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馬功勞(古代成語)

汗馬功勞(古代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汗馬功勞,漢語成語,拼音hàn mǎ gōng láo,釋義:指戰功。泛指功勞。

基本介紹

讀音,引證解釋,語法,典故,晉文公,劉邦,

讀音

汗馬功勞,拼音hàn mǎ gōng láo

引證解釋

汗馬:馬累了出了汗,比喻征戰勞苦。原指在戰爭中立下的大功勞。現泛指大的功勞。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
史記·蕭相國世家》: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待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元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將俺丞相汗馬功勞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閒住。
清吳敬梓 《儒林外史》 第四十回:但老先生這一番汗馬的功勞,限於資格,料是不能載入史冊的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就是營、哨各官,也都是當時立過汗馬功勞,甚么“黃馬褂”、“巴圖魯”、“提督軍門頭品頂戴”,一個個保至無可再保。
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東盪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

語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戰功。

典故

晉文公

史記·晉世家》敘述春秋時晉文公的一段故事時,也說過汗馬之勞的話。晉文公,名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所以又稱公子重耳。他曾流亡國外達十九年之久,後來回國做了國君,而且稱霸一時。當他回國之初,即位為晉文公時,對於隨從他流亡的人員,一一論功行賞。有個小臣名叫介之推,沒有提出自己有什麼功勞,也不求賞賜,躲到深山裡隱居起來了。另一個小臣名叫壺敘,見三次行賞都沒有他的份兒,便對晉文公說:“君行三賞,賞不及臣,敢請罪!”晉文公當即把行賞的標準向他說明:“夫導我以仁義,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輔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賞;矢石(箭矢炮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若以力事我而無補我缺者,此復受次賞。三賞之後,故且及子。”

劉邦

《史記·蕭相國世家》和《漢書·蕭何傳》也有一段有關汗馬之勞的故事。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始終幫著他,籌謀劃策,忠心耿耿,是劉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後,劉邦又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擔任相國。劉邦認為論功勞應以蕭何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為“酇侯”(酇,縣名,今湖北光化縣),食邑八千戶。但是其餘功臣多不服,他們說:“我們拚死拚命,多的經過百餘戰,少的也打過幾十仗,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只會耍筆桿、發議論,根本沒上過戰場,封賞反在我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劉邦問道:“你們知道打獵的事嗎?”大家同聲回答:“知道。”再問道:“那么你們知道獵狗嗎?”又是同聲回答:“知道。”劉邦於是接著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發蹤指示者人也)。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至於蕭何,能發蹤指示,他才是功人。而且你們多數是單身跟隨我,有同族兩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難得了,可是蕭何,他叫全家族的幾十個男子都參加了我們的軍隊,跟著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勞是怎么也不能忘記的!”大家聽了,便誰也不吭氣了。
汗馬之勞,一般都說作汗馬功勞,形容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勞,已不限于軍事方面。發蹤指示,也成為一句成語,比喻指揮衝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