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江益鎮總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15665人(2017),下轄江益1個社區;栗畈、紅林、愛國、躍進、荷塘、增壠、南湖、紅星9個行政村,1個茶林場、1個漁場。駐鎮單位有江益鎮派出所、江益信用社、江益電信所、江益鎮中學等,其中江益鎮中學是目前共青城市辦學規模最大的農村中學。
江益鎮旅遊資源豐富,
鄱陽湖的廣袤濕地,為候鳥越冬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每年冬季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丹頂鶴等候鳥遷徙到鄱陽湖越冬,為鄱陽湖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其中境內的夫安寺,相傳建於
清代乾隆年間,是乾隆帝題名。驛南古街,是古代的官馬大道驛站,相傳從
宋代始建,已有千年歷史,至今古蹟清晰可見。
地理位置
江益鎮中心坐標為北緯29.8°,東經115°45′,屬濱湖和丘陵相間地勢,海拔較低,地勢平緩,山丘一般在25°以下,有利於發展農業、養殖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我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350-1710㎜,日照時數為2千小時,無霜期200天左右。
經濟
江益鎮有耕地2.1萬畝,林地面積10.9萬畝,水面4.4萬畝,濕地2萬畝。此外,可開墾宜農面積1.3萬畝,宜林面積1.4萬畝。湖岸線35千米,圩堤12.4千米。
江益鎮傳統種植以水稻、棉花、花生等為主。養殖以生豬、雞、鴨為主。近年來,特色種養業發展迅猛,蛋雞養殖35萬羽,雜交油茶種植2000畝、花卉苗木1600畝,草莓種植150餘畝,21000畝(其中螃蟹養殖300畝),目前全鎮已有愛民禽蛋等專業合作社7個,為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進一步加快特色種養規模,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快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新貌。鎮轄區內企業中榮獲國家級養殖基地的有2個,全省十佳優秀養殖大戶、九江市十佳優秀養殖大戶1個,九江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個。
在
共青城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的帶動下,我鎮招商引資發展迅速,共青城工業新區已推進到我鎮的江益村和栗畈村,中芬數字生態城、西遊記文化產業園已落戶我鎮。江益鎮工業企業發展較快,尤其是建材和服裝加工業發展較快,全鎮有建材企業6家,服裝加工業5家。
江益鎮旅遊資源豐富。鄱陽湖的廣袤濕地,為候鳥越冬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每年冬季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丹頂鶴等候鳥遷徙到鄱陽湖越冬,為鄱陽湖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位於栗畈村昌九高速公路西側的夫安寺,相傳建於清乾隆年間,是乾隆帝題名。位於江益村昌九公路東側的驛南古街,是古代的官馬大道驛站,相傳從宋代始建,已有千年歷史,至今古蹟清晰可見。
組織
目前,江益鎮在基層組織設定上,有3個黨總支,18個基層黨組織,黨員人數414人。政府機關現有工作人員49人,其中行政編17人,事業編10人,工勤編3人,三支一扶3人,志願者1人,企業編15人。
近年來,江益鎮黨委積極探索最佳化基層黨組織設定新思路,一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行業協會和工業園區開發上設立黨組織;二是在跨村區域、特色種養產業和黨員流向上分設黨支部;三是在關鍵部位、特殊環節和條件成熟的基礎上成立黨組織,為共青城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基層組織保證。
發展規劃
江益鎮突出以民為本,四季關注民生,積極做好農民工回鄉創業和返鄉就業工作,著力解決民眾反映突出的民生問題,將民生保障服務落到實處。同時,密切關注民眾維權和社會維穩工作,妥善解決征地拆遷、土地流轉、計畫生育等發展過程中引發的矛盾和問題,形成調處糾紛和化解矛盾的長效機制,創建充分平安、高度和諧的江益大鎮。.
江益鎮是工業園區和南湖新區的主戰場,轄區內被徵收的土地約31000畝,拆遷房屋1000餘棟,面積40餘萬平方米,基本上每個村(場、居、公司)都涉及到征地拆遷和服務項目,現已有3個行政村整體搬遷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