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四縣

江北四縣

江北四縣是指湖北東部長江以北的浠水蘄春武穴黃梅四縣市。江北四縣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在佛教界頗有影響力,“蘄黃禪宗傳天下”的美名享譽世界,同時也是黃梅戲的發源地。江北四縣在歷史上屬蘄州府管轄,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大明醫聖李時珍、北宋藥王龐安時,國學泰斗湯用彤湯一介黃侃,大文學家廢名聞一多胡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北四縣
  • 外文名稱:jiangbeisixian
  • 別名:鄂東江北四縣
  • 行政區類別:湖北省
  • 所屬地區:華中地區
  • 下轄地區:浠水,蘄春,武穴,黃梅
  • 電話區號:0713
  • 地理位置:鄂東
  • 面積:7348.25平方公里
  • 人口:410萬
  • 方言:江淮官話黃孝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著名景點:五祖寺 四祖寺 李時珍故居 三角山
  • 車牌代碼:鄂J
  • 歷史名人:李時珍 聞一多 湯一介 黃侃
江北四縣簡介,江北四縣分別介紹,浠水,蘄春,武穴,黃梅,

江北四縣簡介

江北四縣是湖北東部長江以北四縣浠水,蘄春,武穴,黃梅的習慣性區域總稱。
位於湖北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以北區域,浠水,蘄春,武穴,黃梅四縣市。江北四縣自古聯繫緊密,同為古代蘄州府管轄區域。河網密布,土地平坦,人口眾多,總人口達410萬(含黃梅龍感湖管理區6萬),超過湖北許多地級市。總面積7348.25平方公里(含黃梅龍感湖100平方公里)。
江北四縣交通發達,四縣市境內均有鐵路(京九鐵路、武梅城際鐵路),高速,長江黃金水道經過,境內都有深水良港。公路交通發達,現已通車四座長江大橋武穴長江大橋棋盤洲長江公路大橋已經開工建設。
江北四縣區位優勢明顯,地處聯繫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環鄱陽湖城市群的平原通道上,是湖北聯繫長江下游地區的天然走廊。
近年來在各縣自身努力及省政府支持下,憑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平原地理環境與豐厚的人文積澱,江北四縣縣域經濟發展迅速。蘄春,浠水先後成為湖北縣域經濟發展典型,鄂東濱江新區、小池濱江新區成為湖北省重點發展區域。

江北四縣分別介紹

浠水

浠水縣是中國湖北省黃岡市下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1949.3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為108萬人。浠水縣原名蘄水縣,為避免與蘄春縣縣名相混,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為浠水縣。
浠水縣位於大別山南麓,湖北東部,長江中游北岸,浠水縣轄15個鄉鎮(場),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1949.3平方公里。她是著名愛國詩人、學者、民主鬥士聞一多先生的故鄉,也是陳潭秋、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
浠水縣地處鄂東中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位於東經115°至東經115°38',北緯30°12'至北緯30°49'。東鄰蘄春縣,西界團風縣,西南與鄂州市、黃石市隔江相望,北及東北與羅田縣、英山縣毗連。南北長約68.5公里,東西寬約61.3公里,總面積1949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1.05%。
浠水縣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處三角山海拔1055米,最低處梅子湖海拔14.5米,相對高差1040.5米。地理概貌可分為北部山區、中部丘陵、西南沿江平原區,各占全縣總面積的20.4%、63.9%、15.7%。
浠水縣屬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70.8毫米左右,最多年份為2013.9毫米(1983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7月,常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95.6小時,最多年份2186.4小時,最少年份1627小時。年平均氣溫16.9°C,極端最高氣溫41.2°C,極端最低氣溫-12.5°C。無霜期230-258天。
2010年3月末,全縣總人口103.5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8.36萬人,非農業人口15.23萬人;男性54.24萬人,女性49.35萬人,社會勞動力52.1萬人,其中城鎮勞動力8.4萬人,農村勞動力46.54萬人。從事第一產業勞力18.82萬人,第二產業16.68萬人,第三產業16.6萬人。縣城城區常住人口17.3萬人,流動人口約23.62萬人,農村外出務工勞力約21.08萬人,人口密度為531人/平方公里,人口預期壽命72.96歲,老年人口比例為9.3%。(2010年5月更新)

