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劉村,是河南西南部一個行政村,在行政區劃上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張林鄉。下轄東崗村、鄒莊村等2個自然村。沙河劉村本村經過解放後的繁衍,尤其是小寨和東場居民區的擴展,全村鳥瞰圖形成一個大寫的L,代表著劉(Liu),這是一種天意、巧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鎮平縣沙河劉村
- 外文名稱:Shaheliu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南陽市鎮平縣張林鄉
- 下轄地區:東崗,西莊,鄒莊
- 政府駐地:沙河劉村
- 電話區號:0377
- 郵政區碼:474267
- 地理位置:32°53'15.4"N 112°10'32.1"E
- 面積:10.080平方公里
- 人口:2800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型氣候
- 車牌代碼:豫R
地理位置,名稱淵源,家譜修纂,行政沿革,水文地理,區域和邊界,基礎設施,沙河劉村國小,大石橋,洋橋,縣域公車,公墓,氣候與作物,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沙河劉村,是河南省西南部一個行政村,在行政區劃上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張林鄉。下轄東崗村、西莊村、鄒莊村等3個自然村。自古以來,沙河劉村處於鄂豫陝三省交界,是襄陽-南陽的必經之路。由於深處南陽盆地腹地,土地肥沃,此地商朝-春秋時代稱為“登”,五穀豐登之意;戰國時代楚國避諱改為“穰”,莊稼茂盛、豐收之意;秦置“穰縣”或稱“鄧縣”,後世因之。登(鄧)→襄→穰三個字實為一字,今天分別為鄧州、襄陽、穰東。
另外,沙河劉村以東偏北十里為古代呂國,建國早於鄧國,但在周朝早期,呂國遷往山東,即為齊國;呂之後有謝國、申國,均為呂姓分支,這就是南陽市的雛形,宛縣的名稱是秦朝設定的,戰國時期為申。沙河劉村以東偏南二十里為古代鄧國,鄧國一直到戰國初期滅亡。故,此地本屬呂國,再屬鄧,鄧滅屬楚,秦置縣,這就是今天的鄧州和襄陽的雛形。
名稱淵源
本村劉姓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洪洞縣索布劉村遷入,當時村名為“党家店”,姓黨的人多(為党項族後裔)。後來,党姓人口消減,只剩下劉姓人在此地開枝散葉。故後世改名為“沙河劉村”。——彙編自劉劍朝、閻英明主編的《鎮平五千年》書“關於鎮平人由來的詳細”一段,本段作者楊樹禮。
家譜修纂
村裡有兩種輩分字派,一種據說是在遷徙路上保留原來的族譜,一種是定居後新編的字輩。新的字輩有九個,分別是:青、廷、法、振、登、祖、澤、守、仁,原來的字輩解放前仍在用,現已殘缺不全。
2014年1月,經後人與山西省洪洞縣劉姓聯繫得知,村史中“索布劉”疑為“蘇堡劉”的訛傳。蘇堡劉姓是山西洪洞大姓,位於今日洪洞縣蘇堡鎮蘇堡村,據該村老人記憶,該地曾有“劉窪疙瘩”劉姓村落、“金子樓上”柳姓村落,都為劉姓大戶。
清代有蘇堡劉姓的族譜,為劉南沚的《洪洞劉氏譜》。——該譜為洪洞蘇堡劉氏譜。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河北大學圖藏)
