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道中》是元代詩人王惲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沁水道中
- 出處:《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清-聖祖玄燁》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 御選元詩卷十三
- 作者:王惲
- 創作年代:元代
《沁水道中》是元代詩人王惲創作的作品。
《沁水道中》是元代詩人王惲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蒼巔互出縮,峪勢曲走蛇。回眺驚後擁,迎看復橫遮。雲林盪高秋,半嶺翻晴霞。十里九渡水,清流帶寒沙。山溪本幽寂,激之聲乃嘩。解鞍憩美蔭,覺我心靜嘉。風枝滿秋實,野菊被水涯。幽馨散...
沁水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城市西北部。中條山東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縣境四周環山,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高差懸殊,總面積2676.6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1月,沁水縣轄7個鎮、5個鄉。截至2023年末,沁水縣常住總人口為191513人。沁水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媧補天...
雲台山隧道位於侯(馬)月(山)鐵路線山西沁水縣和翼城縣相鄰處,穿越中條山主峰。Ⅰ線隧道長8 145 m,Ⅱ線隧道長8 178 m,雙線分修,電氣化單線斷面。簡介 雲台山隧道主要穿越石炭系和二迭系地層,Ⅰ線隧道進口通過192 m古河槽地段,為土夾碎石層;洞身穿越煤系地層1 740 m,揭煤13次,有瓦斯;穿越較大...
《沁水灣彎》是2015年上映,聞成執導,李一鋒、劉旭洋、王藝霖、王新華等主演的電影。該影片講述了清水灣村是豫北一個山清水秀的村莊,村長李長進帶領鄉親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在綠色農業和效益上取得了很好成績,被鄉里樹為典型。在外打工返鄉的張大富,是個走南創北、見過世面的復員軍人,他承包了清峰山後就放炮...
沁水縣道路運輸管理局志願服務隊 沁水縣道路運輸管理局志願服務隊是由沁水縣誌願服務聯合會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6年3月4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48人,正式成員有54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王娟娟,聯絡團體是沁水縣誌願服務聯合會。
本村為沁水流域諸村落之一。這些沁水河畔的村落,都屬於不適合耕地的地區。也都有著和本村一致的興衰節奏。這些村落中的建築共同特點是規模宏大。本村僅城內面積18萬平米。而喬家大院所謂富甲天下也才1萬多平米。其他村落民居規模也都遠遠超過喬家的規模。可見當時這場民間的轉型運動進行的規模。而關於這場近代轉型運動...
以今地言之,趙上黨郡基本有山西和順、榆社以南,壺關以北,沁縣、長子以東,太行山以西地區;韓上黨郡有山西沁源、安澤及沁水等地區;魏上黨郡有高平、陵川及嚴城等地區。張守節曰:“三國之上黨,趙最大,韓次之,魏最小也。”此說可信,然其所言三國上黨轄區之劃分實不可靠。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伐韓...
一說發源於博愛縣之皂角村,這裡是原運糧河(古永濟渠,引沁水的人工河道,在大沙河源頭下游)的起源處。歷史上的運糧河由此東北流匯合新河、沙河、門河、洪水河至新鄉縣合河鄉與衛河相接,這是按“河源唯遠”的觀點而定的衛河河源,後來,隨著運糧河的改道,這種觀點已成為史話。《河南省志·地理志》有此記載...
浮山—臨汾高速公路(Fushan-Linfen Expressway),簡稱“浮臨高速”,是中國山西省臨汾市境內連線浮山縣與堯都區的高速公路,為山西省高速公路網中臨汾—沁水高速公路(晉高速S81)的組成部分之一。2021年12月21日,浮山—臨汾高速公路開工建設;2024年12月25日,浮山—臨汾高速公路通車運營。浮山—臨汾高速公路東起於...
2.煤層氣。左權縣地處沁水煤田中部,煤層氣成礦條件良好。主要賦存於石炭系太原組和二疊系山西組地層中,分布在縣域內西部地區,預測全縣煤層氣總資源量約771億立方米。 [65] 3.鐵礦。為境內又一主要礦種。鐵礦類型有鞍山式鐵礦、山西式鐵礦及宣龍式鐵礦,以前者為主,次為山西式鐵礦,宣龍式鐵礦僅為礦化,無開採經濟...
太岳山自霍山入南,海拔漸低,大多為平緩中低山,大致以沁河為隔,分為兩支,西支在古縣、安澤、浮山、沁水境內,支東在屯留、長子西緣及安澤縣境內。黃花嶺,原名三管嶺,主峰海拔1355米。位於安澤縣良馬鄉,為山西省森林公園,總面積1665.3公頃。309國道橫跨景區長達20公里。景區灌木主要以野生連翹為主,面積...
沁水:今河南濟源東。波縣:今河南濟源東南,魏時廢除。軹縣;今河南濟源南。河陽:今河南孟縣西。境內有孟津。河東郡:秦所置,魏時屬司州。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東郡置平陽郡。蒲子:今山西隰縣。正始八年屬平陽郡。永安:今山西霍縣。正始八年屬平陽郡。楊縣:今山西洪銅東南。正始八年屬平陽郡。...
沁水:今河南濟源東。波縣:今河南濟源東南,魏時廢除。軹縣;今河南濟源南。河陽:今河南孟縣西。境內有孟津。河東:秦所置,魏時屬司州。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東郡置平陽郡。蒲子:今山西隰縣。正始八年屬平陽郡。永安:今山西霍縣。正始八年屬平陽郡。楊縣:今山西洪洞東南。正始八年屬平陽郡。北屈...
