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蓉(1927年,農曆丁卯年一2016年11月4日,農曆丙申年十月初五日)女,滿族,中共黨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程派青衣,生於北京。曾用名趙小鳳,藝名六歲紅、雲艷霞。自幼從滕雪樓、王芸芳、張筱霞學藝,工青衣。1939年在膠東國防劇團為演員,後轉入膠東文協勝利劇團、山東軍區京劇團為演員。1949年後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演員,1952年轉入中國京劇院,為二團主演,與李和曾、張雲溪、張春華、高玉倩等長期合作。1955年經周恩來介紹拜程硯秋為師,係為程硯秋大師唯一收納的女弟子。同年參加華沙世界青年聯歡節,獲金質獎章。後隨團多次出訪國外,並在全國各地出訪演出,與李和曾等共同排演了許多新劇目。退休後任中國京劇院藝術研究室顧問。
建國初期與馬少波成婚,後配夫沈玉才,繼子沈長春也為北京京劇院京劇老生演員。
2016年11月4日9時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九十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新蓉
- 別名:趙華、趙小鳳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27年
- 逝世日期:2016年11月4日
- 職業:京劇演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1955年獲第五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歌唱金質獎章。
2011年榮獲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第五屆“終身成就獎”
獲民族歌唱金質獎章 - 代表作品:《竇娥冤》《紅鬃烈馬》《賀後罵殿》《審頭刺湯》
- 師傅:程硯秋
藝術經歷,獲獎情況,藝術特色,代表劇目,活動年表,演出劇目,1963年赴滬演出,
藝術經歷
幼時師從滕雪樓學旦角,6歲登台,並拜名旦王芸芳為師。她於1939年投奔八路軍五旅辛莊留守處,同年在膠東國防劇團為演員,後轉入膠東文協勝利劇團、山東軍區京劇團為演員。新中國成立後到北京,任戲曲實驗學校(中國戲曲學校前身)教導主任,得王瑤卿的教益。建國後於中國戲曲研究院京劇實驗工作團任主要演員1952年轉入中國京劇院,為二團主演,與李和曾、張雲溪、張春華、高玉倩等長期合作。
2016年11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終年90歲。
獲獎情況
1955年參加第五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演出的京劇清唱獲民族歌唱金質獎章。
2011年榮獲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第五屆“終身成就獎”。
藝術特色
江新蓉扮相秀麗,嗓音甜潤,表演細膩,形成了自己的嫻靜端淑、落落大方的舞颱風度。
代表劇目
活動年表
1949年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時: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舉行
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會場懸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題詞:“推陳出新”、“開展平劇改革運動”,指示了戲曲界當前的任務。到會者發起人百餘人。由歐陽予倩主席,他說明召開這個大會是接受了文代大會的指示,來完成改革戲曲的任務。接著由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講話,他說:在中國,舊戲曲的改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戲曲在民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它是土生土長的民族形式,一種綜合的藝術,是很重要的社會教育工具之一。在今天這個嶄新的人民自己的時代,不僅舊戲曲要改進,一切舊文藝都要改進,連同我們自己也要改造,應該堅決走向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改進戲曲,不僅是改進戲曲本身,而是為了改進社會,改造人民的舊思想。戲曲工作者首先要努力進行自我教育,從思想上改造自己,才能幫助教育別人,完成戲曲改革的任務。最後,他並就《霸王別姬》、《三岔口》兩戲提出改進的意見。
