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簡介
中文名稱:
| 汕頭
|
外文名稱:
| Shantou、Swatow、スワトウ
|
所屬地區:
| 廣東
|
地理位置:
| 廣東東部
|
郵政區碼:
| 515000
|
方言:
| 潮州話
|
氣候條件:
| 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機場:
| 汕頭外砂機場
|
火車站:
| 汕頭火車站
|
中心城區
汕頭中心城區目前有金平、
龍湖、
濠江3個區。另外有
澄海、潮陽區、潮南區三個非中心城區(次中心城區)【地理位置】汕頭市,別名“鮀城“,處於“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節點,是三角、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帶的重要連線點,擁有亞太地緣門戶的獨特區位優勢。
汕頭港臨近西太平洋國際黃金航道,距香港、台灣高雄均不足200海里,位於東經116°14′至117°19′,北緯23°02′至23°38′之間,
韓江三角洲南端,東北接
潮州饒平,北鄰潮州潮安,西鄰
揭陽,東南瀕臨
南海。市區距香港187海里,距台灣
高雄180海里。
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很多,主要有:礐石風景名勝區、海濱長廊、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青澳灣(省AA海濱浴場)、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白花尖大廟、嶺南第一僑宅——陳慈黌故居、媽嶼島風景區、汕頭礐石大橋、老城懷舊、北山灣旅遊度假區、汕頭海灣大橋、桑浦山風景區、青雲岩風景名勝區、北標窺日:北回歸線標誌塔、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及時代廣場、人民廣場、中山公園、金砂公園、華僑公園、石炮台公園、迎賓路和迎賓廣場、金鳳壇、學府涵青:汕頭大學。
汕頭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主題公園由銀河廣場、太空世界、失落帝國、西部傳奇、恐龍半島、海螺灣、嘟嚕嘟比農莊、兒童王國、水世界九個主題項目組成,包涵了100多項遊樂、休閒和景觀項目。這裡有國際領先的高空飛翔體驗項目飛越極限,大型動感太空飛行體驗項目星際航班,神奇的互動卡通脫口秀節目嘟比農莊,充滿了魔幻色彩的西部傳奇,色彩斑斕、如夢如幻的海螺灣。
汕頭八景
“汕頭新八景”的八個景點分別為
礐石風景名勝區、汕頭海灣、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桑浦山景區、陳慈黌故居、海門蓮花峰、南澳生態旅遊區和中山公園。其中,汕頭海灣含二橋(海灣大橋和礐石大橋)、二路(海濱路和南濱路)、二公園(石炮台公園和華僑公園)、游泳跳水館和人民廣場;桑浦山景區以北回歸線標誌塔為主景點,連結周邊的汕大校園、七日紅公園和翁萬達書院等園區古蹟;而南澳則是把整個島作為一個生態旅遊區來入選“汕頭八景”的。
區劃人口
金平區:人口:744600人,面積:108.71平方公里,轄17街道、166個居委會:金砂、東墩、東方、大華、石炮台、金廈、廣廈、歧山、月浦、新福、烏橋、光華、永祥、海安、同益、鮀蓮、鮀江街道。
龍湖區:人口:380000人,面積:103.58平方公里,轄5街道2鎮、32個村委會和78個居委會:珠池、金霞、新津、龍祥、鷗汀街道和外砂、新溪鎮。
澄海區:人口:725600人,面積:345.23平方公里,轄3街道8鎮、131個村委會和45個居委會:鳳翔、澄華、廣益街道和蓮上、蓮下、蓮華、東里、溪南、鹽鴻、上華、隆都鎮。
濠江區:人口:277300人,面積:134.88平方公里,轄7街道、60個居委會:達濠、馬窖、礐石、廣澳、濱海、河浦、玉新街道。
交通狀況
截止2009年3月,汕頭市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為中心,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骨架的海陸空現代立體交通網路;建成通訊、電力、供水、環保等一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海運:汕頭港是我國沿海5個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擁有5000噸級以上泊位3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綜合通過能力2621萬噸,貨櫃吞吐能力58萬標箱。汕頭市大力發展
