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萊州灣獨流入海河濰河的支流)

汶河(萊州灣獨流入海河濰河的支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汶河,古稱汶水,因發源地桑泉水俗稱汶水故名。萊州灣獨流入海河濰河的最大支流,為與大汶、東汶區分,又稱濰汶河。發源於山東省臨朐縣沂山東麓,東流經大吳水庫,折而北流,至臨朐蔣峪轉向東北,經高崖水庫,流經昌樂南部、安丘北部,至坊子區小沼於家東北注入濰河。河長104公里(一說109公里),流域面積1514.9平方公里(一說164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81/1000。

汶河夏秋多洪水泛濫,冬春易風沙毀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對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先後在中、上游建起牟山、高崖、沂山、大關4座中型水庫和攔河壩、揚水站等,沿岸封沙造林,加固堤防,變害為利。河床內大量黃沙是良好的建築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汶河
  • 別名:汶水、濰汶河
  • 所屬水系:萊州灣獨流入海河濰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山東省維坊市
  • 流經地區:臨朐、昌樂、安丘、坊子
  • 發源地:臨朐縣沂山東麓百丈崖瀑布之桑泉
  • 主要支流:孟津河、鯉龍河、溫泉河、紅河、凌河、小汶河、墨溪河、渭水河
  • 河長:109 km
  • 流域面積:1646 km
  • 河口:山東省維坊市坊子區小沼於家東北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河道治理,蓄水工程,灌溉工程,水電工程,

幹流概況

汶河
汶河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 臨朐段
汶河源於山東省臨朐縣沂山東、北麓(《安丘縣誌》《坊子區志》具體到百丈崖瀑布之桑泉),經大關、蔣峪、白塔3鄉鎮注入高崖水庫後,入昌樂縣。臨朐縣境內長30公里,寬50~400米。夏秋盛水期流量505立方米/秒,冬春枯水期0.24立方米/秒。河身占地11250畝,沿河建有高崖、沂山、大關3座中型水庫,上游比降1/100,中游比降1/400。
汶河
沂山百丈崖瀑布
汶河
臨朐縣大關水庫上遊河道
汶河位於昌樂縣境最南部,為昌樂與安丘的界河。自高崖村西進入昌樂界,改為東流。河道寬700~1000米。高崖水庫以上幹流長32公里,集雨面積355平方公里,在臨朐縣境內。高崖水庫以下至出縣界口少洪淋,長舉估戲欠22.5公里,集雨面積358.7平方公里。這段河道地處昌樂、安丘邊界河谷平原,坡度小,河床淺,歷史上常為水害。主要險工段在高崖、善莊、平原一帶。
汶河
昌樂縣高崖水庫庫區段
汶河
汶河昌樂縣紅河鎮段(與安丘界河)
汶河,從大盛鎮西山北頭村北入縣境,從西南向東北流經安丘78公里,至東北角的夾河套村東北入濰河。汶河在境內有大盛河、鯉龍河、溫泉河、凌河、小汶河、墨溪河6條支流,流域面積1076平方公里。此河季節性強,汛期最大洪峰5550立方米/秒。建國前,夏秋洪水成災,冬春風沙毀田;建國後沿河造林封沙,1959年腰斬河道建成牟山水庫,基本上控制了風沙、水患。
汶河
汶河安丘境內牟山水庫庫區段
汶河
汶河安丘市區段
汶河由安丘入坊子區境,沿穆村鎮馬村西南,至小沼於家東北注入濰河,坊子區境內長7.5公里。
汶河
坊子區維河和汶河匯合處

水文特徵

據《昌樂縣誌》,汶河歷史最大洪水流量2500立米/秒,多年平均徑流深222.7毫米。
汶重體河上游多山丘,水流湍急,下游為平原,河寬流緩。據《坊子區志》,汛期最大流量5550立方米/秒,安全泄量1000立方米/秒,春季最小流量0.5立方米/秒。夏秋多洪水泛濫,冬春易風沙毀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對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先後在中、上游建起牟山、高崖、沂山、大關4座中型水庫和攔河壩、揚水站等,沿岸封沙造林,加固堤防,變害為利。河床內大量黃沙是良好的建築材料。

