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概況,橫林鎮,遙觀鎮,橫山橋鎮,潞城街道,丁堰街道,戚墅堰街道,郵政郵編,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氣候,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特色產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經開區概況
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簡稱:常州經開區、經開區),位於常州東大門,處於滬寧創新走廊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節點。總面積181.2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23.5萬,常住人口約48萬, 共有3鎮、3街道,下轄53個行政村、33個社區。區域內,密織的路網成為暢通的血脈:滬蓉高速(滬寧高速)、常合高速(沿江高速)呈交叉狀穿越,京滬鐵路、滬寧城際鐵路、沿江城際鐵路已經或即將在這裡設站,京杭大運河、新溝河等河道連通太湖、長江。
新、特產業推動“智造”升級。常州經開區是全市實力最強、體量最大、發展最快、空間最廣、創新創業最為活躍的省級開發區。開發區內入駐企業10564家,其中外商企業94家,形成了3+3+3的產業格局,即軌道交通、智慧型電網、新型材料,綠色家居、綠色能源、綠色電機,以及科技服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
2015年5月28日,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常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實施意見》明確: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蘇省調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5〕75號)、江蘇省政府《關於調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蘇政發〔2015〕54號)、《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同意江蘇常州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更名為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的函》(蘇政辦函〔2015〕1號)和省編委《關於設立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管理機構有關事項的批覆》(蘇編〔2015〕1號)精神,撤銷常州市武進區和戚墅堰區,設立新的武進區,以原武進區(不含奔牛鎮、鄭陸鎮、鄒區鎮)和戚墅堰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的武進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規格為正處級。將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委託新的武進區管理;新的武進區所屬戚墅堰、丁堰、潞城街道和橫山橋鎮、橫林鎮、遙觀鎮,由武進區委託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管理。
2019年12月6日,按照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關於最佳化調整常州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的方案》部署,從2020年1月1日起,常州經開區運行新的管理體制,所有工作均直接對應常州市委、市政府。
橫林鎮
橫林鎮位於武進區東部,東臨無錫市,西接遙觀鎮,南靠洛陽鎮,北依橫山橋鎮,總面積46.67平方千米,轄行政村15個、社區6個,2018年年末戶籍人口 51674人。獲得“中國百強鄉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中國強化木地板名鎮”“中國強化木地板之都”“中國強化木地板出口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全國優質強化木地板生產示範區”“國家級出口地板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衛生鎮”等稱號,2017年創成“全國強化木地板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並被評為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十強鎮。
遙觀鎮
遙觀鎮位於常州市東南部,是蘇錫常都市經濟圈的交通樞紐和經濟橋樑,也是武進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鎮總面積45.2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2.3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7個社區,全鎮戶籍人口4.45萬,外來人口7.14萬。遙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312國道、232省道、京杭大運河貫穿其中,5分鐘可達沿江高速、滬寧城際鐵路道口。
遙觀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史書上記載著延陵季子“冢樹掛劍”、宋高宗南渡駐蹕清城寺的故事,民間流傳著薛墅巷吳氏“一門三進士,父子兩翰林”的佳話,更是孕育了近代經濟學家吳敬璉、錫劇泰斗王蘭英等。如今,遙觀境內社會功能布局合理,城鎮環境整潔優美,先後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國家衛生鎮”、“國家生態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殊榮,在2018年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上名列全國百強鎮第60位。
遙觀鎮堅持科學發展和率先發展不動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工業經濟發展位居市、區前列。形成了以軌道交通、新材料、智慧型電機為主導,貨櫃、鋼管為特色,環保裝備、綠色展覽為引領的“322”產業發展格局,擁有新材料產業園、綠色機電產業園、錢家工業園三大產業園區。遙觀鎮工業經濟占常州經開區工業經濟總量的23%左右。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02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0億元。全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0多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48家,上市企業4家,新三板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38家,中國馳名商標7件。全鎮與世界500強企業、央企有合資合作的企業有30多家。