港口物流業和海運業,截止2009年3月,與世界上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港口有貨運往來,與香港、泰國、日本等地有貨櫃定期貨運班輪。2006年,汕頭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噸,達到2012.5萬噸,增長15.9%。2009年初,汕頭港成功與台灣高雄港實現中國大陸與台灣海上直航海運的歷史,並在2009年4月,也成功實現中國大陸與台灣海上直航旅遊的歷史。
內的廈深沿海鐵路,使汕頭作為直接連通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南沿海城市的樞紐作用更加突出。汕頭是全國45個
公路主樞紐城市,以高速公路、
國道、省道組成的公路網四通八達。國道324、206線穿過汕頭境內,通向全國;
深汕高速公路與
汕汾高速公路將汕頭、深圳和廈門三個經濟特區連線起來,成為東南沿海高速公路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汕梅高速公路溝通汕頭與梅州、贛南地區。還有汕普(汕頭至普寧)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等級公路。截止2009年3月,全市公路密度為86.9公里/百平方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已基本構建起以高速公路和國道為主骨架的現代化公路網路。市區大部分地方可在半小時內上高速公路,1小時內到達機場和港口。
空運:
汕頭外砂國際機場可起降波音737、757等大中型客機,年客運能力達到300萬人次,已開通至香港、曼谷、新加坡及國內主要城市40多條航線,並辦理所有通航城市的貨運業務。2009年11月,汕頭機場首次允許外籍飛機降落汕頭機場,這使汕頭機場實現國際化大大加快。
歷史沿革
汕頭市區古為潮汕濱海沖積地。宋時已形成村落,屬揭陽縣。南宋末年,因戰亂,閩南的十幾萬
莆田人移民潮州汕頭。在唐朝後期,北宋期間,南宋末期,元朝後期,明朝中後期,清朝嚴酷的沿海遷界時陸續有莆田人移民現在潮汕,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過多和逃避因外軍入侵導致的戰亂,南宋末年那一次規模最大。元代光華埠一帶已有較大漁村,稱廈嶺。明初設蓬州守御千戶所,嘉靖年間置澄海縣時隨屬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設柵捕魚,稱沙汕。清康熙年間建沙汕頭炮台。雍正年間簡稱汕頭。公元1860年(鹹豐十年)對外開市。1919年冬設汕頭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廳,與澄海分治。1930年準予設市,隸屬廣東省政府。
解放後。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頭市人民政府。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市區龍湖片區試辦經濟特區。1983年12月22日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汕頭地區,原地區所屬8縣1市併入汕頭市。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1991年4月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公里,並確定於是年11月正式實施;同年11月,汕頭地區行政區域調整,潮州、揭陽分設地級市。
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汕頭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潮陽、澄海撤市建區,原市區5個區調整合併為3個區,其中河浦、達濠兩個區合併為濠江區;昇平、金園兩區合併為金平區;龍湖區保留,將原屬澄海市的外砂鎮、新溪鎮劃歸龍湖區;澄海市撤市設區;潮陽市撤市分設潮陽、潮南兩個區。調整後,市區面積從原來的310平方公里擴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區人口從原來的120萬增加到487.5萬。
汕頭市花
1982年12月,由汕頭市民直接投票推選,經市長辦公會議通過,確定金鳳花為汕頭市
市花。1983年月,在
汕頭市圖書館舉行市花命名大會。
金鳳花,學名鳳凰木,屬豆科,落葉喬木,為庭園樹、行道樹。夏日開花,嬌艷奪目,市區多有栽植。
