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萬壽宮(四川省南充市江西萬壽宮)

江西萬壽宮(四川省南充市江西萬壽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西萬壽宮,原建於四川省南部縣東壩鎮,曾經建築宏偉、遐邇聞名,數百年來,香火不斷,遊客如雲,清乾隆廿八年(1763年)由湖廣填四川時從江西遷來的鄉民修建,既代家廟,又作為江西會館的館址。後改為政府利用,1987年拆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萬壽宮
  • 主要建築:正殿、廊道、戲樓
  • 歷史位置:四川省南部縣東壩鎮
  • 修建時間:清朝乾隆廿八年(1763年)
  • 拆除時間:1987年
起源,建築結構,清醮會,衰落到拆除,界碑,影響,地圖信息,

起源

明末清初,相傳“張獻忠剿四川,殺得雞犬不留”。這雖然有些誇大,但在當時,地主殺起義農民,農民殺反動地主;滿人殺漢人,漢人殺滿人,相互屠殺的數量一定不小。”(摘自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張獻忠屠蜀考辨》)由於大規模屠殺,造成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流離失所,人口銳減。清康熙乾隆年間,大量移民從湖北湖南廣東福建江西入川。現東壩鎮仍有王、汪、胡、廖等諸姓的後裔。其祖先是由江西隨“湖廣填四川”時遷入,插占為業。
江西人在此經過一段時期的奮鬥,農業生產有所發展,城鄉經濟日益活躍,人口亦逐漸增多。隨著形勢所迫,鄉親們深感徙居異地必須加強團結,一致倡議建造一幢廟宇作為聚會的場所。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即集資興建了一座規模宏大、技藝精美的“江西萬壽宮”,既代家廟,又為江西會館的館址。

建築結構

該宮為木石結構,布局合理,排列有序,雕樑畫棟,斗拱飛檐。20根整體柏木為棟柱,中柱約高13米,胸圍1.8米,更顯示出無比威武軒昂的氣勢。正殿當中敬奉整治水患、為民除害的先祖王某,俗稱“王爺”。王爺塑像形態魁偉,面頤豐滿,光彩奪目。左塑“肖公”,右塑“藥王”。三尊坐像,巍然屹立,以示其永鎮江河之旌表。殿內圓柱上銘刻著一副金光閃閃的楹聯
故里愁難會,思戚思朋思鄰居,好似巨星百壽圖;
同鄉欣得聚,問山問水問桑梓,猶如明月萬經書。
兩側建有四通八達,迂迵相連,雨不濕鞋的寬闊廊道(俗稱書樓),前面建有“十”字拱木架梁,筒瓦蓋頂的戲樓,每年從正月初一起,至元宵節止,請戲劇班社來此演出,一時鄉親雲集,熱鬧非凡,大振族風。

清醮會

江西萬壽宮每年還要舉辦清醮會,在宮內設堂三天。民間配合演唱川劇高蹺社火龍燈獅舞焰火等雜耍。其中尤以“燈山”最為壯觀別致。即在一個寬敞的大壩子上搭有高4丈,寬2丈的木架,其上綴以夫子老君佛祖八仙燈四大天王、八大金剛燈;大鵬金雞、白鶴童子燈;托塔天王、真武祖師燈等。密密麻麻,分層繫於架上。另有赤眉紅須,慧眼圓睜,血盆大口,高舉金鞭的鎮台靈官置於正中以鎮邪魔。此燈山要點四夜,每到黃昏,先後數人提油罐上燈山加油點燈。入夜,遠望似璨燦明朗照,近視若熊熊火山一座,照得滿街如同白晝。遠近善男信女在燈山下焚香化帛,頂禮膜拜,或祈禱家泰國安,或求病人早愈,或求天賜麟童。求神的、還願的、觀燈的、嬉遊的,熙熙攘攘。盛況難狀。
江西萬壽宮自興建後,前來參觀遊覽、拜廟求神的人絡繹不絕。因此,街上的居民則利用宮壩兩旁擺攤設點,方便遊客。該宮不僅為江西人提供了一個聯絡情感的場所,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經濟的繁榮。

衰落到拆除

民國十六年(1927年),江西萬壽宮為政府利用,設定區署要地,轉化為辦公機構,先後於此任免了七屆區長。解放後,仍在就地設立區人民政府(後為區公所),相繼沿用30餘年。這座一度曾經風雲的廟觀,歷經滄桑,加之年久失修,頹垣斷壁。1987年,為了祖國建設的需要,在原有的基座上重新修建了一幢時興的鋼筋混凝結構的六層樓房--區公所職工宿舍。

界碑

在江西萬壽宮舊址動工興建時,發現正殿中土內埋藏著一塊界碑,碑文曰:“江西萬壽宮四路邊界:後址分水為界,前址河心,左址埡口,右址大路為界。存糧貳升。乾隆廿八年正月十八上樑修建。”該界碑保存完好,現留存中國農業銀行南部縣支行東壩營業所。

影響

江西萬壽宮雖然不復存在了,但遷來的江西人,在漫長的歲月里,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均起到了積極的歷史作用,為人類社會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如今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一如既往發揮才智,描繪著更加美好的前景。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嘉陵西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