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團頭魴技術

池塘養殖團頭魴技術,主要是做好水質調控、飼料投餵、魚病防治三個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魚池檔案制度,做好詳細記錄。20天用拋網定期抽樣測定魚類生長情況,根據水溫、天氣、魚規格等情況靈活掌握飼料投餵量,防止過量投餵和投餵不足而影響魚類的正常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池塘養殖團頭魴技術
  • 魚種池面積:3-5畝
  • 提示:團頭魴主養效果較好
  • 注意:飼料與馴化投餵
一、魚池條件
1、魚種池面積3-5畝,成魚池面積8-15畝,最大不要超過20畝,以免因投餌不均而造成出塘規格差異過大。魚池水深1.5米以上,魚池底質好無滲水、漏水現象。塘底平坦,池底淤泥深度不超過20厘米。2、魚池進排水系統配套,成魚池配備增氧機,每5畝魚塘配3千瓦增氧機一台。3、要求魚池相對集中連片,以利於管理。
二、水質
1、水量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2、池水透明度在25-35 厘米。3、池水早晨溶解氧不得低於2.0毫克/升。4、池水pH值在7-8之間。5、養殖期間定期注排水。7-9月每半月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30 厘米,並視天氣和水質及時注排水。
三、魚种放養
團頭魴主養效果較好,可適量混養鱅和鯽魚。團頭魴種苗要選擇淤泥湖原種後代或浦江一號良種團頭魴,勿選用退化的種苗,要求魚種規格均勻,體格健壯,無外傷。魚種在放養前必須用生石灰等嚴格清塘消毒,團頭魴搶食能力弱,不可放養鯉、草魚等搶食能力較強的魚類。魚種用20 ppm 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鐘或用5%食鹽水浸泡3-5分鐘後再放養。
放養時間最好在上年的12月至當年的1月之間,放養時先放主養魚,15天后再放養混養魚。
團頭魴魚種採取二級專池培育,當年團頭魴魚苗先經過20-30 天時間育成每尾0.5克(3厘米左右)的夏花,再分塘培育6個月,育成每尾50克(每公斤40尾)的大規格魚種。二級大規格魚种放進成魚池直接育成商品魚。成魚池與魚種池的面積比為85:15。
四、飼料與馴化投餵
以團頭魴專用顆粒飼料為主(或羅非魚顆粒飼料),要求配方合理,營養全面(見表1),水中穩定性好,無霉變,顆粒均勻。成魚飼料粒徑4毫米、魚種飼料粒徑2毫米。每天搭配投餵一定量青飼料,如黑麥草(1-5月)、象草、浮萍(5 -10 月)、苦買菜(4-9月)和部分其它旱草水草(4-10月)。投餵堅持定質、定位、定時、定量的“四定”原則,5-9月每天投餵2-3次,其它月份每天投餵1-2次。飼料投餵均勻,食台朝南向陽搭朝,位於水下80厘米左右,成魚池套養魚種時,應設定魚種專用食台。投餵前先敲桶,略等數秒後,用手撒2-3把飼料於食台上,如此反覆,每次馴化時間在45分鐘左右,每天3次,經過5-6天后形成群集上浮水面搶食的習慣。馴化成功後,每次投餵時邊敲桶邊撒飼料,每次投餵時間約30分鐘左右(有條件者,可用電動投餌機)。投餵量及投餵次數可根據溫度、天氣、魚規格等情況作適應的調整。如魚體重在25-100 克時,每天投餵3次,100克以上時每天投餵2次,全年投飼量安排如下:在3-11月時分別為體重的5%、10%、14%、18%、18%、18%、10%、3%、1%,在12-1月時均為體重的3%。根據以下水溫差異,計算和調整投餌量(測溫在水深50厘米處):低於15℃時投餵率為1%,隔天一次;16-19℃時,投餵計算量的60%,每天一次;20-24 ℃時,投餵計算量的80%,每天1-2次;25-29 ℃時,投餵計算量的100%,每天2-3次;30-32 ℃時,投餵計算量的80%,每天1-2次;水溫高於33℃時,只投觀察到魚能採食的量。
青飼料可以補充人工配合飼料的某些營養缺陷,團頭魴為草食性魚類,主養團頭魴每天必須投餵一定的青飼料補充營養,以減少精飼料用量,降低飼料成本,促進魚類生長。
五、養殖模式
採用80:20主養團頭魴模式,快速培育大規格魚種,12-16 個月育成商品魚。以投餵顆粒飼料為主,輔以青飼料。團頭魴魚種選用淤泥湖原種後代或浦江一號良種,鯽魚選用次年不繁殖、易捕撈、個體大、生長速度快的複合鯽。
六、成魚捕大留小,均衡上市
6-10月每月捕一次熱水魚,熱水魚產量占全年計畫產量的80%以上,捕熱水魚要求操作細緻、熟練、輕快,並開動增氧機,將已達上市規格的魚及時扦捕出售,捕熱水魚後次日潑灑漂白粉等氯製劑,預防細菌性疾病。

(本文已被瀏覽 1408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