主要支流

蒲溝河,源於大關鄉太平山北麓,北流入蒲溝鄉,經劉家營,東折注入汶河。河長約12公里,寬10~40米,常年流水,夏秋之際最大水深3米。
孟津河,源於昌樂縣,由辛山鄉解家莊西流入臨朐縣,經辛山、柳山兩鄉鎮匯入汶河,縣內長20公里,寬50~150米,系長流河。
英山河,源於柳山鎮孫莊村西,至辛山鄉徐家河村東與孟津河匯流,向南流經小莊子村東入汶河,長15公里,最寬80米。常年有水,夏秋之際最大水深4米。
汶河
紅河紅河鎮段
紅河,發源於昌樂漳河鄉南良村,東經紅河鎮,至安丘入牟山水庫。長8公里,流域面積231.28公里,多年平均的年徑流量4395萬立方米,豐水年6938萬立方米,平水年4163萬立方米,枯水年2891萬立方米,特枯年981萬立方米。
渭水河:古稱渭水溪,又名渭陽河。汶河支流,西東流向。其源有二,南源發自安丘南流鎮於家石埠九龍口;西源出自車留莊鄉南店村東。兩源在渭陽村匯為一水東流,在穆村鎮大馬村東入汶河。全長18.6公里,河床寬70米。沿河建有橋樑11座,攔河壩2座。屬雨源型季節性河流,因連年乾旱,現河水斷流,河道乾涸。連酷榆

治理開發

河道治理

1928年農曆6月7日暴雨,濰汶河於高崖決口,15個村莊被淹,沖走淹死300餘人。建國後才開始治理棄戰詢。1952年昌樂縣修濰汶河北堤15.8公里,平均堤高2.5米,淚盛元挨頂寬4米。1982年漳河、紅河兩鄉共修濰汶河嚷臘殼北堤18.6公里。安丘縣自1950年開始治理濰汶河,對城後村、西門口、石佛寺、於家汶畔等險工進行培堤、護岸。1976年春,安丘縣集資30萬元,組織民工4萬人清障170多畝,並挖河築堤,兩岸在東風橋上下裁彎、清淤、築堤共長8公里,並在東風橋左右岸500-1000米地段用漿砌石護岸。1977年冬和1978年春又在濰汶匯濰處乾砌石護岸3000米,在城後段漿砌石護岸600米。以上工程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基本解除了沿河民眾的洪水威脅。
1959年後,濰汶河上、中游共建成牟山、高崖2座大型水庫,尚莊、大關、沂山3座中型水庫以及小型水庫50餘座,塘壩150餘處,總庫容達3億立方米。

蓄水工程

汶河
大關水庫
大關水庫,大關水庫位於沂山主峰東側7公里,大關村南唐家河入汶河匯流處。1978年3月動工,歷時19個月,用工2203.69萬個,投資25.5萬元,主體工程完成。總庫容273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30萬立方米。大壩長620米,最大壩高27米,壩頂寬8米,結構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大壩平均每方用工0.6個,比丹河、沂山等水庫省工一半,而質量最優。因資金欠缺,電站及配套工程,尚待續建。
汶河
高崖水庫
高崖水庫,位於昌樂縣高崖鎮西濰河支流汶河上。控制流域面積355平方公里。總庫容1.5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58億立方米。1959年10月開工,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工程於1960年5月基本建成。自1963年以後,相繼完成加高大壩粘土心牆,建溢洪閘、發電站、防浪牆,開挖非常溢洪道及加高大壩等工程。至1985年共完成土石方269萬立方米,混凝土1萬立方米,累計國家投資750萬元。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1200米,最大壩高26.7米,頂寬6米,溢洪閘4孔,設計最大泄量2400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為開敞式,最大泄量824立方米每秒。輸水洞設計流量27.90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容量3台600千瓦。水庫達到500年一遇防洪能力。年平均淤積量43.70萬立方米(1973年測算)。1974年8月,發生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洪峰49.32%。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1.2萬畝。年平均發電量14.7萬千瓦時。
汶河
牟山水庫
牟山水庫,位於安丘城西濰河支流汶河中下游。控制流域面積1262平方公里。總庫容1.4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21億立方米。1959年10月開工,主壩、副壩、溢洪閘、輸水洞等工程於1960年6月基本竣工。當年投入運用後,完成溢洪閘續建,主、副壩翻修,主壩加高、副壩迎水坡鋪蓋加厚及建水電站等工程。至1985年,共完成土石方807萬立方米,混凝土2.2萬立方米,國家投資1425萬元。水庫主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1000米,最大壩高19.3米,頂寬6米。副壩為均質土壩,長4500米,最大壩高14.8米,頂寬6米。溢洪閘8孔,最大泄量2955立方米每秒。南輸水洞最大流量54.0立方米每秒,北輸水洞設計流量18.7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6台750千瓦。水庫達百年一遇設計防洪標準。年平均淤積量59.50萬立方米(1982年測算)。1970年發生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洪峰58.2%。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4.1萬畝。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18.1萬千瓦時。

