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弄采菱曲

采菱曲:樂府清商曲名。又稱《采菱歌》、《采菱曲》。采菱,採集菱角。古今樂錄:收錄古樂曲的古書。南朝陳智匠著。和云:和聲唱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南弄采菱曲
  • 創作年代南梁
  • 作品體裁:詩歌
  • 作者蕭衍
  • 作品別名:《采菱歌》、《采菱曲》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江南稚女珠腕繩,
金翠搖首紅顏興。
桂棹容與歌采菱。
歌采菱,心未怡,
翳羅袖,望所思

注釋

稚女:幼女;少女。稚,幼小,幼稚。
珠腕繩:穿綴著珍珠的手腕彩繩。
金翠:黃金和翠玉製成的首飾。金黃、翠綠之色。
搖首:搖頭。
紅顏:年輕人的紅潤臉色。特指女子美麗的容顏。
興:興盛。高興。興奮。
桂棹:桂木的船槳。桂木製的划船工具。泛指船。
容與:容許參與。【漢典】徘徊猶豫,躊躇不前貌。從容閒舒貌。隨水波起伏動盪貌。《楚辭·離騷》:“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
歌采菱:歌唱采菱曲。
心未怡:心情沒有愉快。怡,和悅。
翳羅袖:用袖子遮擋光亮。翳,遮蔽,障蔽。用羽毛做的華蓋。羅袖。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製作的衣袖。
望所思:遙望所思念之人。

作品賞析

采菱女泛舟水上,紅顏金飾,興致頗高,然而一曲采菱曲卻撥動了心中的相思之弦。想想“所思”,芳心“未怡”。詩中,作者對江南稚女容貌、服飾、舉止、歌聲的描繪,形象地再現了春日宮苑蓮池中妙齡少女蕩舟采菱的情景,較為生動地映現了采菱舟中那紅顏翠腕的江南少女綽約風姿。尤其是翳羅悵望之美,頗為傳神。這裡,作者選取的是全局式俯瞰的視角,為讀者描繪其眼中所見及耳中所聞。而作為審美對象的“江南稚女”則處在與詩人平等、對稱的位置之上,被其以描述式表現方式塑造出來。同時,這一過程中亦不乏詩人情感的傾注,創作主題與審美對象共同體驗著泛舟採蓮以及思念情人的愁緒。

作者簡介

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武進縣西北)。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史稱梁武帝
蕭衍是蘭陵蕭氏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公元502年(南齊中興二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