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東南臨鄱陽湖。西北濱長江。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51′-116°07’,北緯29°30’-29°41’之間。保護區設立於1981年,2013年評為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30493公頃。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自然歷史遺蹟為主要保護對象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設立時間:1981年
  • 位置: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 面積:30493公頃
  • 保護對象: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 保護區類型: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 管理單位:江西林業局
  • 保護級別:國家級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徵,水文,保護目標,概述,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區域範圍,管理措施,開發利用,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81年8月,是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劃範圍包括廬山整個山體,總面積29234平方米。
保護區風景保護區風景
2008年10月,江西省政府同意省林業廳正式向上報申報晉升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請示。
2013年6月5日,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東南臨鄱陽湖。西北濱長江。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51′-116°07’,北緯29°30’-29°41’之間。

地質地貌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地史上曾數度海侵。遠在前震旦紀時,為淺海環境。至前震旦紀與震旦紀之間,經呂梁運動上升為陸。在剝蝕面形成之後,再度下沉,為海水所淹沒。至晚奧陶世,受地殼運動的影響,稍有上升。又經受一次剝蝕後緩慢下沉。在志留紀末。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又上升成陸,地表經受長期剝蝕。此後,長期下沉,接受外來沉積。直至中生代,經燕山運動的影響,使地殼上升為陸,並伴隨產生褶皺斷襲,沿斷裂有大規模的岩漿入侵,從此結束了海侵。廬山主要是在第四紀地殼強烈抬升和外力作用下逐漸形成的。而且還在繼續上升之中。
保護區風景保護區風景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中山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6座。其中大漢陽峰最高,海拔14T3.8米。山體大致呈東北~西南延伸,兩端窄而低.中間寬而高。構成山地的地層較為複雜,除中生代的地層缺失外,各種地層均有分布。組成岩石:火成岩有花崗岩、斑岩和輝長岩等,主要分布於東南部分;沉積岩有砂岩、頁岩、砂頁岩和黃土等,多分布於南部和北部;變質岩有片麻岩、板岩、大月山砂岩和女兒城砂岩等,分布子南部和北部。山地從下而上形態各異:海拔200米以下為堆積階地;海拔200~900或1000米之間為侵蝕窄嶺深谷;海拔900或1000米以上為侵蝕剝蝕狹(園)嶺寬谷。

氣候特徵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和山地氣侯特徵,雨量充沛,氣候涼爽,空氣濕度大,年降水量大餘1400毫米,年平均氣溫11.6~17.3℃,其年日照時數南坡為1740~1715小時、北坡為1726~1715小時,山上極端最高溫度32℃,極端最低氣溫為-16.7℃,年日照1800小時,年有效活動積溫度10度為3295.2℃,相對濕度為80%,全年有霧日190.6天。

水文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區有著豐富的降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廬山頂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開發區的供水也能滿足。廬山地區的溝谷水系自成系統,各以廬山為源,流歸江湖。山頂山行行寬谷通過河流襲奪作用而溝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轉入山側深邃的峽谷。在江西省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多借襲奪彎築壩蓄水成湖,並建給排水系統調節用水,或藉以發電補充供電。

保護目標

概述

江西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是以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自然歷史遺蹟為主要保護對象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植物資源

截至2013年,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植被類型可分為6個植被型13個植被亞型,80個群系。
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於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地,優勢科有殼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金縷梅科(Hamamelidacae)、木蘭科(Magnoliaceae)等科的植物種類,常見的有石櫟L、青栲、苦櫧、樟樹等。可分為石櫟群系等15個群系。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分布於海拔600米~1000米。喬木層中優勢種不明顯,俗稱“雜木林”。構成群落的常綠樹種主要有細葉青岡青a、甜櫧、石櫟、白楠等,還有少量針葉樹和毛竹。落葉樹種主要栗、短、青榨槭、楓香小葉白辛樹等。主要群系有細葉青岡、錐栗混交林群系等10個群系。
落葉闊葉林在廬山分布較廣,海拔1300米以下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1000米~1200米之間。主要建群種有錐栗、短柄枹、青榨槭、短毛椴、香果樹銀鵲樹等。有錐栗群系等16個群系。

動物資源

截至2013年,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的有金錢豹大鯢小靈貓蟒蛇穿山甲天鵝白鷳白鶴白鸛、黑鸛、相思鳥鴛鴦錦雞角雉、草鴇、貓頭鷹棘胸蛙等。江西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珍貴、瀕危鳥類有國家II級保護動物蒼鷹草原鷂紅隼、領角鴞、斑頭鵂鶹等。其他常見或易見的鳥類還有山斑鳩紅翅鳳頭鵑小杜鵑大杜鵑三寶鳥大擬啄木鳥綠鸚嘴鵯黑鵯虎紋伯勞北紅尾鴝紫嘯鶇棕頸鉤嘴鶥紅嘴相思鳥松鴉紅嘴藍鵲大嘴烏鴉三道眉草鵐等。

區域範圍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30493公頃,林地面積17717.6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0.73%,區劃範圍包括廬山整個山體,總面積30459平方米。

管理措施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隸屬江西省林業廳直管的自然保護區之一,省林業廳一直致力加強廬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使廬山自然保護區成為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機構建設最完善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隸屬省林業廳直管的6個省屬自然保護區之一,省林業廳一直致力加強廬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使廬山自然保護區成為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機構建設最完善的省級自然保護區。經過二十多年的嚴格保護,廬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增長顯著,森林覆蓋率由建區前的42%提高到目前的80.7%,為保護廬山的生物多樣性、促進廬山生態旅遊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發利用

廬山自然保護區岩生苔蘚植物資源特徵,為岩生苔蘚植物合理開發利用及保護提供參考,並通過野外調查和查閱《江西植物志》、《中國苔蘚植物志》等文獻資料,分析廬山岩生苔蘚植物資源特徵及開發利用廬山自然保護區岩生苔蘚植物有29科41屬64種 ,其中蘚類植物15科27屬39種,苔類植物14科14屬25種。在科屬組成分析中,叢蘚科 (Pottiaceae)、羽蘚科( Thuidiaceae)、青蘚科( Brchyrtheciaceae)、耳葉苔科 (Frullaniaceae)、光萼苔科(Pore1laceae)為該地區的優勢科 ;扭口癬屬 Barbula)、耳葉苔屬 Frullania)、光萼苔屬 Porella)、羽蘚屬 Thuidium)、細喙蘚屬( Rhynchostegiella)和剪葉苔屬( Herberta)為該區域優勢屬 :該區系中溫帶成分居首位,占總種數的34.38% ;東亞成分和熱帶成分也有較高的比例 ,分別占總種數的26. 56% 和23. 43% 。

生態價值

江西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中下游的生態孤島,保存有眾多的珍稀、特有物種,僅在廬山首次發現或以廬山(牯嶺)命名的野生植物就達40餘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亞高山類型的植物園,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極高,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響。
江西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括廬山管理局全部和市郊區、廬山市、九江縣行政區的一部分,總轄面積為30493公頃。廬山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於保護廬山生物種源、風景資源、名勝古蹟、文化遺產、冰川地貌和自然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