灌溉工程

牟山水庫灌區,位於縣東北部的汶河下游,包括縣境北部的安丘、賈戈、擔山、黃旗堡、南流、劉家堯、關王及縣境東部的金冢子、宋官疃、石堆、王家莊、景芝等12處鄉鎮的部分土地。1960年開發,原設計灌溉面積為46.3萬畝,後核實為39萬畝,已配套30萬畝。有南北兩乾渠,總長108公里,支渠78條,長235.25公里;斗渠782條,長796.1公里,乾、支排水溝207條,長307公里。乾渠主要建築物171座,乾、支、斗、農各級建築物12755座,總計完成工程量2936.8萬立方米,用工3849萬個,累計國家投資361.59萬元。
善莊引汶工程,始於1958年,1962—1964年續建。引水口在善莊東南汶河北堤,0.5米見方的木製口門,設計流量1立方米/秒,無固定攔河閘壩,引水時在河道堆積泥沙攔水,灌區配套情況是:乾渠1條,從引水口向東南伸展,長466米;支渠2條,長500米;斗渠2條;農渠29條。總長3.2萬米,建築物130座,共完成土石方5.3萬立方米,國家投資8.5萬元,灌區範圍西自善莊,東至石山子,南到汶河岸,北至泊莊。控制面積達1.1萬畝。後來天氣轉旱,上游水庫防滲工程質量提高,汶河水流日益細小,失去引用價值,引汶遂止。
南李引汶工程,始於1958年,1962~1964年續辦。引水口在平原鄉李家莊村西南1公里的汶河北堤,乾渠從引水口開始沿106米等高線向北伸展,長7800米,設計流量1.5立方米/秒,有支渠7條,控制面積1.2萬畝。1965年灌溉面積達5000畝。1985年,因汶河水源缺乏,核定灌溉面積2000畝,李家莊、馮家莊、趙家莊、郭家莊、平原5村受益。
平原引汶工程,1958年始辦,1962~1964年續辦。引水口在平原村東南汶河北堤,乾渠從引水口開始,經平原村東向東北延伸,長7200米,設計流量1.5立方米/秒,設定7條支渠。灌區控制面積1.69萬畝,1965年有效灌溉面積達5000畝。1985年,由於汶河水源缺乏,灌溉面積核實為3000.畝。平原、張家樓、東皋營、孟家莊、郭家埠5村受益。
南水北調工程,是以高崖水庫為主體,調汶河、白浪河之水入丹、桂兩河系的跨流域調水工程,乾渠自南向北,貫穿縣境,橫穿孟津河、漳河、白浪河、九曲河、豬河、龍丹河6條主要河流,全長62公里,使9條河流相通,42座水庫相連,控制上游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總調水2000萬立方米,擴大灌溉面積6萬畝,並補充縣境北部工業和縣城生活用水。1977年4月動工,歷經10個冬春,完成全部主體工程和部分支、斗渠配套工程。共開挖乾渠32公里,隧洞2137米,暗洞2500米,石渠5640米。建各類建築物129座(包括大型渡槽3座),完成總工程量138萬立方米,用工257萬個。總投資467.75萬元,其中縣地方自籌資金134.95萬元。1982年6月1日始,從高崖水庫調水200萬立方米,送於北展、喬官、五圖3鄉鎮。
孟津河攔河閘為工程渠首,樞紐工程位於漳河鄉周家溝村南孟津東、西河匯合口以上250米處。控制東河流域面積35平方公里,西河流域面積58平方公里。在正常年份可提供水量5500萬立方米,擴大灌溉面積1.34萬畝。該閘是一個既有樞紐工程,又有附屬工程;既有河堤,又有渠道,點、線、面結合的複雜有機整體。主要有東河樞紐工程、西河引水工程、堤防工程、輸水渠4部分組成。1984年2月興建,國家投資50萬元,當年9月完工。共完成土石方13.9萬立方米,漿、乾砌石0.9萬立方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775立方米,反濾297立方米,用工23.3萬個。
孟津河渡槽1966年10月動工,當年冬竣工。位於高崖村西北,是總乾渠跨越孟津河的建築物。全長98米,淨跨60米,樁號1+920至1+980,分6孔,每孔跨寬10米,中墩連同地基高9米,河底至槽深高4.4米。槽身採用半圓型(U型)薄殼鋼筋混凝土結構,高3.45米,寬4米,設計流量22立方米/秒,加大流量24立方米/秒。共完成工程量2.4萬立方米,投工6.5萬個,國家投資10萬元,1970年汛期,被洪水衝倒兩個中墩,但槽身未塌落,投資2萬元,修復如初,運用正常。
1958年前,縣內無引河灌溉設施,沿河居民多挑、戽,或用稱桿、轆轤、水車提水。是年夏秋之交,牛沐公社建成縣內第一個引河灌溉工程——北山頭引汶工程,控制澆灌面積5000畝。次年7月,逄王公社石佛寺引汶工程、臨浯公社西古河引渠(河)灌區、城關公社城西引汶灌區相繼開發。1963年,偕戶無壩引汶工程竣工,次年,擔山、逄王公社庵頂有壩引汶和慈山公社陽旭有壩引紅(河)212程竣工,此後,引河灌溉工程以揚水站為主。1985年,全縣共有引河揚水站55座,控制灌溉面積4.5萬畝。

