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灘涂圍墾土地質量變化過程及生態安全回響

江蘇沿海灘涂圍墾土地質量變化過程及生態安全回響

《江蘇沿海灘涂圍墾土地質量變化過程及生態安全回響》是依託南京大學,由濮勵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沿海灘涂圍墾土地質量變化過程及生態安全回響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濮勵傑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江蘇沿海灘涂資源豐富,約占我國沿海灘涂總面積的1/4。江蘇沿海開發計畫在2009至2020年間圍墾灘涂1805 km2,超過現有灘涂規模的1/3,東台市灘涂面積和圍墾規模均位居全省之首,研究其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回響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價值。項目擬綜合利用歷史資料、RS、GIS等手段,分析1980年以來東台市灘涂圍墾與土地利用變化過程及其驅動機理,模擬預測2015、2020年土地利用變化情景;通過野外樣帶採樣與室內分析,探討不同圍墾年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結構、肥力、水鹽特徵變化,揭示灘涂圍墾的土地質量變化過程;並基此修正和完善土地生產力評價模型的土壤有效係數(鹽分、粒度組成)和管理水平係數,建立適合沿海灘涂圍墾土地的生產力評價模型;構建基於景觀指數的景觀生態安全評價指標,分析灘涂圍墾土地生態安全狀況與回響特徵,進而提出灘涂圍墾與土地利用的最佳化調控措施,為灘涂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指導。

結題摘要

本項目綜合運用地理、生態、海洋、土地、環境等多個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系統分析沿海灘涂圍墾與土地利用變化過程,揭示其對土地質量和土地生產力的影響機制,探討其景觀生態安全回響以及最佳化調控策略。 1、主要研究內容 (1)分析灘涂圍墾歷史與各階段特徵,揭示灘涂土地利用變化過程與驅動機制;分析灘涂淤漲變化過程與成因,模擬預測土地利用變化過程。 (2)分析灘涂圍墾活動影響下土壤質量因子變化過程,闡釋灘涂圍墾土地質量變化機制。 (3)探討灘涂圍墾土地生產力影響機制,構建灘涂圍墾土地生產力評價模型,預測變化趨勢。 (4)分析灘涂圍墾區景觀格局特徵並構建景觀生態安全指數,揭示灘涂圍墾對景觀生態安全的影響,探討物種多樣性對景觀生態安全的回響,提出灘涂圍墾與土地利用最佳化調控措施。 2、重要研究成果 (1)解決了動態變化下的研究範圍疊加高強度人類活動下土地利用變化模擬難題。模擬結果表明,2010-2030年東台沿海灘涂將淤長117平方千米,養殖水面和耕地面積會大量增加,灘涂面積和鹽生植被的面積將分別維持在75 km2和80 km2左右,兩者空間位置整體表現為向海移動。 (2)摸清了灘涂圍墾過程中土壤質量變化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構建了適合灘涂圍墾區的土地生產力模型。研究表明,灘涂圍墾后土壤質量因子逐漸改善,土壤質量逐漸提升,至圍墾後30年基本形成穩定的土地生產力,基礎地力與鹽分雙重限制下的土地生產潛力與實際產量較為接近。 (3)構建與驗證了灘涂圍墾土地景觀生態安全指數,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對景觀生態安全的回響機制。研究表明,灘涂圍墾後景觀生態安全逐漸下降,至圍墾後31年逐漸穩定;除糧食生產外,其他生態系統服務均有所下降;圍墾後草本植被物種豐富度和物種多樣性逐漸增大,地上生物量則在圍墾後迅速降低。景觀生態安全指數與物種多樣性、物種蓋度、物種豐富度均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而單一的景觀格局指數並不能反映植被物種多樣性的分布情況。 3、科學意義 本項目揭示了灘涂圍墾區土地利用變化過程與驅動機制,摸清了灘涂圍墾過程中土壤質量變化過程,模擬了灘涂圍墾區土地生產力,明晰了灘涂圍墾區的生態安全狀況與回響特徵,有助於揭示江蘇沿海開發國家戰略實施後可能帶來的土地質量變化與生態影響,也為灘涂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