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遺址高出大汶河河道六、七米,呈東南西北的狹長地帶,面積約1.4公頃。遺址斷崖壁上暴露出直徑1~1.5米的灰坑10多個,土呈灰色,最深處約5米,民眾俗稱“灰包地”。整個遺址文化層厚1~5米不等,曾出土有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杯和灰褐色陶紡輪等,另還有商周時期的灰褐陶、紅褐陶鬲、灰陶盆、灰陶豆、灰褐夾沙陶鼎等。該遺址因瀕臨大汶河,現已被河水浸蝕掉10多米,損毀比較嚴重。其遺址對於研究寧陽境內龍山文化至商周時代的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1979年被寧陽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11月,在該遺址東1.5公里處的汶河上,國家投資680萬元建設了長445米(主橋325米、引橋120米)、寬7米的大中皋大橋,2004年6月竣工通車,此舉為今後對沈西皋遺址的開發利用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