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塘人龍舞

沈塘人龍舞

沈塘人龍舞是一種廣東省人體造型的地方傳統節慶舞蹈,在明、清期間盛行於廣東雷州府三縣九所。現分布於沈塘鎮沈塘圩。據傳,明嘉靖五年(1526年),當地富商陳仕愷為促進當地商業貿易,遂投巨資興建沈塘新圩,當地民眾為了感謝陳公這一善舉,並表達內心的喜悅,便在街上聚集歡慶。成年人把小孩抬上肩膀並臥置其肩,一個接著一個,組成人們期盼中“龍”的形狀,手執香火沿街狂舞,形成了沈塘人龍舞雛形。民國《海康縣續志·地理·民俗》曾記載了舞龍盛況。該舞蹈已被錄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廣東卷)。並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塘人龍舞
  • 省份:廣東省
  • 類型:傳統節慶舞蹈
  • 榮譽: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分類,現狀,

歷史

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在廣東民間舞人龍的地方有佛山的順德、茂名的電白、陽江的閘坡、湛江的沈塘和東海島。沈塘的人龍舞與東海島有所不同,起源更早,民間原始意味更濃,舞姿更加粗獷奔放,以赤裸上身、人體相疊、人龍越舞越長為顯著特徵。
廣東雷州沈塘人龍舞廣東雷州沈塘人龍舞
據傳,當地官員兼富商陳仕愷為了促進鄉鎮物資流動繁榮投入巨資興建了沈塘市場,規定農曆每月天數尾數三、六、九為集市日,承諾在每個集市中賣剩下的貨物商品全由陳仕愷收購。因此,刺激了周邊村民商販紛紛趕集,都喜歡到沈塘集市貿易做買賣。大家都很高興,到沈塘可以把貨全賣出去,有錢帶回家了。
廣東雷州沈塘人龍舞廣東雷州沈塘人龍舞
人們為了感謝陳仕愷和表達內心喜悅,伴著鑼鼓鞭炮聲上街市集隊歡慶,尤其是青壯年興奮不已、載歌載舞,激動地把小孩舉上肩膀,一個接著一個,組成的隊伍像龍形,從此奠定了人龍舞的前身。
後來,村人將這種狂歡演變成人龍舞,在節慶日集會表演,逐漸形成 “年例”規則的隆重喜慶。明嘉靖五年(公元1517年),人龍舞在沈塘興起。

分類

沈塘人龍舞主要有三大類:裸上身舉小孩串聯起來成龍的謂之原生態“活龍”;舞動長布匹為龍的稱之為“布龍”;穿彩衣舉龍珠表演色彩濃厚的稱為“人龍”。

現狀

2009年,沈塘人龍舞申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現已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待批。改革開放之後,沈塘人龍舞先後受邀到過香港、上海、廣州和珠三角等地表演,舞出了名堂,舞出了聲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