根據2011年修訂的《鄧州坡劉營普明家族家譜》記載,沙河劉村祖先為劉普捷,排行老大,於明洪武二年與四個弟弟(老二劉普明、老三劉普智、老四劉普忠、老五劉普義)一同從山西洪洞蘇堡劉村遷入河南,另外兩個弟弟老六和老七留在老家。其中,老大劉普捷遷入鎮平沙河劉村,老二劉普明遷入鄧州坡劉營,老三劉普智遷入鄧州故事橋村,老四劉普忠和老五劉普義遷入唐縣劉老家村(今社旗縣晉莊鄉劉老家村),後來老四劉普忠從劉老家村遷出,遷入鄧州閘劉村;後也有分支從劉老家村遷到鄧州龍堰鄉劉道村(劉道廟村)。史稱“五普劉”,在山西稱為“七普劉”。
家譜中原話抄錄:常思: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根深枝茂、源遠流長所由來也。我始祖諱普明字先知,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索布劉人也,自明洪武二年奉旨遷移,兄弟五人,長普捷居鎮邑沙河劉,三普智遷故事橋,四普忠、五普義遷居唐縣劉老家地方。
行政沿革
解放前~1948年,該村為三義鄉駐地,隸屬於侯集鎮(民國宛西自治時期,侯集鎮為鎮平縣政治軍事中心)。1948年~1958年,該村隸屬於侯集區。1958年~1975年,該村隸屬於張林公社。1975年~1983年,該村隸屬於官寺公社。1979年因洪水,官寺公社駐地遷入黑龍集村,1983年,官寺公社更名為黑龍集鄉。1983年~2005年,該村隸屬於黑龍集鄉,2005年後隨著黑龍集鄉併入張林鄉,該村隸屬於張林鄉。但是,郵政和派出所仍保留在黑龍集,郵編不變,仍為:474267。
水文地理
沙河劉村主要有6條河流,4條自然河,2條人工河。
- 桑河:發源於沙河劉村小國地和南坡的一處泉眼,俗稱“勺浦坑”,古時泉眼旁有一棵老桑樹,故這塊水源地也稱為“桑樹底”。向南在小官寺與許河匯合,並在小官寺匯入沙河。
- 大溝(人工河):發源於沙河劉村東崗(自然村),此地為水源地,先民沿著東崗村西側開挖出一條南北走向的水溝,中間部位是一個水坑,位於東崗南側。大溝向北與宋營的田間水溝相接,向南在太平觀(官寺村下轄自然村)北注入許河。
- 小溝(人工河):這條溝實際上比大溝大,但村民並未取名,故屈居第二,暫名為【小溝】。發源於宋營以南田野窪地,被先民因勢利導,開闢為排水渠。從北往南流經無人居住的田野,在南坡北部注入許河。在與許河的交匯處形成一個深潭、一個河灣,黃土高壘,90年代之前蓄水很多,這也造就小國地的肥沃。深潭西緣有一口深井,解放前就存在,解放後改為機井,其上蓋有一庵,應為解放後為機井加蓋的機房。據說,這個機井旁古時候有一棵大桑樹,而溝西數百畝農田,因此稱為【桑樹底】。機井地勢較高,向西一路下降,就形成了【勺浦坑】,即桑河的源頭。
此外,沙河劉村還有10來個池塘(湖泊),鑲嵌在古寨河上。有名的池塘如下:
- 大坑:村內最大的池塘,深5米,西北-東南呈葫蘆形,通過東南角的鐵閘門與沙河相接,湖面對角長150米,平均寬80米。湖西和湖南為營裡頭居民區,湖北為小寨居民區,湖東岸是寨牆圍成。
- 蓮菜池:東場居民區西北角的湖面,深5米,南北呈長方形,與大坑隔著沙河,在蓮菜池的西北角開了一個豁口,連線沙河。由此推斷,在先民來此居住之前,大坑和蓮菜池是連在一起的,屬於沙河的集水池,比北面500米的沙河源頭-黑龍潭更大。改革開放之前,蓮菜池被分割為數十個水田,平均分配給東場的各家各戶,作為計畫外的開荒地,收入私有。所以每家每戶在裡面種藕,冬天挖出來賣。1990年代裡面還有種藕,各種泥鰍、刀鰍、小魚,可供食用。90年代末乾涸,裡面長滿了雜草,被荒置不用。
區域和邊界
沙河劉村居住區在當地可分為:東場、營裡頭、南頭、西頭、北頭、小寨等六部分。
其中,“營裡頭”位於村子中央,在寨河以內,是本村最早的居住區,解放後人口逐漸擴張,人們才在寨河以外居住,所以說,老宅子都在營裡頭。