水電工程

高崖水庫水電站,位於放水洞後,1972~1976年興建,完成工程量1.3萬立方米,投工7.8萬個,國家投資46.6萬元,裝機3台,600千瓦,年均發電14.691萬度,已與工業電網併網。
牟山水庫電站該站為壩後式,位於南輸水洞後。1972年7月施工,次年9月利用灌溉用水和汛期蓄水調洪季節發電。裝機6台750千瓦。設計年發電128萬度,由於1975年以來連續乾旱,蓄水達不到水位高程,加之中乾改建,南大幹比降僅1/8000,放水灌溉時流量過大,尾水落差太小,上游水頭相應減低,年實際最大發電量56.3萬度。電力並於濰坊電網。
孟津河,源於昌樂縣,由辛山鄉解家莊西流入臨朐縣,經辛山、柳山兩鄉鎮匯入汶河,縣內長20公里,寬50~150米,系長流河。
英山河,源於柳山鎮孫莊村西,至辛山鄉徐家河村東與孟津河匯流,向南流經小莊子村東入汶河,長15公里,最寬80米。常年有水,夏秋之際最大水深4米。
汶河(萊州灣獨流入海河濰河的支流)
紅河紅河鎮段
紅河,發源於昌樂漳河鄉南良村,東經紅河鎮,至安丘入牟山水庫。長8公里,流域面積231.28公里,多年平均的年徑流量4395萬立方米,豐水年6938萬立方米,平水年4163萬立方米,枯水年2891萬立方米,特枯年981萬立方米。
渭水河:古稱渭水溪,又名渭陽河。汶河支流,西東流向。其源有二,南源發自安丘南流鎮於家石埠九龍口;西源出自車留莊鄉南店村東。兩源在渭陽村匯為一水東流,在穆村鎮大馬村東入汶河。全長18.6公里,河床寬70米。沿河建有橋樑11座,攔河壩2座。屬雨源型季節性河流,因連年乾旱,現河水斷流,河道乾涸。

治理開發

河道治理

1928年農曆6月7日暴雨,濰汶河於高崖決口,15個村莊被淹,沖走淹死300餘人。建國後才開始治理。1952年昌樂縣修濰汶河北堤15.8公里,平均堤高2.5米,頂寬4米。1982年漳河、紅河兩鄉共修濰汶河北堤18.6公里。安丘縣自1950年開始治理濰汶河,對城後村、西門口、石佛寺、於家汶畔等險工進行培堤、護岸。1976年春,安丘縣集資30萬元,組織民工4萬人清障170多畝,並挖河築堤,兩岸在東風橋上下裁彎、清淤、築堤共長8公里,並在東風橋左右岸500-1000米地段用漿砌石護岸。1977年冬和1978年春又在濰汶匯濰處乾砌石護岸3000米,在城後段漿砌石護岸600米。以上工程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基本解除了沿河民眾的洪水威脅。
1959年後,濰汶河上、中游共建成牟山、高崖2座大型水庫,尚莊、大關、沂山3座中型水庫以及小型水庫50餘座,塘壩150餘處,總庫容達3億立方米。

