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西皋村位於寧陽縣城西北20公里處,含黃家西皋和沈家西皋兩個自然村。北隔大汶河與中皋村及肥城市孫伯鄉相望,西依杭山、太白山和琵琶山與汶上縣軍屯鄉楊家莊和李家集相交,南臨劉家西皋村。耕地面積1179畝。居民230戶,人口89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沈家西皋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山東寧陽
- 下轄地區:黃家西皋、沈家西皋
- 面積:1179畝(耕地計)
- 人口:890人
- 著名景點:黃家西皋遺址、武進父子墓、五雞台、琵琶山石塔造像、地道網
歷史淵源,歷史遺蹟,黃家西皋遺址,武進父子墓,五雞台,琵琶山石塔造像,地道網,
歷史淵源
唐宋年間武氏建村。元代,武進被朝廷封為“顯武將軍”,子孫四代習武。今存黃家西皋遺址、武進父子墓和五雞台等古遺蹟。
沈家西皋村
歷史遺蹟
黃家西皋遺址
黃家西皋遺址位於琵琶山東麓大汶河南岸的台階地上,俗稱“灰包地”。遺址高出大汶河河道六、七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斷崖暴露灰坑10多個,最深約5米。出土有龍山文化黑陶杯、灰褐陶紡輪,商周時期灰褐陶、紅褐陶鬲、灰陶盆、灰陶豆、灰褐夾沙陶鼎等。遺址瀕臨大汶河,浸蝕損毀嚴重。為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武進父子墓
武進父子墓位於黃家西皋村琵琶山之陽,系元代誥封顯武大將軍武進和其子武義將軍、征西副元帥武國貞父子之墓。武氏墓封土高大,墓地有石人、石獸等。神道石刻一座,元大德石碑一通。“文革”時封土被平掉,神道石刻被砸毀。
五雞台
五雞台位於村西琵琶山東北300米處。按舊時行政區劃,五雞台周圍分別是寧陽、泰安、肥城、東平、汶上5縣,它位於5縣交界處。故置身五雞台上可覽五縣歲月,黎明時分,可聽5縣雞鳴,故名“五雞台”。高台後在大汶河洪水改道時沖坍。今提起“五雞台”,當地方圓百里的人們,都知道是在鶴山境內的琵琶山上。它成為寧陽和周邊兄弟縣市共同的歷史記憶。
琵琶山石塔造像
琵琶山石塔造像位於村西琵琶山南麓山腰中的石塔。塔呈四方形,為單層亭閣式建築,自基至頂全用青石砌成,白石灰接合。塔身設一南門,門為方形,高1.6米。塔檐與塔頂融為一體。檐上用石板疊築15層,成為攢尖方椎形塔頂,上置塔剎。石塔通高4.2米,寬3.4米。塔內後石壁有龕,系利用天然石壁雕鑿而成,龕內有三尊佛像位居龕中央,主佛居中,結跏躍坐於蓮花台上,身披袈裟,袒露胸懷,雙手置膝,左腿盤右腿屈,隨便自如地坐在蓮花須彌坐上。安詳地平視遠方,兩側為弟子像,他們緊靠左右壁,寬袍長袖,兩手合十,站立於兩側,佛像背光有寶相花圖案。三尊像造型逼真,衣紋流暢。三尊造像均雕刻精美,線條流暢,石塔建築風格獨特,屬於唐代作品,是研究佛教造像藝術的寶貴資料,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道網
地道網位於沈家西皋村西、南面環山,東、北兩面緊臨汶河。是1946年9月至1947年1月,沈西皋和附近村幾百名幹部民眾,經4個多月晝夜奮戰,挖出的一條戰備地道網。地道主線東西長2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高2米,寬1.5米。地道布局以村中地基較高的關帝廟為起點,縱橫交織向四面伸展。廟台下為地道的中心。廟心隱蔽的進出口,通往村子前後左右的進出口、伏擊點和地下兵營;並通至村外網路前後3個西皋村。後因長期整地改土,今地道已蕩然無存,僅有當時用作地道氣眼的高家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