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塘韭黃
- 產地環境: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
- 品質特點:色淡黃,葉似金條,莖如白玉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1297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09年11月27日
產品特點,感官特徵,價值功效,產地環境,水文情況,氣候情況,土壤地貌,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特定生產方式,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特徵
沙塘韭黃葉片條形,呈扁平葉,色澤成金黃色,均勻鮮亮,長25-30厘米,約占總長三分之二。一茬和二茬韭黃葉片直立性較好,葉寬較耐存放。葉鞘閉合呈環狀,互相包被,色澤淡黃偏白,長10-15厘米,約占總長三分之一;葉條厚實、挺拔、勻稱,手感滑潤。氣味辛香醇厚,入口回甘。
價值功效
藥聖孫思邈說:“韭味酸,肝病宜食之,大益人心。”
據《本草綱目》載:“韭黃乃菜中益者”“具有生血養髓滋陰補腎的藥效”。韭菜根味辛,性溫;入肝、胃、腎經。有溫中開胃、行氣活血、補腎助陽、散瘀的功效。
產地環境
水文情況
氣候情況
銅山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配合較好,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有利於農林牧漁的綜合發展。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時數2283小時,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10天。
土壤地貌
銅山區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崗地兩部分組成。土壤主要分為山地土壤和平原土壤兩大類型。潮土類為該地區沖積平原的主要土類。
銅山區境內水文、氣候與土壤條件有利於沙塘韭黃的生長。
歷史淵源
古代《詩經》中有“獻羔祭韭”的描述,唐代以前韭黃就廣為培植,乃冬季培育的韭菜,嫩而味美,因之淺黃,故而稱為韭黃。
銅山沙塘韭黃栽培年代久遠,傳承千年,地窖栽培方法獨特,全國少有。
為了做大做強韭黃產業,大彭鎮沙塘村成立了韭黃專業合作社,註冊了沙塘牌商標,通過了無公害蔬菜產地認定,為產品進入市場獲取了身份證和通行證。
生產情況
沙塘韭黃一般畝產1000公斤至1250公斤,畝均收入達8000-10000元。
2009年,沙塘韭黃總種植面積2000公頃,年產量24000噸。
2014年,沙塘村一個30多平方米的韭黃窖一般能割4茬,每茬純收益1000多元,一個窖的純收入能達5000元。
產品榮譽
2009年11月27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沙塘韭黃”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沙塘韭黃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江蘇省銅山區何橋鎮、黃集鎮、劉集鎮、大彭鎮、張集鎮、伊莊鎮、房村鎮、單集鎮等8個鎮18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8′-117°01′,北緯34°16′-34°19′。
特定生產方式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09-09-00192
沙塘韭黃是利用地方名優韭菜葉片經數次霜後,逐漸黃化而乾枯,地下根莖因營養的積累而充實肥大。當溫度降至-50℃以下,肥大的根莖開始進入休眠期時,移栽至越冬地窖生長而成,是一種冬眠菜。因其根莖肥大且養分充足,生產過程無需使用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產品質量可靠,品質優良,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
地窖栽培方法不僅質量好,產量高,而且效益可觀。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銅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申請使用沙塘韭黃農產品地理標誌:
(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沙塘韭黃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不得向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收取使用費。
2、沙塘韭黃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沙塘韭黃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3)正確規範地使用沙塘韭黃農產品地理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