沁水梁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作者在小序中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淒切哀婉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河北大名府有兩個青年男女,彼此相戀卻遭家人反對,固而憤而投河自盡。後來人們才發現他們在...
之後,紅1軍團又兵分三路繼續南下:紅4師活動於汾河、同蒲路以東之古縣、安澤、浮山一帶,先頭進入沁水、高平境內;紅2師沿汾河西岸進抵新絳、侯馬,而後揮師西進,直趨鄉寧、大寧;紅1師及軍團直屬機關居中策應,積極活動於霍縣、洪洞、汾城地區。整個河東大地,北起霍縣,南到侯馬,除同蒲路沿線的幾個孤立據點...
安澤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最東部,太岳山東南麓,處在臨汾、晉城、長治三市交界,東與長治市屯留區、長子縣毗鄰,北與長治市沁源縣相連,西與古縣、浮山縣交界,南與晉城市沁水縣接壤,南北長約65千米,東西寬約45千米,總面積1967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安澤縣境內地形複雜,整個地勢北高南低,東部山峰有安太山、泉廟凹...
陽大鐵路地處沁水煤田邊緣,沿線煤礦、鋁礬土礦、硫鐵礦及其採空區和礦渣堆填區等數量多、分布廣,開採歷史長,對線路標準和工程投資影響很大。建設者線上路經過局部采空段落的路基、橋樑工點,採用綜合治理技術方案,結合鑽探資料開展採空區治理動態設計、動態管理,合理控制採空區注漿處理範圍,最佳化注漿孔布置方案,...
後來晉文公收草中之戎與麗土之狄以“啟東道”,可以說是晉獻公東向狄入境內“啟土”的繼續。另一方面,晉國向東北的境土擴張,與狄、赤狄往東北退縮是同一進退過程。晉獻公時東境不過沁水,今長治縣及昔陽縣境內的皋落部落遺址,當與皋落往東北遷徙有關。《左傳》於閔公二年只記申生伐東山,“勝敵而返”...
丹在易水岸邊為他餞行,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他帶著秦國逃亡將軍樊於期的頭和夾有匕首的燕國督亢地區地圖,作為進獻秦王的禮物。獻圖時,圖窮而匕首見,刺秦王不中,被殺。下聯典指五代時後梁畫家荊浩,字浩然,沁水人,隱居在太行山的洪谷,號洪谷子。擅長畫...
浮山縣,介於東經111°38'44"~113°13'06",北緯35°48'54"~36°06'21"之間,地處臨汾市東南,東與安澤縣連線,南與翼城縣為鄰,東南與晉城市沁水縣毗鄰,西與堯都區、襄汾縣相連,北與古縣接壤。浮山縣人民政府駐天壇鎮天壇路153號,距市區32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2千米,總面積940...
垣曲縣,隸屬山西省運城市,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隅,東北與陽城縣、沁水縣毗連,北和翼城縣、絳縣接壤,西與聞喜縣交界,西南連線夏縣,東鄰河南省的濟源市,南與河南省的澠池縣、新安縣隔河相望。縣域面積1620平方千米,下轄11個鄉鎮、71個行政村。2023年末,垣曲縣常住人口19.2萬人。商、周時叫“亘方”...
8月20日,沁水縣一派占據縣城,一派避居鄭莊,各自擴展勢力,互相攻擊。晉城縣自6月13日學習毛主席著作講用會受衝擊之後,形成了“613”好(紅字號)與“613”糟(聯字號)為觀點的兩大派民眾組織,逐步由城內發生磨擦發展到城郊發生械鬥。紅字號在組織對聯字號指揮部王台鋪煤礦進行圍剿時,激烈械鬥中死傷數人。...
屯留區,位於山西斷隆沁水台陷東南邊緣,區境中部和東部平川,被第四系大面積覆蓋。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區,均出露三迭系岩層,北部丘陵地帶僅零星。分布二透地層地質構造主要展布在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區,中部和東部平川及北部丘陵地帶,除基岩露頭外,幾乎都只在煤田勘探的鑽孔中顯示。地形地貌 屯留區呈長...
趙樹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趙樹禮,山西晉城市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始人,工人日報社首任社長。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的一個貧苦農民...
柳宗元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柳宗元畫像來源:)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祖籍是河東郡(河東柳氏與薛氏、裴氏並稱“河東三著姓”),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
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和生產、石油天然氣集輸及儲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工藝研究及規劃研究等石油勘探開發核心業務。資產價值:擁有油氣資產原值201.29億元,淨值84.65億元。註冊油氣勘探區域:主要集中在冀中地區、內蒙古中部地區和冀南—南華北地區等三大探區、山西沁水盆地。油氣生產能力:在冀中和內蒙古兩大油氣生產...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二十一日,當時李嗣業屯駐在河內,北庭兵馬使王惟良陰謀叛亂,李嗣業與裨將荔非元禮討伐並殺死王惟良。叛軍首領安慶緒得知李嗣業駐守在河內後,於同年四月,和部將蔡希德、崔乾率領步兵、騎兵二萬,渡過沁水來攻打河內,沒有攻克而率兵返回。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李嗣業兼任懷州刺史,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