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學記——陳白沙及湛甘泉研究》是現代陳郁夫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門學記——陳白沙及湛甘泉研究
- 作者:陳郁夫
- 類別:哲學
- 出版社:台灣學生書局
- 出版時間:1984年3月
- 創作年代:現代
《江門學記——陳白沙及湛甘泉研究》是現代陳郁夫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江門學記——陳白沙及湛甘泉研究》是現代陳郁夫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陳白沙,即陳獻章,字公甫,廣東新會人,明朝著名哲學家,因其住在距江門十二里的白沙村,因而稱他為“白沙先生”。湛若水,字元明,廣東增城甘泉都人,學者...
第一章甘泉思想之源:“生生”思想與白沙“自得”之學17 第一節“自得”之學17 第二節“自得”之學的特質:“自然”29 第三節生:“心”“道”湊泊之機37 第四節白沙工夫法門的檢討44 第五節陳白沙與湛甘泉56 第二章“生生”:甘泉思想的核心68 第一節“生”:一“氣”運化69 第二節“道”:運化...
《陳白沙其人其學》是2003年洪葉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允明。內容介紹 一般思想史上的定論,只承認陳白沙是陸王之間心性之學的橋樑,並對當代熊十力早年的思想有所激勵啟發。本書作者卻指出,所謂王陽明與湛甘泉「共創聖學」,實際二人同為白沙衣缽傳人,陽明還曾「誓言終不渝」。如此一來,對陳白沙在...
《湛甘泉哲學思想研究/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是2012年發行的小說,作者是王文娟。內容簡介 王文娟所著的《湛甘泉哲學思想研究》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將明儒湛甘泉置於儒學傳統大背景之中,考察其基本概念和重要話頭,分析其思想演進及主旨展開的過程,以揭示其思想框架和具體內涵,並通過審視其與陳白沙的思想關聯及其與...
湛若水,明成化二年丙戌十月十三日(11月20日)巳時出生於增城縣甘泉都沙貝村(今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父湛瑛早喪,由母陳氏撫養成長。若水自幼聰敏,因故14歲始入學,16歲往廣州府庠就讀,明弘治五年(1492),他27歲(弘治五年)中舉人,29歲往江門就學於陳獻章(號白沙),毅然焚掉“路引”(赴考證件)以...
湛若水(1465―1560),字元明,號甘泉。明代著名理學家。增城新塘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土,曾任翰林院編修等職,官至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弘治七年師事陳獻章(白沙),成為陳白沙晚年得意弟子和學術繼承人。後與王守仁(陽明)同時講學,二人交誼甚好,各立門戶。一時學者稱“王湛之學”。著有《湛甘泉集》。
薛中離,陽明之高第弟子也,於正德十四年上疏請白沙從祀孔廟,是必有以知師門之學同矣。羅一峰曰:“白沙觀天人之微,究聖賢之蘊,充道以富,崇德以貴,天下之物,可愛可求,漠然無動於其中。”信斯言也,故出其門者,多清苦自立,不以富貴為意,其高風之所激,遠矣。簡討陳白沙先生獻章 尚書湛甘泉...
嶺南學派是由明代著名哲學家陳白沙創立、其弟子湛甘泉集大成的心學思想派別。因其始創者陳獻章為江門人,故又稱江門學派。嶺南學派源出程朱理學,開啟明代心學先河。明代心學發展的基本歷程,可以歸結為:陳獻章開啟,湛若水完善,王陽明集大成。可以說,白沙心學、甘泉心學和陽明心學,構成有明一代心學。因湛若水與陳獻章...
潮陽周孚先便是白沙弟子湛甘泉(名若水)的高弟。成為當時潮州的著名理學學者。周氏不僅在理學上頗有心得,在詩文方面也很有成就。他為當時所稱道還因為他是一個孝子,而且還是一位蔑視功名、唯求自適的真正隱士。孚先字克道,號西山,潮陽桃溪人。為宋理學大家周敦頤裔孫、潮州刺史周梅叟之後。省、府縣誌俱有傳...
論湛甘泉的修養工夫【寧新昌】作為“實學”的“心學”——試析湛若水的工夫論及其思想史意義【戴 黍 魏天翔】心具萬理與“隨處體認天理”——陳白沙湛甘泉心學論札【章繼光】江門學派的中正自然、德性自由理念及其思想影響【劉紅衛】湛甘泉與王陽明的人性論及教育觀【黃明喜】湛甘泉的生意說【郭海鷹】經世致用:...
歷朝歷代,來過西樵山的名士中最著名的有湛甘泉、方獻夫、霍韜、陳白沙、李子長、朱次琦、康有為、林則徐、梁啓超等。他們在山上留下許多摩岩石刻、亭台樓閣與書院。最為出名的書院有雲谷書院、大科書院、石泉書院、四峰書院、三湖書院。文人名士不但給西樵山留下了眾多文化古蹟、知名景點,而且還留下許多極具文化底蘊...
湛甘泉心、性思想研究【唐雄山】“敬”以現“我”:湛若水的主體性思維【辛曉霞】黃綰與陳獻章——姚江心學與江門之學先期互動的一個案例【張宏敏】白沙心學對當代人“無聊”情緒治療的價值探討【黃時華】李贄《童心說》的“自由的主體間性論證”【張海晏】等待嶺南心學的舊根發新枝與中國夢 ——讀《心之力》有感【...
《嶺南思想與明清學術》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海峰,黎業明 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文章,議題聚焦於嶺南思想家。其中,圍繞陳白沙、湛甘泉、薛侃三人的尤多。內容主要涉及他們的心性思想與工夫論。其餘文章,議題和切入角度都相對分散,既有針對某一思想家的個案研究,如《方獻夫的易學觀》;也有長時段的...
