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建造

沉積建造

沉積(包括火山沉積)的岩石共生組合體,它表現為在岩石共生組合體內部不論在岩層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岩石和岩相都具有特定規律;這種共生規律性,決定於物質來源、古地理環境、沉積速率及沉積作用的能力平衡條件。這些條件反映著形成時的大地構造、古氣候和形成時的地質時代的綜合特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沉積建造
  • 外文名:sedimentary formation
背景,類型,含煤建造,紅色建造,潟湖建造,復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

背景

泛指在一定構造背景條件下,當地殼發展到某一構造階段時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組合的沉積岩系,如碳酸鹽岩建造、含煤建造紅色建造潟湖建造復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等。

類型

含煤建造

是一套由砂岩、頁岩為主夾有多層煤或煤線的岩系。無論是否具有可採煤層,都可稱為含煤建造。
該類建造主要形成於古陸邊緣的濱岸地帶或陸內的陸相盆地中。在構造環境上,它是後地槽階段的產物,也可理解為是地台發展階段的一種沉積建造。含煤建造是濕潤氣候條件下的產物,與潟湖建造所代表的氣候條件截然不同。

紅色建造

是一套主要由泥質岩、粉砂岩和砂礫岩組成的以紅色為標誌的陸相沉積。它有時還夾有薄層白雲岩、石灰岩和石膏等。
紅色建造總體是在氧化環境下形成的河流、三角洲、湖泊以及近海相沉積。它產出在造山帶的前緣坳陷或山間坳陷內。
紅色建造以粗碎屑岩為主,且厚度巨大。在空間上,岩相和厚度變化迅速。這類構造區出現的紅色建造往往就是磨拉石建造的另一種稱謂。這種建造也可見於地台的一些中、新生代盆地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的絕對厚度較小,且岩相和厚度的空間變化也要小得多。如雲南中部三疊紀末至侏羅紀的祿豐群。

潟湖建造

是在岩石組合中出現大量岩鹽、石膏和白雲岩的沉積建造。所有這些化學沉積成因的岩石都是在局限海環境或海水蒸發量大於補給量的乾旱氣候條件下沉澱的。
潟湖建造多數情況下形成於造山期後,在地殼隆升,海水撤出的古地理背景下。

復理石建造

是濁流沉積的海相地層。其特徵是厚度大,通常很少含化石,具有薄層的遞變層理。主要由泥灰岩、砂質、鈣質頁岩、泥岩,與礫岩砂岩和硬砂岩等組成具有明顯韻律層的岩石組合,它形成於海洋濁流環境。
構造地質界將復理石視為一個廣泛發育的前造山階段沉積組合,它形成於一個地槽演化的晚期階段,造山作用主幕發生之前,由毗鄰隆升山區快速侵蝕提供物源,而在槽地內沉積的具有明顯韻律層的沉積岩系。例如中國秦嶺造山帶的三疊系留鳳關群。有人根據它與地槽演化過程的關係,將其進一步分為下復理石和上復理石,前者形成於地槽沉降階段,後者形成於地槽回返階段。

磨拉石建造

是造山作用形成的分選性差、磨圓度低的快速粗大碎屑沉積,形成於近海(部分為海相,部分為陸相或三角洲相)的和陸相環境中。其特徵是厚度巨大,無遞變層理,具有交錯層,由礫岩、砂岩、頁岩和泥灰岩等構成,有時還含有煤層和碳酸鹽類沉積物。在地層剖面上往往是下部顆粒細,一般為海相,向上顆粒變粗,並由陸相構成。根據這些特徵可以與山間盆地沉積相區分。
這一組合的形成起因於造山作用主幕期間或緊接其後的山脈抬升剝蝕時期,堆積在較早形成的復理石的前鋒部位。例如,瑞士平原和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前陸在阿爾卑斯山隆升之後沉積的以中新世為主、包括部分漸新世的粗碎屑岩地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