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華僑華文教育是指最早的汶萊華校是1922年創辦於汶萊首府汶萊市(今稱斯里巴加灣市)的中華學校。1931年,馬來奕中華學校誕生。1938年,詩里亞成立中正國小、華文國小,還有都東中華學校、九江中華學校、雙溪嶺學校、拉庇中華學校及淡武隆培育學校等。1942—1945年日軍占領期間,華校全部被迫停辦。日本投降後,汶萊各地華校陸續復辦。
1954年,中正國小開辦國中,同年7月增辦高中。斯里巴加灣中華學校也增辦高中。馬來奕中華學校先開辦國中,1982年增辦高中。從此,汶萊形成一個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到高中的華文中國小教育系統。各地增辦初、高中班的華校也都先後將校名改為中華學校。據 1962年統計,接受政府教育津貼的華文國小 8所,中學 4所。汶萊各地華校的經費,全靠學費收入、贊助人月捐和政府津貼。所在地在產油區的如詩里亞和馬來奕等地的華校,還接受石油公司的經濟補助。此外,還有依靠校產收入,徵收橡膠捐或商品出入口捐的。1955年,政府公布“華文中國小教育修正政策”,規定 1956年 1月起實行。政府每年補助華文中國小的經費,以不超過該校當年經常費之半數為最高限額。汶萊政府還撥出 50萬馬元作為各華校建築校舍之用。汶萊管理華校的視學官 1955年前由沙撈越華校視學官兼任。後華校由汶萊的華校視學官負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