蓄水工程

汶河(萊州灣獨流入海河濰河的支流)
大關水庫
大關水庫,大關水庫位於沂山主峰東側7公里,大關村南唐家河入汶河匯流處。1978年3月動工,歷時19個月,用工2203.69萬個,投資25.5萬元,主體工程完成。總庫容273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30萬立方米。大壩長620米,最大壩高27米,壩頂寬8米,結構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大壩平均每方用工0.6個,比丹河、沂山等水庫省工一半,而質量最優。因資金欠缺,電站及配套工程,尚待續建。
汶河(萊州灣獨流入海河濰河的支流)
高崖水庫
高崖水庫,位於昌樂縣高崖鎮西濰河支流汶河上。控制流域面積355平方公里。總庫容1.5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58億立方米。1959年10月開工,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工程於1960年5月基本建成。自1963年以後,相繼完成加高大壩粘土心牆,建溢洪閘、發電站、防浪牆,開挖非常溢洪道及加高大壩等工程。至1985年共完成土石方269萬立方米,混凝土1萬立方米,累計國家投資750萬元。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1200米,最大壩高26.7米,頂寬6米,溢洪閘4孔,設計最大泄量2400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為開敞式,最大泄量824立方米每秒。輸水洞設計流量27.90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容量3台600千瓦。水庫達到500年一遇防洪能力。年平均淤積量43.70萬立方米(1973年測算)。1974年8月,發生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洪峰49.32%。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1.2萬畝。年平均發電量14.7萬千瓦時。
汶河(萊州灣獨流入海河濰河的支流)
牟山水庫
牟山水庫,位於安丘城西濰河支流汶河中下游。控制流域面積1262平方公里。總庫容1.4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21億立方米。1959年10月開工,主壩、副壩、溢洪閘、輸水洞等工程於1960年6月基本竣工。當年投入運用後,完成溢洪閘續建,主、副壩翻修,主壩加高、副壩迎水坡鋪蓋加厚及建水電站等工程。至1985年,共完成土石方807萬立方米,混凝土2.2萬立方米,國家投資1425萬元。水庫主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長1000米,最大壩高19.3米,頂寬6米。副壩為均質土壩,長4500米,最大壩高14.8米,頂寬6米。溢洪閘8孔,最大泄量2955立方米每秒。南輸水洞最大流量54.0立方米每秒,北輸水洞設計流量18.7立方米每秒。水電站裝機6台750千瓦。水庫達百年一遇設計防洪標準。年平均淤積量59.50萬立方米(1982年測算)。1970年發生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時,削減洪峰58.2%。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4.1萬畝。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18.1萬千瓦時。