蘄春

蘄春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以北,隸屬黃岡市,著名“教授縣”,以人才輩出著稱。面積2397.6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110萬人
蘄春縣位於湖北省東陲、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是明代醫聖李時珍的故鄉。蘄春版圖面積2398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辦、2個省級園區(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蘄春縣是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之鄉,是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大別山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確定的對外開放縣之一,先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食品安全示範縣”、“全國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全省平安縣”、“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
蘄春歷史悠久。蘄春以“水隈多蘄菜(水芹菜)”而得名,早在公元前201年(西漢高祖六年)建縣,其遠古文明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歷史上,蘄春長期為郡(州、路、府、專區)和縣兩級政府機構所在地,蘄州為“上等州”,歷為鄂東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明代在古城蘄州設荊王府,歷10代荊王200多年。
蘄春地靈人傑。宋代有參與編寫《太平御覽》等大型“類書”的文學巨擘吳淑;明代有醫藥學家李時珍,著名戰將康茂才;清代有文史學家顧景星、陳詩,首創中國海運的陳鑾;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驅詹大悲和田桐,國學大師黃侃,文學理論家胡風和“一二·九”運動組織者、華北抗日聯軍司令員董毓華等。蘄春秉文衡、掌科苑、主講壇者足跡遍布五洲,從這塊土地上走出了4300多位專家教授,故有“教授縣”美譽。
蘄春物產富饒。蘄春素稱“魚米之鄉”,被國家列為商品糧基地縣,被省政府定為優質稻生產基地縣。蘄竹、蘄艾、蘄龜、蘄蛇世稱“蘄春四寶”。蘄春珍米、蘄州油姜、佛手山藥、駒龍園茶葉、雨湖九孔蓮藕、赤龍湖鰱魚、蘄春水芹菜等土特產是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產品。蘄艾、蘄春珍米、蘄春酸米粉、蘄春薏苡仁、蘄芹等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蘄春礦產豐富。境內已發現有金、釩鈦磁鐵、石英石、蛇紋石、白雲石、大理石、墨玉、瓷土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藏量豐富的石英石,含矽量達99.98%,品位居全國之首。
蘄春藥材資源得天獨厚。蘄春是一個藥草飄香的城市,是傳統中醫藥文化之鄉,自古就有“千門萬戶懸昌艾,出城十里聞藥香”之說,歷來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中藥材的集散地。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記錄蘄州藥市“四十里長結乾,藥鋪繁錯,商賈雲集,蜀舟泊岸甚知”的繁華景象。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宜多種中藥材生長,《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蘄春境內生長就有1059多種。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20多萬畝,中藥材生產基地260多個,建起了蘄艾、丹參、百合等20餘種道地中藥材GAP示範基地。李時珍國際醫藥港內的湖北李時珍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全國17箇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是長江流域大型藥材聚散地。
蘄春山川秀美。境內山區、平原、丘陵、湖泊縱橫交錯、相互依存。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氣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生態環境良好。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多達99處。蘄州古城的“蘄陽八景”、李時珍陵園、道教聖地仙人台、佛教聖地橫崗山、避暑山莊雲丹山、森林公園三角山、仙人湖、赤龍湖濕地公園、桐梓溫泉、南天河漂流、明清影視城、毛家嘴西周文化遺址等名勝景點星羅棋布,各具特色。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曾長期在蘄州荊王府任紀善職,並以蘄春的山水人物和風土人情為背景寫出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蘄春與韓國堤川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先後成功舉辦了二十二屆湖北李時珍醫藥節和22屆藥物交易會、五屆海峽兩岸李時珍中醫藥文化與產業合作論壇、2012年斯多賽尚杯湖北蘄春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
蘄春春潮激盪。中部崛起、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大別山試驗區等戰略和政策同時惠顧,黃岡蘄春機場、棋盤州長江大橋、麻陽高速公路的啟動建設,機遇疊加,蘄春迎來了“過去不曾有,今後未必有”的發展黃金期。近年來,蘄春大力實施“三大戰略”(即實施藥旅運發展戰略、全域城鎮化戰略、集成發展戰略),實現“四城目標”(即建設特色鮮明的醫藥產業城、“藥旅聯動”的旅遊養生城、山水交融的生態園林城、舒適和諧的幸福文明城),啟動建設“七大片區”,全面掀起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的熱潮,打造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的醫藥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重要醫藥產品集散地和旅遊勝地,形成了醫藥加工、建材陶瓷、紡織服裝、機械電子、農產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一座現代化中等城市正快速崛起於長江之濱。

武穴

武穴是一座美麗的江城,地扼吳頭楚尾,素有“三省七縣通衢”、“鄂東門戶”和“入楚第一港”之稱。前身為廣濟縣,古稱“佛國”,取“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全市版圖面積1246平方公里,轄12個鎮處、325個行政村,耕地面積50萬畝,2016年總人口87萬人。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武穴是一座美麗的江城,地扼吳頭楚尾,素有“三省七縣通衢”、“鄂東門戶”和“入楚第一港”之稱。前身為廣濟縣,古稱“佛國”,取“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全市版圖面積1246平方公里,轄12個鎮處、325個行政村,耕地面積50萬畝,西到重慶,東至上海,南離深圳、香港,北達北京、天津,都在1000公里以內。全國最長的河流長江、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最長的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最長的幹線光纜京九幹線光纜都在這裡交匯,境內有兩座火車站,兩個高速公路互通口,69個貨運碼頭,武穴長江大橋、麻陽高速武穴段、麻武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武穴港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孫中山《建國方略》中將其列入開發計畫,民國中期為湖北“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小漢口”之譽。武穴還處在廬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旅遊圈中,處在全國梯度經濟開發的交匯點上,發展優勢十分明顯。武穴物產十分豐富,特別是礦山資源在全省難得,自然景觀宜人,革命勝地、戰場遺址、名勝古蹟美不勝收,開發潛力巨大。