1996年決定再增選多一種市花。經市民投票,從蘭花和角花兩個候選花種中推選出蘭花作為另一種市花1997年1月,市政府確認蘭花(指蘭科蘭屬中墨蘭、春蘭、四季蘭、寒蘭、蕙蘭等地生蘭)與金鳳花並列為汕頭市市花。汕頭養蘭歷史悠久,蘭花富有頑強生命力、高潔形態和深刻的文化內涵,代表特區人的精神風貌,又是潮汕特產,蔭生,品種多,與金鳳花相映成趣
方言
潮州話古樸典雅,辭彙豐富,保留較多的古語音、古語彙和古語法,可謂唐音古韻千年不易。
潮州話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辭彙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潮州話本是古代中原漢人語言在莆田形成的,再由莆田傳播到潮汕的產物。據有關史料載,潮州話初始於漢時期,成長於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潮州話的主體是中原的古漢語,混雜地方方言,音韻與現在的閩南話(
莆田話)大體相同,現在的潮汕地區的人與閩南人仍可用一些簡單的生活方言交流。歷經千百年後,中原漢族語言早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潮州話卻仍然保留著古漢語的八個聲調。現代漢語是四聲拼讀,但潮州話仍保留著八音拼讀的語音系統,潮州話中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粥叫糜,等等。古漢語也保留較完整;潮州話一字多義,一個“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
潮州話的一整套文讀系統,已逐步與現代漢語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使潮州話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韻,又不致生澀難懂。由於處於長期穩定的狀態,所以潮汕話也成為聯結海內外潮人的最強大的紐帶。
瑞典著名漢學家
高本漢認為:
“潮州語言是現今中國方言最古遠、最特殊的。”潮劇潮樂
潮劇也稱潮州戲,由南戲演變而來,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命名為潮劇。潮劇是潮汕的地方戲,也是廣東三大地方劇種之一,全國十大劇種之一,已有500多年歷史。潮劇也被稱之中國藝苑奇葩,獲得海內外廣泛的好評。其突出特點是:優美抒情,潮州味濃,有大批優秀劇目,獨特表演藝術和著名演員,雅俗共賞,深受民眾喜愛,有多部潮劇拍成電影傳遍國內海外,
潮劇團也多次赴國內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醜戲的表演藝術更是膾炙人口。
潮劇的唱腔,包括曲牌、對偶曲和小調。
潮劇唱腔有一個特點:就是幫唱。
潮劇音樂的特色樂器有二弦、椰胡、大笛、大鼓、
深波、
曲鑼等。
潮劇的角色行當古時分為生、旦、淨、未、醜、外、貼等7角,現發展成為10種醜 、7種旦、5種生和3種淨。其中,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知名,有“南國鮮花”之稱。
潮劇,潮州文化的奇葩,也是潮汕民間藝術的精髓。
流傳於潮汕地區的民間音樂統稱為潮州音樂,包括鑼鼓樂、弦詩樂、笛套樂、細樂、廟堂音樂等品種,是一種既有獨特藝術風格和濃郁地方色彩、又有深厚民眾基礎和高度藝術價值的古老樂種,廣泛流傳於粵東、閩南、台灣、港澳及東南亞各地,在中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潮州音樂古樸、典雅,其源可以追溯至唐、宋時代,潮州音樂既源於唐、宋中原古樂,又承襲融匯了“正字”、“崑腔”、“西秦”、“外江”諸劇種及地方民間樂調。至明代中葉潮州音樂已形成一種曲目豐富、形式多樣、自成體系的民間音樂藝術。
潮州音樂傳譜,用“二四譜”、“工尺譜”以及簡譜。其中“二四譜”系潮州音樂最古老譜式,也是中國稀有的樂譜。從“二四譜”及潮州音樂特殊音律進行研究,均可見唐、宋音樂文化對潮州音樂的影響。
潮州音樂的演奏方式和樂器組合種類多樣,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民眾性民間藝術形式。潮樂的基本調式有五種,即:輕六調、重六調、活五調、反線調、輕三重六調。最具特色的樂器是二弦和打擊樂。在演奏上除鑼鼓樂外,都由二弦領奏和指揮。
演出形式,靈活多樣,有幾十人以至上百人的大鑼鼓演奏,也有二五人組成的弦樂演奏,是雅俗共賞,民眾性自娛自樂的藝術形式,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