陳白沙"六經糟粕"論與明代儒學的轉向 聶雙江主靜之學辨析--兼論雙江對白沙思想的理解 試論劉蕺山對陳白沙的評價 湛若水易學探析 湛甘泉"天理之心"與楊慈湖"精神之心"的差異--由《楊子折衷》論析 論湛甘泉的修養功夫論:"隨處體認天理"說 論東塾學派與九江學派之異同 《孟子》引論《詩》、《書》的文獻地圖-...
23、《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學術研究工作》,《學術研究》2001年第8期。24、《“一國兩制”構想與中華民族凝聚力》,《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25、《白沙與甘泉在認識方法上的異同——兼對“靜坐”問題的評述》,《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26、《伍庸伯和他的》,《嶺南文史...
第二節 陳白沙 第三節 湛甘泉 第四節 王陽明 第五節 羅整庵與呂涇野 第六節王門弟子 第三十四章晚明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一節概論 第二節 東林學派 第三節 劉蕺山 第五編半封建時代後期的教育 第一期清(1644—1911)第三十五章清帝國之政治與教育 第三十六章清代學風之復古 第三十七章清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 第...
王陽明的“致良知”追求的是德性之理,而湛甘泉的“隨處體認天理”所講的“天理”雖然追求的主要也是德性之理,不過也包括自然之理。湛甘泉的老師陳白沙對“隨處體認天理”予以極高的評價,陳白沙說:“日用間隨處體認天理,著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處也。”湛甘泉的“隨處體認天理”在當時就被用來和王陽明的“...
中期以陳白沙、王陽明,湛甘泉、羅整庵為代表,形成理學思想高潮,各放異彩,氣勢磅礴。中期以後,陽明弟子滿天下,又以羅近溪最為特出。以後,詣境卓越者輩出。作者認為,“形上明瑩之體”,為理學思想之核心,而明其真下,由是指導中國文化政治的出路,將傳統與現代化銜接,並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以彰理學之大用...
自得之學源自孟子,唐代惠能,宋代陸九淵,明代陳白沙、湛甘泉、王陽明,一代又一代心學大師,莫不念念不忘、念茲在茲。現代人提倡自學與研究性學習,可視為中國古典心學的千年迴響。三,在知行關係中,站在行動這邊,強調實踐與實學,開創一條“有行動的實學”的道路。有行動的實學不僅重視練習和訓練之類的行動,更...
《嶺南學術與心學文化》是廣東嶺南心學研究會舉辦的“嶺南心學文化與當代社會建設”學術會議的論文選集,主要涉及嶺南學術與心學理論方面的問題。本論文集共收錄論文15篇,涉及明代心學的歷史場域、明清學者對嶺南心學的傳承與發展、陳白沙的心學思想、湛甘泉的心學思想、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嶺南心學與陽明心學之關涉等主題...
語粹》薛敬軒先生《讀書錄》吳康齋先生 陳白沙先生《示學者語》胡敬齋先生《居業錄》岳蒙泉先生《雜言》商弘載先生《自修七訣》王守溪先生《性善對》王守溪先生《長語三則》章楓山先生《語錄》邵二泉先生《定性書或問》邵二泉先生《善真誠辨》何燕泉先生《尋樂述》湛甘泉先生《澄心錄》……中帙 後帙 ...
(二)陳白沙 (三)湛甘泉 (四)羅整庵 三、陽明成學前的一番經歷 四、王學的三變 五、王學大綱 (一)良知 (二)知行合 (三)致良知 (四)誠意 (五)謹獨 (六)立志 (七)事上磨鍊 六、陽明的晚年思想 (一)拔本塞源之論 (二)大學問 (三)四句教 七、王學的流傳 (一)王龍溪 (二...
(二)陳白沙 (三)湛甘泉 (四)羅整庵 三、陽明成學前的一番經歷 四、王學的三變 五、王學大綱 (一)良知 (二)知行合 (三)致良知 (四)誠意 (五)謹獨 (六)立志 (七)事上磨鍊 六、陽明的晚年思想 (一)拔本塞源之論 (二)大學問 (三)四句教 七、王學的流傳 (一)王龍溪 (二...
第二十三章 陳白沙 296 第二十四章 王陽明 299 第二十五章 羅整庵 305 第二十六章 湛甘泉 308 第二十七章 王龍溪 王心齋 附錢緒山 311 第二十八章 胡廬山 附羅念庵 314 第二十九章 呂心吾 318 第三十章 顧涇陽 高景逸 321 第三十一章 劉...
明代理學名儒陳白沙、湛甘泉、方獻夫、霍韜等在西樵山設堂講學,湛甘泉、方獻夫、霍韜分別創立了大科書院、雲谷書院、石泉書院和四峰書院;清代文人雅士又在山中興建三湖書院、雲溪書院、雲瀛書院,讀書研學風氣不減,讓西樵山成為全國意義上的“人文名山”“理學名山”。現在每年學前兒童都會在書院前舉辦開筆禮儀式,...
第五十六章 陳白沙 第五十七章 王陽明 第五十八章 湛甘泉 第五十九章 羅整庵 第六十章 王學諸子 第六十一章 劉念台 第六十二章 清代哲學總論 第六十三章 孫夏峰 第六十四章 黃宗羲 第六十五章 顧亭林 第六十六章 李二曲 第六十七章 陸桴亭 第六十八章 湯潛庵 第六十九章 陸稼書 第七十章 顏習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