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汜村位於閩江上游富屯溪畔,有1400多年歷史。江汜村古民居遺存豐富,至今仍完整保存有近200座明清建築,主村建築以清代建築為主,最突出的有清朝末期的“土庫”建築。
2016年11月,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峽陽鎮江汜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汜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599
- 郵政區碼:353005
- 著名景點:靈顯殿(下廟)關公閣,天后宮,後庵,仙奶庵封牌坪等
- 車牌代碼:閩H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人口民族,風景名勝,歷史文化,經濟概況,
建制沿革
江汜村歷史悠久,創建於唐朝年代,最早的地名是長元里江汜鄉,有1400多年歷史。
20世紀三十年代初,村莊就有先進青年加入到革命行列,成立了農會,當時的農會主席官輔桂、土地委員葉日禮秘書許代基,委員:王世恆、王世樑、黃章坤同時成立了大刀會抗租抗息。
一九三三年四月東方紅軍來到江汜。
2016年江汜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地理環境
村莊位於閩江上游、富屯溪畔。雙島護衛東西,東面是大洲島,西面是高洲島,又稱雌、雄魚島,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村中有雙港、黃竹港、張寶港,張寶港急水回流,形成天然的船隻停泊港口,是當時商貿流通,民船停靠的主要港口,也是村名“汜”的字型來源,又因本村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春夏漲水季節,村莊四周都是流水,四周環繞著水是村名“汜”字意的來源,所以本村取名江汜村。轄區總面積22528.9畝,陸地面積20304.8畝,水域面積2224.10畝,人口密度為每百平方米7人。
人口民族
江汜村轄區有11個村民小組。2011年未轄區有641戶總人口2541人,其中男性1301人,占51.2%,女性1240人占48.8%,14周歲以下的383占15%,15—64歲歲月1849人占77.8%,65周歲以上的309人占12.2%,全部為漢族。
風景名勝
江汜村古蹟眾多,有靈顯殿(下廟)關公閣、天后宮、後庵、仙奶庵封牌坪等,特別是關公閣和靈顯殿,每當有土匪入侵時,關公現形,普薩顯靈,嚇的土匪、長矛、馬跪人翻,從未遭劫。
靈顯殿(下廟)建造於唐朝末年,經康熙壬子年重建,乾隆十三年,民國已丑年兩度重修。
峽陽電站畜水,水位抬高,於2007年又在原址重建。如今的靈顯殿,前朝兩虎,後倚三獅,綠林萬頃,水光山色,風景誘人,江邊還有熱心人士捐資修建瞭望江亭、思鄉亭更是旅遊度假、蕩舟垂鉤,休閒納涼的好地方。
歷史文化
一九三三年四月東方紅軍紅旗插到了江汜,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熱潮。同時黃土金帶領許三興、王德周、官周鏗、梁柴夫、張孟禮、官輔財、土地法等二十多位青年加入到紅軍隊伍。黃土金很快在革命火熔爐中成長,三個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任通訊連副班長,偵察排的班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一九三五年二月被任命為偵察排副排長,五月晉升排長,一九三六年一月調任軍委四科任副官,一九三八年任二團三營九連連長、十連連長,一九四0年十月任游擊隊一支隊副支隊長,一九四六年進中央黨校學習,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八旅五十二團團長,一九四八年八月入華交軍政大學,高幹隊深造。一九五0年十一月任東北松江軍事部新兵二十四團團長,一九五一年九月任志願軍後勤六分部輜重二十八團團長,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任自願軍後勤辦事處行政科科長,一九五四年抗美援朝結束後任二0二師炮兵,五人二團團長,一九五六年六月任山東聊城軍分區副司令,一九六九年六月六日因病逝世,終年五十四歲。
經濟概況
江汜村有家具木工作坊,稱新蓮家具廠、玉寶木板廠、旺隆細木加工、木材加工廠、麻將蓆廠。
柑桔儲藏庫沿國道有多家特色飯店、飯莊、酒店在全國各大城市都有,是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