橫山橋鎮
橫山橋鎮地處常州、無錫、江陰三市交界,滬寧、沿江兩條高速公路設有道口,232省道、三山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鎮域面積58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9.89萬,是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國家級衛生鎮、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人居環境和諧優美。鎮內景點眾多,宗教文化源遠流長,大林寺、白龍觀已有1000多年歷史,以“古樹名木”、“古泉濺玉”、“古剎禪寺”三大景觀著稱。工業發展量質並舉。全鎮共有各類工業企業1800多家,擁有冶金、電子、機械、化工、輕工等五大支柱產業。近年來,通過加大技改投入、調整產業結構、狠抓科技創新,新材料、汽車配套、裝備製造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逐步形成了一批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的企業集群。現代服務業勢頭迅猛。集鎮核心區星級酒店、大型超市、高檔影院、特色餐飲配套完善,同時鮮肉批發市場、羊絨城、汽車城、物流城等一批大型專業市場齊頭並進,形成了郊區鄉鎮的中心集聚效應。現代農業特色鮮明。境內有山有水,擁有山地水面各6000多畝,地方農產品橫山百頁、芙蓉鮮螺響譽滬寧線,素有魚米之鄉、魚苗之鄉、珍珠之鄉的美譽。
潞城街道
潞城街道位於經開區核心片區,東臨橫山橋鎮,西接天寧區青龍街道,南靠丁堰街道、戚墅堰街道,北依天寧區鄭陸鎮,總面積16.77平方千米,轄社區6個:公園壹號花園社區、曙興社區、青洋社區、潞城社區、興東社區、華豐社區。2018年年末戶籍人口數2.3萬餘人,常住人口4萬餘人,2018年街道實現一般財政收入5億元,街道以“精緻城區、實力園區”為發展目標,堅持園街聯動,努力實現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功能融合發展。
丁堰街道
丁堰街道地處常州東部新老城區交接段,地形分布狹長,依傍京杭大運河,轄區面積約10.17平方公里,包含丁堰、常豐、芳渚、梅港4個行政村和藍山湖、港龍(籌)、觀墩(籌)3個社區,常住人口約3萬人,戶籍人口1.4萬人。2018年,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2%;限上貿易銷售額同比增長53.93%;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2.03%。
戚墅堰街道
戚墅堰街道位於常州經開區中心地帶,區域面積4.77平方公里,下轄7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6.8萬,戶籍人口4.6萬。先後榮獲省文明單位、省敬老文明號、省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示範點、省基層黨員冬訓工作示範街道等榮譽稱號。戚墅堰街道文化底蘊深厚,6000年圩墩遺址被譽為“常州第一村”,是馬家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這裡水陸交通便捷,京滬鐵路、滬寧城際鐵路、常合高速公路和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這裡是常州近現代工業文明的發軔場,集聚戚機公司、戚研所、戚電公司等大型央企,人文薈萃。這裡生活便捷,從幼稚園到大學,全學段優質教育一應俱全,“東大門”規模最大的醫院——常州七院也坐落於境內。
郵政郵編
建制沿革
戚墅堰宋時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早稱戚墅港,屬地武進。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武進、陽湖兩縣時屬陽湖縣轄,辛亥革命後隨武進、陽湖合併歸入武進。
民國18年(1929年)建鎮。民國36年(1947年)武進縣始設戚墅堰區,時轄戚墅堰、焦山、橫林、洛陽、芙蓉等14個鄉鎮。
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武進縣人民政府設址戚墅堰區芳渚。5月新的武進縣戚墅堰區建立,初轄10個鄉鎮,10月起轄14個鄉鎮。1952年另置劍湖區,戚墅堰區專轄戚墅堰至大明紡織廠一線的市鎮地帶。1953年劃歸常州市,設常州市戚墅堰區,轄5個居民委員會。1960年改為戚墅堰人民公社,轄戚墅堰、先行、丁堰3個分社。
1961年復名戚墅堰區,轄戚墅堰、先行2個街道。1966年改稱衛東區,1980年恢復戚墅堰區名稱。
2015年4月28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蘇省調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5]75號):一、同意撤銷常州市武進區和戚墅堰區,設立新的武進區,以原武進區(不含奔牛鎮、鄭陸鎮、鄒區鎮)和戚墅堰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的武進區的行政區域,新武進區人民政府仍駐湖塘鎮延政中大道28號。
2019年12月6日,按照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關於最佳化調整常州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的方案》部署,從2020年1月1日起,常州經開區運行新的管理體制,所有工作均直接對應常州市委、市政府。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戚墅堰區始轄丁堰、潞城(江蘇省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戚墅堰3個街道辦事處,7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委會。[1]
2015年區劃調整。
2015年6月4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在原戚墅堰區行政中心隆重召開常州經濟開發區成立大會。市委、市政府明確,常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委託武進區管理;武進區將戚墅堰、丁堰、潞城3個街道和橫山橋、橫林、遙觀3個鎮委託給常州經濟開發區管理。
2019年12月6日,按照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關於最佳化調整常州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的方案》部署,從2020年1月1日起,常州經開區運行新的管理體制,所有工作均直接對應常州市委、市政府。
地理環境
