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陽南樓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穀和草繩可知,江陰在史前已具有原始的耕作技術和手工藝。泰伯奔吳後,融中原文化、吳地文化自成吳文化,後春申君黃歇傳楚地文化至江陰;後東晉與南宋兩次南渡,中原文化再次南融,吳地文化更趨繁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陰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主要非遺產:江南絲竹、民間舞蹈、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本地民俗、傳統醫藥、特種美食
據青陽南樓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穀和草繩可知,江陰在史前已具有原始的耕作技術和手工藝。泰伯奔吳後,融中原文化、吳地文化自成吳文化,後春申君黃歇傳楚地文化至江陰;後東晉與南宋兩次南渡,中原文化再次南融,吳地文化更趨繁榮。
據青陽南樓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穀和草繩可知,江陰在史前已具有原始的耕作技術和手工藝。泰伯奔吳後,融中原文化、吳地文化自成吳文化,後春申君黃歇傳楚地文化至江陰;後東晉與南宋兩次南渡,中原文化再次南融,吳地文化更趨繁榮。工藝簡介...
江陰河豚文化,無錫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俗類項目。歷史淵源 河豚是一種含有劇毒又“味美天下”的魚,江陰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可食用河豚的烹飪技藝,是烹飪河豚的鼻祖。江陰人烹飪河豚,歷來有一套自己的獨...
《江陰菜》是2012年青島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吳協平。內容簡介 旨在弘揚源遠流長的江陰美食文化。通過挖掘、整理傳統菜點,更好地傳承本幫烹飪技藝,鼓勵創新,促進江陰餐飲業又好又快發展,也為地方文化寶庫增添一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姚澄(1926年11月—2019年12月14日),江蘇江陰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錫劇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12月14日18時22分,姚澄在南京逝世,享年93歲。人物經歷 姚澄,江陰人,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姚派藝術的創始人。1926年出生...
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經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家初評,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委員會審議,推薦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11項,入選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37項。 發布批次 播報 編輯 江蘇...
劉柏生,男,(1969年6月-- ),漢族,江蘇江陰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致和堂膏滋藥製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簡介 畢業於南京中醫學院中藥鑑定專業,師從致和堂膏滋藥製作技藝第四代傳人仲滿才,盡授其技,是致和堂...
螃蜞螯烹製技藝,無錫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螃蜞螯烹飪技藝是江陰特有的一種帶有地方特色的烹飪技藝,在中國碩大的烹飪技藝庫中獨書一幟。江陰人烹飪食用螃蜞螯的歷史由來已久,清代,江陰的...
2011年5月23日,中醫傳統製劑方法(致和堂膏滋藥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Ⅸ-4。文化特徵 致和堂膏滋藥是江蘇省江陰市柳致和堂的傳統中藥產品,主要用於冬令進補。 致和堂膏滋藥的特色是...
馬蹄酥製作技藝,無錫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清末明初,“江陰屠城”慘案後,為表達江陰人民“殺韃子”的決心,激勵後人擺脫“韃虜”鐵蹄的蹂躪,點心師傅們創出了外形如馬蹄的餅,暗示為清兵...
中醫針灸療法(朱氏針灸),無錫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醫藥類項目。歷史淵源 朱氏針灸起源於清代同治年間,創始人朱孔陽,為寧波名中醫。因戰亂遷居江陰定居,設藥鋪兼業岐黃,以中醫針灸施醫。朱孔陽傳子朱邦正...
周東亮,男,1969年1月出生於江蘇江陰,中央黨校大學學歷,有“錫劇王子”的雅稱,錫劇界學科帶頭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錫劇傳承人,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國藝德標兵,江蘇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