黃梅

黃梅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尾南緣,鄂皖贛三省交界,南臨長江黃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稱“七省通衢”、“鄂東門戶”。全縣版圖面積1701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104萬。
北枕巍巍大別山,南襟萬里長江水。“鄂東明珠”黃梅縣就鑲嵌在這塊鐘靈毓秀、物阜民豐的山水寶地之中。全縣版圖面積1701平方公里,現設黃梅、孔壠、小池、濯港、新開、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獨山12個鎮,杉木、柳林、苦竹、劉佐4個鄉,共有479個行政村和38個社區。
區位獨特的“鄂東門戶”
黃梅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東臨宿松,南望九江,西接武穴,北連蘄春,是湖北最早看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境內小池濱江新區是湖北長江第一站。京九、合九鐵路在此交匯,滬渝、福銀高速穿境64.6公里,長江水道過境59.2公里,兩座九江長江大橋飛架天塹;105國道、柳界公路、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短短兩個小時車程之內,可南往九江、南昌,西北至武漢,東抵合肥, 4個小時可達南京。這裡是長江經濟帶和京九經濟帶的交匯點,是湘鄂贛“中三角”戰略中鄂贛互聯的黃金節點,也是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和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結合部。
人文厚重的“千年古邑”
建縣於隋開皇18年(公元598年),因域內有黃梅山、黃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吳頭楚尾,荊楚文化與吳越文化在此激盪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黃梅文化現象。黃梅是佛教禪宗發祥地、黃梅戲發源地、紅十五軍誕生地和國家級龍感湖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是全國聞名的武術之鄉、楹聯之鄉、詩詞之鄉和挑花之鄉。“黃梅戲”、“黃梅挑花”和“佛教禪宗祖師傳說”是我縣靚麗的三張文化名片,均入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全縣現有旅遊景點200多處,景區6處。西山挪步園雲霧繚繞,幽靜清新,實屬避暑勝地;蔡山晉梅花開二度,老而彌香;四祖寺、五祖寺、妙樂寺,寺寺通靈;龍感湖、太白湖、亂石塔,熠熠生輝。這裡群星燦爛,人文蔚起,誕生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學家瞿九思、兵部尚書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帥承瀛;走出了中國近代哲學家、北京大學副校長湯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書長梅龔彬;孕育了當代教育家、獨樹一幟的文學巨匠廢名(馮文炳),原中共湖北省委書記趙辛初、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等。黃梅教育昌隆,崇文重教風氣濃厚,基礎教育質量位居全省前列,高考成績多年來在黃岡各縣市中名列前茅。
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
黃梅屬北亞熱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無霜期達258天,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6.8℃左右。山地、丘陵、平原、湖區呈梯次分布,形成了“北有名山古剎、中有秀水澄湖、南有平疇曠野”的自然生態畫卷。全縣耕地面積82萬畝,山林51萬畝,水面59萬畝,是全國商品糧、優質棉生產基地縣和湖北水產重點縣,被譽為長江中下游“魚米之鄉”。龍感湖自然保護區是我省首家國家級濕地保護區。黃梅青蝦、黃梅禪茶、黃梅魚面、黃梅荷葉茶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資源有20多種,總儲量4.5億噸,其中鐵礦儲量5800萬噸,磷礦儲量1300萬噸,鉀長石儲量約5000萬噸,石膏儲量2.6億噸。瓷土、石灰石、花崗岩分布廣、儲量多,全縣可利用水資源裝機2萬千瓦。
正在崛起的“希望新城”
黃梅是政策高地。隨著國家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和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小池開放開發省級戰略的深入實施,黃梅正處於歷史機遇疊加期,發展後勁十足,潛力無限。近年來,黃梅縣委、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全面實施“高昂龍頭(縣城區)、起飛兩翼(小池、五祖)、開發三沿(沿江、沿路、沿湖)、建設四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和中部最具活力的商貿物流城)”的發展戰略,以“項目攻堅年”為主線,大力推進“五區”建設(縣濱河新區及老城區、黃梅經濟開發區、小池濱江新區、五祖旅遊景區和太白湖、龍感湖“兩湖”農業產業示範區),各項事業風生水起,氣勢恢宏。黃梅是創業基地。2013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3家,規模工業增加值44.1億元,產值過億元企業60家,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生物醫藥、新型建材、電子信息、機械電子等六大產業總產值達16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90.4%。黃梅縣大勝關山工業園區建成區面積達8.5平方公里,小池臨港產業園建成區面積達2.3平方公里,兩個園區已有47家規模企業入駐或投產。孔壟、杉木、獨山等鄉鎮集中區著力發展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產業,產業集群已顯雛形。黃梅是投資福地。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和服務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奉行“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黃梅形象”的理念,堅持以公僕之責、保姆之心服務企業,在行政審批、融資、規費、招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得到來梅客商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龍騰“雷池”,梅香吳楚。勤勞智慧的黃梅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艱苦創業,演繹著壯麗的交響。生機無限的黃梅正以獨特的區位優勢、厚重的文化底蘊、開放的胸懷氣度自信地走向明天,走向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