接著有前延安平劇研究院院長楊紹萱、全國劇協主席田漢、全國曲藝改進籌委會主任委員趙樹理、華北文委會舊劇處主任馬彥祥、北平國劇工會負責人葉盛章等發言,大家一致認為今後戲曲的改進要在毛主席的文藝方向下,為廣大的人民服務。並就“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有組織、有計畫、民眾性、全國性的進行改革”以及“培養新幹部”等問題提出具體的意見。
阿英同志報告籌備經過後,推選:王聰文、田漢、白雲峰、沙梅、阿英、阿甲、李一氓、李綸、李少春、吳天寶、周揚、周信芳、袁雪芬、夏衍、馬少波、馬彥祥、馬健翎、張庚、高步雲、梅蘭芳、程硯秋、焦菊隱、楊紹萱、葉盛章、董天民、趙樹理、趙子岳、劉芝明、韓世昌、齊燕銘、歐陽予倩等三十一人為籌備委員。隨後,周信芳、焦菊隱等多人發言,一致認為解放後舊藝人翻了身,今後應加強團結努力學習,改造自己為人民服務。最後並推出歐陽予倩、楊紹萱、田漢、阿英、馬少波五人負責起草宣言。
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名單(以姓氏筆劃為序):丁聰、丁國岑、丁濤、于山、於伶、於宗昆、方華、王一達、王聰文、王學民、王頡竹、王瑤卿、王亞平、王諭、王鐵夫、王元和、王若愚、王金璐、王少芳、王瑞林、王敏、六歲紅、尤金圭、石小英、尹月樵、仇戴天、田漢、白雲峰、白家麟、巴南岡、史曼尼、史若虛、江新熔、伍月華、沙可夫、沙梅、任桂林、任均、任開民、阿英、阿甲、何海生、何遲、李伯釗、李一氓、李和曾、李桂雲、李金鴻、李紫貴、李雲、李綸、李長山、李瑞來、李少春、李碧岩、李仲英、李永華、李桐森、李鐵英、李實、宋之的、邱玉成、呂君樵、杜雲振、沈金波、沈雲陔、沈知白、沈傅斤、吳天寶、吳寶華、吳幻蓀、郭沫若、郭蘭英、郭硯芳、柯仲平、茅盾、林岩、林秋雯、林鵬程、金素雯、金素琴、孟麗君、武幗英、周揚、周巍峙、周亞川、周璣璋、周正、周奇之、周信芳、周達仁、周天棟、周嘯天、洪深、哈鴻濱、南鐵生、侯相林、荒煤、梁一鳴、栗金池、梁小鸞、唐遠之、孫盛武、翁偶虹、范季高、范瑞娟、徐平羽、徐繼聲、徐特、徐玉蘭、徐菊華、徐一鳴、袁世海、袁雪芬、袁靈雲、袁廣和、秦友梅、夏衍、夏青、馬義蘭、馬少波、馬齡童、馬茂嶺、馬健翎、馬彥祥、張致祥、許萬恆、張凌霄、張國礎、張春山、張青、張一然、張文俊、張夢庚、張庚、張和元、張東川、張僖、張革非、張忠民、張魯、高玉倩、高連榮、高維廉、高步雲、陶鈍、陸定一、崔嵬、崔炳玉、崔東升、崔克、陳伯達、陳山、陳綺霞、陳其通、陳梅森、陳德明、曹禺、曹克英、曹慕髡、陽翰笙、雲燕銘、湯增桐、康生、康農、程硯秋、梅蘭芳、焦菊隱、楊紹萱、楊韻甫、楊菊萍、姜椿芳、景孤血、喜彩蓮、董大民、郭玉昆、黃松齡、黃韋、馮玉昆、葉盛蘭、葉盛章、虞棘、趙樹理、趙子岳、趙毅敏、趙更生、趙光、趙奎英、筱文艷、熊佛西、管韻華、管韻聲、魯誥、劉芝明、劉沛、劉子西、劉小雲、劉乃崇、劉念渠、齊燕銘、齊濟民、蓋玉亭、蘇恩厚、潘之汀、潘喜雲、鄭振鐸、裴東籬、魏靜生、魏晨旭、關鳳奎、鄧澤、歐陽予倩、應雲衛、韓世昌、羅合如、蘇堃、蘇世明、蕭長華、蕭盛萱、蕭慎、嚴朴、蕭三、欒少山、顧仲彝
1955年,農曆乙未年:程硯秋收江新熔為徒
1956年5月30日,農曆丙申年四月廿一日,晚:中國京劇院首次赴日本演出第一場
中國京劇院組建的訪日京劇代表團在東京歌舞伎座演出第一場。
演出劇目
《將相和》(袁世海飾廉頗,李和曾飾藺相如)
《拾玉鐲》(江新蓉飾孫玉姣,江世玉飾傅朋)
1956年7月12日,農曆丙申年六月初五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日本代表團舉辦救濟日本廣島核子彈受難者及戰爭中的孤兒義演
中國京劇院組建的訪日京劇代表團在廣島與朝日新聞社聯合舉辦救濟日本廣島核子彈受難者及戰爭中的孤兒義演。在日本最大劇場國際劇場上演,日夜兩場,兩場觀眾達一萬一千多人,因劇場只有四千多個座位,每場都有一千多人買站票,影響很大。
演出劇目
日場
《鬧天宮》(李少春)
《霸王別姬》(梅蘭芳,袁世海)
夜場
《除三害》(李和曾,袁世海)
《三岔口》(李少春,谷春章)
《拾玉鐲》(江新蓉,江世玉)
《雁盪山》(王鳴仲)
1957年11月29日,農曆丁酉年十月初八日:長安大戲院1957年11月29日演出
本日長安戲院由中國京劇院三團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1963年赴滬演出
1963年9月30日,農曆癸卯年八月十三日:中國京劇院二團1963年赴滬演出
1983年3月17日,農曆癸亥年二月初三日:紀念程硯秋逝世25周年演出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