有時候,村裡面有重名的人,在聯繫時為了區分,就會在大名前冠以居住區,如:東場劉振黨。東場是寨河以東的居住區,劉振黨就是居住在東場的這個人。
沙河劉村東以許河為界,許河以東是許橋村(隸屬於郭莊回族鄉);村西以蔡河為界,蔡河以西是賈莊和王莊;村南以許河下游為界,許河以南是官寺村和小官寺村;村北並沒有自然的界限,但大體是以沙河劉村公墓北緣為界,公墓以北為布德王村、於河村、宋營村。
基礎設施
沙河劉村國小
位於村西北角,坐北朝南,占地11畝。校園內有教學樓2棟,教室20間,校內操場1個;校門外有露天大操場1個。本校解放前已經成立,故本村出生的老人都識字,80歲以上女性可能偶有例外。由此可推算,本校應建於1930年代,即民國20年代,當時屬於宛西自治時期,當時自治區首領彭錫田將軍重視發展鄉村教育,當時鎮平縣建立了多所師範學校和高中。據老人稱,沙河劉村國小前身為一座廟,廟門和鐵鐘仍用作現在的校門和校鐘。但廟本身是佛家廟,還是關帝廟,仍有待考究。
大石橋
位於村東,是沙河上最早的石橋,最初是幾條大石板鋪成,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改建為水泥橋,但基本結構不變。仍沿用數百年前的稱呼“大石橋”。大石橋東岸是“東場”新居民區,西岸是“營裡頭”老居民區。
洋橋
位於村東北角,建於解放後。此處北面即是沙河的源頭“黑龍潭”,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時,潭水漸淺,蘆葦叢生,許多村民挖蘆葦根,烹茶作清熱祛火的良藥。現在已經乾涸,並被取沙,從沙河上游到下游留下許多坑洞。
縣域公車
本村2000年前不通車,村民須向西步行2.5公里到鄧州-鎮平公路(207國道)上乘公車到鎮平縣城,然後轉乘公車去南陽市區,在南陽火車站乘火車到全國各地,或者在鎮平縣乘長途大巴到熱點城市。2000年後,本村通車,由官寺村發車,途徑沙河劉村、布德王村,然後沿著207國道到達鎮平縣城。幾年後,在全國農村的“村村通”工程竣工後,本村主要線路鋪上了水泥路,村民出門趕集可一路走水泥路,縣域公車也一路走水泥路、柏油馬路。
班車時間:一天兩趟,早上6:30發車,下午2:30發車。
公墓
沙河劉村公墓位於村北農田中,公墓入口在東南側,有一座古驛站,現已重修。公墓建於解放後,選擇此地是因為村北地勢較高,且土質含沙多,不宜種莊稼。目前村中大部分墳墓均在此。雖為解放後建設,但實際上古已有之,因在挖掘入墳時經常挖到更深層的棺木,無碑文記載。公墓東南側的古道已經截斷,不復行人,其實解放前此路正是襄陽-南陽的必經之路,當地稱為“官道”,也即現代意義上的“國道”。這個古道在村中仍在使用,保存完好的一段是從小官寺西側到沙河劉村老南門(現已無存,80年代仍殘留石柱),一路向北,越過小寨,到達公墓東南側,(然後一直向東北經過易營宋營,然後直達侯集,然後順著喬旗營北側公路一路東北向南陽市)解放後此路廢置,在公墓南側入口處已經截止,往前全部廢毀為田。改革開放後,願意入公墓的人漸漸減少,而改為埋入自家田中。
氣候與作物
沙河劉村屬典型的季風大陸半濕潤氣候,糧食作物為小麥、大豆、花生、玉米、芝麻、紅薯,90年代前也曾種植高粱、小米、豌豆、蠶豆;蔬果有白菜、蘿蔔、胡蘿蔔、分蔥、大蔥、大蒜、姜、豇豆、茶豆、四季豆、西葫蘆、辣椒、茄子、西紅柿、冬瓜、北瓜、南瓜、黃瓜、絲瓜、西瓜、桃子、杏子、李子、梅子、橘子、柿子、棗子、軟棗(未嫁接的野柿子)、陳刺/枸橘(枳)、核桃、蘋果等。
地圖信息
地址:南陽市鎮平縣張林鄉沙河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