口”,通常用葫蘆,果殼(白果殼、栗殼、龍眼殼等)。蠶繭用桐油浸泡後製成。由於這些材料輕巧而脆硬,製成的“口”音質圓潤響亮,為了製成各種大小的“口”,如皋的風箏藝人培植了若干品種的葫蘆,小的內徑僅一厘米,大的內徑可達五十厘米以上,這些大小各異的葫蘆製成了千百種型號,各種音頻的“口”,為人們巧妙地在板鷂上合理組合,提供了物質基礎。板鷂由於裝載一整套音響設備,有一定的重量,因而放飛時對風力有一定的要求,大型板鷂要六級以上風力,小型板鷂也需要五級風力才能穩定升空並發出正常音響,這和我國北派風箏以及世界各地的無聲風箏通常只需一至五級風力形成了氣象條件的反差。

現狀

如今如皋市仍有許多風箏愛好者,有千餘位技藝傳承人,包括“哨口”雕刻大師,畫師等。但是目前這寫能畫能雕的大師均已年過半百,且小型的風箏展館和風箏協會均屬民間組織,基本處於自生自滅狀態。
如皋板鷂風箏
如皋板鷂風箏
值得慶幸的是,2006年5月20日,板鷂風箏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如皋市的郭承毅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此獲得了肯定和保護。

成就

這一風箏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藝術瑰寶,並沒有真正向世人展示她誘人的風采,儘管如此,也以其精湛的工藝多次奪得好名次。如皋的哨口板鷂雕制工藝中,包含雕刻、繪繡、書法、扎搓等工藝,也包含了一定的空氣動力學,精妙的音響學和氣象學。它不僅是人們欣賞、收藏的藝術品,也是情調高雅,文體相融的運動器具。人類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工業的發展,經濟的騰飛,人們為了擺脫城市喧囂的環境,調節緊張的生活節奏,尋找一種藉助自然,文體結合,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放風箏恰好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所以八十年代至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風箏熱久盛不衰。如皋的哨口風箏一旦在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的工藝,一旦被世人真正了解其形聲色俱佳的魅力。
如皋板鷂風箏
如皋板鷂風箏

相關活動

如皋郭氏風箏“鳶飛雉皋”展被列為江蘇省2017年10大館藏文物巡迴(交流)展項目。

文化遺產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板鷂風箏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如皋市的郭承毅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傳承意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通市文化館(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板鷂風箏”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