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哨口風箏

揚中哨口風箏

揚中哨口風箏,聲音渾厚獨特。 文化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風箏真正的起源,已經無法證明,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中哨口風箏
  • 外文名:Yangzhong whistling kite
  • 創辦時間:2013年03月17日
  • 創始人:小趙小朱
  • 創辦地點:揚中市
  • 運動項目:六角哨口風箏蝴蝶風箏等
特色,產品特點,扎制,哨口,

特色

揚中哨口風箏(又名老闆公)哨口風箏融雕、扎、畫等多種工藝於一體,工藝精湛,不僅是極有觀賞與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而且在放飛中穩定、優美,更有各種音調的哨口和諧而有節奏的震空齊鳴。哨口可隨風齊鳴揚中老闆公,為中國絕無僅有。六角外形古樸、繪畫精細、碩大無比,由六角形為基礎。六角風箏大者丈余,小者尺盈。形狀分正方,長方、六角、八角,和由六角相聯的七星,通過組合變化,結構成串連星式風箏。
揚中哨口風箏
揚中哨口風箏

產品特點

六角面裝有數五乃至數十隻大小成對的哨口,放飛時,發出不同的音響,組合成一支雄壯的空中交響樂,有如機群掠空,震耳欲聾、又似江海怒濤,洶湧澎湃。外形美觀,對稱而穩定的六角一般成為裝備哨口的最佳選擇,如一個2米餘高的六角,裝有10個大中小型哨口,聲音渾厚,布上繪有龍鳳、花卉、器皿及古代人物,其空中響聲節奏清朗,音調悠長、音量巨大。扎制工藝要求精細六角的

扎制

工藝要求頗高,首先選擇質地堅實,彈性好的楠竹,長短隨風箏大小而定,用文火烤直,砂紙打光,罩以清漆,以防蟲蛀。六角骨架紮好後,用事先按其尺寸繪好的布縫合,再用去其彈性的蠟線或細繩作引線,引線五至十幾根上下迎角適當,左右對稱,長短與風箏大小相宜。六角的兩條尾子又稱,尾檔可分飄於六角下方兩側,快速放線風箏後飄時,輕柔而有浮力的尾檔,在空中飄舞猶如驚蛇閃動。標準的哨口風箏,無論大小,均可在空中承受五級以上風力,即使在七、八級的強風中,任憑地面樹搖麥低,仍可穩懸於數百米高空,其穩定性是一般象形風箏望塵莫及的;它為裝配成套哨口提供了可靠條件。

哨口

統稱“竹鈴”,通常用竹子。 由於這些材料輕巧而脆硬,材料更輕。製成的“口”音質圓潤響亮,六角由於裝載一整套音響設備,有一定的重量,從而六角沒有受二級的影響,不能上天,六角需要四級風力才能發出正常聲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