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蓮花石

江津蓮花石

江津蓮花石,原名挑燈石,位於重慶市江津市幾江鎮東門外長江航道北側江水中,由36塊大小礁石、38段題刻組成,高180.89米,全露面積可達800餘平方米。因其宛若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得名。

蓮花石與魚嘴耗兒石、朝天門靈石、巴縣迎春石、涪陵白鶴梁豐都龍床石、奉節記水碑、雲陽龍脊石並稱“川江八大枯水題刻”,是觀測長江水文的重要實物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津蓮花石
  • 地理位置:重慶市
  • 景點級別:重慶直轄市第一批直轄文物保護單位
  • 原名:挑燈石
考古價值,文物保護,美麗傳說,

考古價值

蓮花石記錄了南宋乾道中期至民國二十六年之間近800年的長江枯水位情況,在水文考古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蓮花石下部有一朵線刻蓮花,系八瓣蓮花形,蓮花心的高程為180.89米。蓮花石全部露出水面時,面積可達800多平方米。蓮花石常年沒於水下,僅在江水特枯年份的早春時節露出水面,《通志》有“石不常見,見則年豐”之說。
江津蓮花石
從題記的年代看,上自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下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有石上題刻38段,記錄了長江上遊歷年的水文資料。題刻的主要是詩題,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詠嘆蓮花石的奇特風姿;二是“石現兆豐年”的祝頌;三是和韻明代名妓謝秋芳在蓮花石殉情前的絕命詩
蓮花石上枯水位題記最早的見《江津縣誌》民國本名勝蓮花石條目中有“宋乾道中石刻數行鐫於江崖壁”,又據《重慶府志·江津縣》明代本載:“挑燈石即蓮花石在縣北江中不常見見則人以占豐年乾道辛卯正月十九日,天水趙宜之陪王屋李希仲、太原王直夫,同寺首座珍況來游,飲不至醉,翌日晚再陪希仲,王屋李孝友書此以紀歲月雲”,明代曹學佺著《蜀中廣記》引用王象之碑目》也有相關記載。
江津蓮花石
明代題刻3則,其中1則是鄉賢曹邦化(明朝寧州知州,事跡見《四川通志》)所題“吾問江心石,為何號碧蓮。承先府韋?,若?幾千年。明大夫曹邦化讀工部好少川公詩”。

文物保護

1992年3月19日,蓮花石枯水位題記,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0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該題刻為重慶直轄市第一批直轄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文物工作人員在進行搶救性保護1987年文物工作人員在進行搶救性保護

美麗傳說

相傳,謝秋芳生於明崇禎年間,是位貌美如花、多才多藝的名妓,與在瀘州做官的江津人楊生相識,被其卓爾不群的氣度和才華所打動,互生愛意。後來楊生被誣受貶,離開回江津時向謝秋芳承諾,將湊錢為其贖身並結連理。
哪知時隔一年,不見楊生的蹤影,謝秋芳於是自已贖身來到江津找楊生,後得知楊生在途中郁疾而亡,痛不欲生的謝秋芳到蓮花石上排遣憂傷,在吟詩“買舟重到幾江濱,煙水空濛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處,翠鈿冷落不成春。”,悼念完楊生後就縱身殉情於煙波浩淼的江心。此後,這一故事廣為傳頌,成為忠貞愛情的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