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紀年

《汲冢紀年》又名《紀年》、《竹書紀年》是戰國時期撰寫的史書,作者佚名。由於它出自汲縣的古墓,故稱之為《汲冢紀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汲冢紀年
  • 作品別名:紀年、竹書紀年
  • 創作年代:戰國
  • 文學體裁:史書
  • 作者:佚名
內容簡介,作品影響,

內容簡介

晉武帝鹹寧五年(279年)十月,汲郡(今衛輝市)娘娘廟村村南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影響到中國文化史的爆炸性新聞:當地一個不法之徒夜裡盜掘一個大墓,在墓中發現了許多竹簡。為了尋求墓中寶物,他竟無知地將這些竹簡燃燒起來作為照明。汲郡的地方官吏得知這一情況後,及時報告朝廷,立即把出土的竹簡和鐘、磬、玉律、銅劍等物品一齊送到洛陽。據說當時僅竹簡就裝了幾十車。晉武帝得知這一情況後,非常重視,但因戰事關係,命令馬上將出土器物全部“藏於秘府”。
到太康二年(281年)春,晉武帝統一了全國。晉王朝正式組織人員來研究整理這批竹簡,參加整理的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據記載,竹簡是素絲編聯成冊,每簡長合戰國古尺2尺4寸。一簡40字,分為兩行20字,用黑漆書寫。由於年深日久,編絲有的已經朽斷,並且有的已被盜墓者毀壞,再加上竹簡是以戰國時代的古文書寫,所以整理困難很大。學者們以極嚴肅認真的態度進行校讀整理,前後經過大約20年的時間才將竹書全部整理完畢。共編校寫定古書16種75篇,包括《易經》、《穆天子傳》、《周書》、《國語》及各種雜書計10餘萬字,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3篇編年體的史書,這部史書記有夏、商、周三代之事,在紀年上所記周幽王被犬戎所殺、西周滅亡即接以晉國紀年,至戰國三家分晉後,則用魏國記年記事,至“今王二十年”止。所謂“今王”.據世系推算,為魏襄王。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99年,竹書所出之墓可能就是魏襄王墓。顯然,這部紀年體史書是魏國的歷史記載,整理者名之為《紀年》,後人稱之為《竹書紀年》。由於它出自汲縣的古墓,故又稱之為《汲冢紀年》。

作品影響

由於它內容的珍貴和出土的可靠性,對於考訂先秦的歷史有著重要價值。有許多地方是司馬遷的《史記》也所不及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