灌溉工程

牟山水庫灌區,位於縣東北部的汶河下游,包括縣境北部的安丘、賈戈、擔山、黃旗堡、南流、劉家堯、關王及縣境東部的金冢子、宋官疃、石堆、王家莊、景芝等12處鄉鎮的部分土地。1960年開發,原設計灌溉面積為46.3萬畝,後核實為39萬畝,已配套30萬畝。有南北兩乾渠,總長108公里,支渠78條,長235.25公里;斗渠782條,長796.1公里,乾、支排水溝207條,長307公里。乾渠主要建築物171座,乾、支、斗、農各級建築物12755座,總計完成工程量2936.8萬立方米,用工3849萬個,累計國家投資361.59萬元。
善莊引汶工程,始於1958年,1962—1964年續建。引水口在善莊東南汶河北堤,0.5米見方的木製口門,設計流量1立方米/秒,無固定攔河閘壩,引水時在河道堆積泥沙攔水,灌區配套情況是:乾渠1條,從引水口向東南伸展,長466米;支渠2條,長500米;斗渠2條;農渠29條。總長3.2萬米,建築物130座,共完成土石方5.3萬立方米,國家投資8.5萬元,灌區範圍西自善莊,東至石山子,南到汶河岸,北至泊莊。控制面積達1.1萬畝。後來天氣轉旱,上游水庫防滲工程質量提高,汶河水流日益細小,失去引用價值,引汶遂止。
南李引汶工程,始於1958年,1962~1964年續辦。引水口在平原鄉李家莊村西南1公里的汶河北堤,乾渠從引水口開始沿106米等高線向北伸展,長7800米,設計流量1.5立方米/秒,有支渠7條,控制面積1.2萬畝。1965年灌溉面積達5000畝。1985年,因汶河水源缺乏,核定灌溉面積2000畝,李家莊、馮家莊、趙家莊、郭家莊、平原5村受益。
平原引汶工程,1958年始辦,1962~1964年續辦。引水口在平原村東南汶河北堤,乾渠從引水口開始,經平原村東向東北延伸,長7200米,設計流量1.5立方米/秒,設定7條支渠。灌區控制面積1.69萬畝,1965年有效灌溉面積達5000畝。1985年,由於汶河水源缺乏,灌溉面積核實為3000.畝。平原、張家樓、東皋營、孟家莊、郭家埠5村受益。
南水北調工程,是以高崖水庫為主體,調汶河、白浪河之水入丹、桂兩河系的跨流域調水工程,乾渠自南向北,貫穿縣境,橫穿孟津河、漳河、白浪河、九曲河、豬河、龍丹河6條主要河流,全長62公里,使9條河流相通,42座水庫相連,控制上游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總調水2000萬立方米,擴大灌溉面積6萬畝,並補充縣境北部工業和縣城生活用水。1977年4月動工,歷經10個冬春,完成全部主體工程和部分支、斗渠配套工程。共開挖乾渠32公里,隧洞2137米,暗洞2500米,石渠5640米。建各類建築物129座(包括大型渡槽3座),完成總工程量138萬立方米,用工257萬個。總投資467.75萬元,其中縣地方自籌資金134.95萬元。1982年6月1日始,從高崖水庫調水200萬立方米,送於北展、喬官、五圖3鄉鎮。
孟津河攔河閘為工程渠首,樞紐工程位於漳河鄉周家溝村南孟津東、西河匯合口以上250米處。控制東河流域面積35平方公里,西河流域面積58平方公里。在正常年份可提供水量5500萬立方米,擴大灌溉面積1.34萬畝。該閘是一個既有樞紐工程,又有附屬工程;既有河堤,又有渠道,點、線、面結合的複雜有機整體。主要有東河樞紐工程、西河引水工程、堤防工程、輸水渠4部分組成。1984年2月興建,國家投資50萬元,當年9月完工。共完成土石方13.9萬立方米,漿、乾砌石0.9萬立方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775立方米,反濾297立方米,用工23.3萬個。
孟津河渡槽1966年10月動工,當年冬竣工。位於高崖村西北,是總乾渠跨越孟津河的建築物。全長98米,淨跨60米,樁號1+920至1+980,分6孔,每孔跨寬10米,中墩連同地基高9米,河底至槽深高4.4米。槽身採用半圓型(U型)薄殼鋼筋混凝土結構,高3.45米,寬4米,設計流量22立方米/秒,加大流量24立方米/秒。共完成工程量2.4萬立方米,投工6.5萬個,國家投資10萬元,1970年汛期,被洪水衝倒兩個中墩,但槽身未塌落,投資2萬元,修復如初,運用正常。
1958年前,縣內無引河灌溉設施,沿河居民多挑、戽,或用稱桿、轆轤、水車提水。是年夏秋之交,牛沐公社建成縣內第一個引河灌溉工程——北山頭引汶工程,控制澆灌面積5000畝。次年7月,逄王公社石佛寺引汶工程、臨浯公社西古河引渠(河)灌區、城關公社城西引汶灌區相繼開發。1963年,偕戶無壩引汶工程竣工,次年,擔山、逄王公社庵頂有壩引汶和慈山公社陽旭有壩引紅(河)212程竣工,此後,引河灌溉工程以揚水站為主。1985年,全縣共有引河揚水站55座,控制灌溉面積4.5萬畝。

水電工程

高崖水庫水電站,位於放水洞後,1972~1976年興建,完成工程量1.3萬立方米,投工7.8萬個,國家投資46.6萬元,裝機3台,600千瓦,年均發電14.691萬度,已與工業電網併網。
牟山水庫電站該站為壩後式,位於南輸水洞後。1972年7月施工,次年9月利用灌溉用水和汛期蓄水調洪季節發電。裝機6台750千瓦。設計年發電128萬度,由於1975年以來連續乾旱,蓄水達不到水位高程,加之中乾改建,南大幹比降僅1/8000,放水灌溉時流量過大,尾水落差太小,上游水頭相應減低,年實際最大發電量56.3萬度。電力並於濰坊電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