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簡稱:常州經開區)由原戚墅堰區和武進區橫山橋鎮、橫林鎮、遙觀鎮組成,位於北緯31°43′~31°47′,東經120°00′~120°05′。地處長江三角洲西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常州市區東部。西連常州市天寧區,北、東、南三面分別與武進區市焦溪、橫山橋、遙觀等鎮交界。
地理氣候
常州經開區地處中緯度,離海較近,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4℃;雨量豐沛,年均降水量1071.5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2047.5小時;無霜期長,年均227.6天;常年主導風向東南偏東。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人口民族
2018年末,經開區常住人口約48萬人,其中戚墅堰、丁堰、潞城三個街道常住人口10.6萬人。橫林鎮常住人口10.26萬人;遙觀鎮全鎮常住人口9.67萬人;橫山橋鎮常住人口9.89萬人。
政治體制
2015年6月,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規格為正處級。常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委託武進區管理,轄區範圍戚墅堰、丁堰、潞城街道和橫山橋鎮、橫林鎮、遙觀鎮。
2019年12月6日,按照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關於最佳化調整常州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的方案》部署,從2020年1月1日起,常州經開區運行新的管理體制,所有工作均直接對應常州市委、市政府。
經濟概況
常州經開區(數據為:橫林鎮、遙觀鎮、橫山橋鎮、潞城街道、丁堰街道、戚墅堰街道)
2018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08.7億元,可比價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9億元,同比增長1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81.7億元,同比增長8.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實際到賬外資1.5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工業開票銷售收入2065.7億元,同比增長13.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5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特色產業
軌道交通產業:常州經開區最突出的優勢產業,產業歷史久遠: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產值占全市軌道交通產業的60%。產品門類多:品種多達2500餘種,集中在軌道交通內裝產品、牽引系統、控制系統、車輛總成等。江蘇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園2007年晉升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成為常州市第一個國家級出口基地,2013年被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
智慧型電力裝備產業:分布廣泛、企業眾多,電子電氣類型:汽車類電子、家具類電子等;電機生產領域:空調電機、直流電機、水泵電機、特種電機等,現已在發電、輸電、用電等環節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
新型特種材料產業:蒸蒸日上,金屬及複合材料類型多樣,各具特色,主要領域:焊接材料、鋼管、玻璃纖維等 。
地板建材:全球最大的強化木地板生產基地,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份額的65%,穩據業內領軍地位;先後起草和修訂7個國家標準和4個行業標準等。
歷史文化
據史料記載,元祐六年(1091年)治芙蓉湖,開堰置閘,後有戚姓人氏建房於大運河旁耕植定居,發家繁衍,“實世族戚氏卜居始,因居墅顯”,“戚墅”兩字由此而來。早稱戚墅港,“堰”者.堤岸也,屬地武進。明末清初主要商市在芳渚。太平天國以後,轉向橋潭裡、萬安橋一帶。以後向西延伸,形成沿京杭運河的一條街市。由於水運方便,糧食業最為興旺。民國期間客地糧商多來自湖北、安徽、蘇北和附近各縣四鄉八鎮。上海等地麵粉廠委託當地糧商收購小麥,最多每日收購逾萬擔。運河上帆桅如林,停泊船隻雁排齒列,稻麥收穫時節尤甚,素有“小無錫”之稱。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武進、陽湖兩縣時屬陽湖縣轄,辛亥革命後隨武進、陽湖合併歸入武進。民國18年(1929年)建鎮,民國36年(1947年)武進縣始設戚墅堰區,時轄戚墅堰、焦山、橫林、洛陽、芙蓉等14個鄉鎮,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同年4月28日武進縣人民政府成立於戚墅堰芳渚,1953年起戚墅堰劃歸常州市轄區。
戚墅堰老街遠近聞名,整條街全長約莫有600米,記得西街有銀行、成余麵粉廠、劍湖供銷社、養生藥店、燎原照相館、生麵店,中街依次為寶大祥布店、新聯商店、王杏生傷科、三元飯店、得興菜館,東街有潤記南貨店、水果行、胡義興飯店、羅春閣書場,再往東邊就是老街盡頭的萬安橋,此橋橫跨三山港,橋頂中央有一方刻有太極紋理圖案的石雕,經百年風雨依然歷歷在目,石橋映襯著枕河人家盡顯江南風情,戚地的鐵路公路運河呈川字形平行布局,老街離火車站近在咫尺交通便利,因此時常有畫家及美術院校的師生前來東街橋潭裡一帶採風寫生 。
風景名勝
宋劍湖位於遙觀鎮,是長江三角洲形成時窪地淤塞而成的湖群之一,東距陽湖20里。常州市四大湖泊之一(滆湖、陽湖、宋劍湖、長盪湖)。現有水域、濕地面積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達4000多畝。湖中大小沼地綠洲星羅棋布,魚蝦肥美,擁有多種鳥類、水生植物及濕地植被,保留著原始的濕地風貌。
丁塘河濕地公園,水杉、落羽杉、池杉等高大喬木營造出一片生長於水上的城市森林。行走在木棧道之上,還可以觀賞到多種水生花卉和植物。
圩墩公園
圩墩公園位於常州
戚墅堰街道圩塘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西側,建於1988年8月,公園占地13.33公頃,其中水域5.33公頃。該公園集各家名勝園林之長,既突出明清古典建築特點,又反映江南水鄉韻味,園內18座建築物,橋、廊、亭、榭、碼頭錯落有致地鑲嵌在湖的四周。
湖中碧波浩渺,
湖心亭連九曲橋,直插湖中,主橋長60米的17孔石橋橫臥湖中,完美別致。
附近的圩墩遺址博物館中的圩墩遺址是至今發現的常州地區最早的原始社會村落遺址,距今5000至6000年,面積約20萬平方米,屬馬家浜文化,內涵豐富,為
太湖流域一重要的新石器遺址。
著名人物
薛應旂(1500年-1575年),明朝學者、藏書家。字仲常,號方山,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林鎮余巷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