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山土庫古建營造技藝

汪山土庫古建營造技藝,流傳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的傳統技藝,江西省南昌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山土庫古建營造技藝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價值,

歷史淵源

汪山土庫由史稱“一門三督撫”的程氏九兄弟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籌資興建,位於新建縣大塘坪鄉汪山岡上。它倚山枕水,與鄱陽湖地區許多民居一樣,由於地勢低洼,雨水充沛,易潮易澇,便採取外牆青磚立斗灌泥、牆內側定磉立柱承重的構築形式。鄱陽湖濱湖地區習慣將規模較大者稱為“土庫”(又音:土屋),“汪山土庫”由此得名。

工藝特徵

汪山土庫占地108畝,由25棟抬梁穿斗式結構的青磚大瓦房組成,大小房間1443間、天井572個。其布局科學、精巧,結構明朗、大氣,雕刻簡樸、高雅,排水、通風、採光等均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置身其中晴無日曬,雨不濕鞋,且冬暖夏涼,與鄱陽湖地區風雅恬靜的田園風光和諧統一,是鄱陽湖地區特殊民居的典範。土庫牆體結構獨特,皆是青磚立斗、斗中灌泥,採用單丁斗式、一斗一眠式砌築方法,並每隔一段用拉鐵把外牆“鉚固”在木構架上。牆體一般高達7米左右,牆頭高出房架,跌落成“三山式”的階梯式防火馬頭牆。白灰壓邊,青磚黛瓦,輪廊線豐富多姿,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染力。

傳承價值

汪山土庫古建營造技藝,是寶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其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是贛鄱文化和民俗文化特徵的反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