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外海五大祠

江門外海五大祠

江門外海五大祠,包括因朝列莘隱陳公祠、泉石祠、桃溪祠、定息祠、筠軒祠,五祠緊密相連,面積4100平方米。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的外海陳氏五大祠,是外海陳氏宗親的祖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門外海五大祠
  • 面積:4100平方米
  • 始建:清朝鹹豐年間
  • 位置:外海赤嶺山下
歷史沿革,建築結構,讚頌詩詞,

歷史沿革

外海鎮多姓,自元至正十年(1350年),陳氏先祖遷到外海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陳氏家族人丁繁衍,歷代人才輩出,外海的別名“龍溪”也是陳姓人為紀念曾避難於福建漳州龍溪深山而命名的。
從前外海的祠堂,星羅棋布,最宏偉的是“外海鎮陳氏五大祠”,五大祠位於外海東部的赤泥山下,因而鄉下人多稱其為“東頭祠堂”。
文革期間,五大祠曾遭破壞,但令人高興的是,它的整體建築風格得以較好保留。
2000年9月25日,五大祠列為江門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區政府將五大祠交由外海鎮政府管理、使用。為保護文物、並將五大祠建成一個文化陣地、旅遊景點,外海鎮委、鎮政府多次進行修葺,使其逐步恢復原貌五大祠移交給外海鎮管理。目前,外海街道計畫把五大祠內的朝列大夫祠修建成為陳氏的紀念館,把桃溪祠修建成為外海發展史展館,把定息祠修建成為民俗風情館,把筠軒祠修建成為外海文化展覽館,把泉石祠修建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館。

建築結構

陳氏五大祠是外海陳氏宗親的祖祠,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五間祠堂緊密相連,橫列成排,氣勢不凡。始祖朝列大夫莘隱陳公祠坐落在赤泥山下,泉石祖祠和筠軒祖祠在其右側,桃溪祖祠和定息祖祠在其左側。
祠堂占地約4100平方米,為三進並列而建,採用單檐布瓦硬山頂,藍琉璃瓦剪邊,抬梁與穿斗相結合梁架結構,保有鮮明的清代建築藝術風格,建築規模宏大,形態壯麗,布局嚴謹,結構精密考究,以莘隱陳公祠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祠堂內外石牌坊林立,巨型大柱上掛著長聯,記錄先祖功德。祠堂雕樑畫棟,裝飾華美,無不體現出清代建築的精美繁複和藝術風格。

讚頌詩詞

五祠澤香
陳氏五祠源流遠
宋代名臣功績全
輔政為民慰桑梓
精忠報國薦軒轅
行善積德祖訓重
揚清擊濁家道淵
一脈相同垂良矩
興起後人永承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