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順縣誌
- 作者:永順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1995年04月
- 出版社:湖南出版社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楊安位
《永順縣誌》是永順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作品簡介《永順縣誌》(清同治版)為清同治十三年抄本,屬於苗族聚居地方志。為時任永順知縣唐庚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親自纂修,距清乾隆版志已歷80餘年。書中分疆域、建制、...
《永順縣誌(1989-2010)》於2017年11月由方誌出版社出版,這是1995年版《永順縣誌》的續志,共27篇,197.7萬字,266張圖片。全志以志為主,述、記、傳、圖、表、錄俱全,內容豐富,條分縷析,記載了1989年至2010年間永順的自然與社會演變,囊括了永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涵蓋了...
《湖湘文庫靖州直隸州志。永順縣誌》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光緒靖州直隸州志乾隆永順縣誌》收入(光緒)《靖州直隸州志》與《(乾隆)今水順縣誌》兩種。靖州與永順都屬湖南西部的少數民族地區,雖然建制的時間先後不一,但究其歷史,也都淵遠流長。靖州其地,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黔中郡,漢為武陵鐸...
為江右恭戎,獻土歸流民皆輸矣,於是更立郡縣而首縣之名”( [乾隆]《永順縣誌》[Z]. 卷首序) ,改土歸流後,清政府為加強對該地區的有效統治,設立了永順府,“立府治,以其地分二縣,一曰永順一曰龍山,時保靖、桑植二司亦適改縣治,共四邑歸永順府轄”( [乾隆]《永順縣誌》[Z]. 卷一...
【永順天主教】據民國19年《永順縣誌》載,天主教於民國4年(1915)由西班牙“奧斯定會”(天主教四大派會之一)神職人員魯神甫、王德純傳人永順。同年在城南考棚后街(今團結街)修建永順天主堂。民國5年(1916),西班牙司鐸(神甫)和致中來縣主持教務。民國9年(1920)王德純繼任,兼辦龍、保、桑、綏(今花垣)諸縣...
(四)承擔《永順縣誌》續修工作的組稿、編寫、總纂和出版發行。(五)承辦省州等有關部門和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內設機構 (一)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室 徵集、整理縣內黨史資料,研究縣內黨史中的重大問題;組織編寫地方黨史、組織史、黨史大事記和黨史人物系列叢書;參與組織重大黨史事件、重要黨史人物的紀念...
永順基督教隸屬芬蘭國路德教會(即路德宗,或信義宗,“新教”主要派別之一)。據民國19年《永順縣誌》記載,基督教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由芬蘭國路德教會大庸總堂牧師梅先春傳入永順。民國元年(1912),梅先春命中國傳教士蔡致善、潘鳳樓2人租縣城坡子街聶漢臣房屋2間開設支堂。民國5年(1916)芬蘭牧師饒義廉至縣...
永順青菜酸產於城南郊若西寨。系以“九斤兜”青菜為原料,加工而成。產品呈金黃色絲狀,軟脆,微酸,清香爽口,營養豐富。常食能生津開胃,提神健脾,增進食慾。清代曾為貢品,故又稱貢菜。起源發展 永順青菜酸歷來民間每家都有製作永順青菜酸的習慣。據《永順縣誌》記載,此菜曾為清王朝貢品,故又稱“貢菜”。
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利於永順莓茶胺基酸、二氫楊梅素及黃酮類化合物積累,形成了永順莓茶的獨特品質。歷史淵源 永順莓茶的歷史悠久,已有千餘年。據史籍《永順縣誌第三冊》記載:“溪州靈溪郡貢茶芽通典、唐代溪州即以茶芽入貢,若野茶則有觀音寄生白花。”這裡的“觀音寄生白花”指的就是當地的莓茶。據史籍記載...
【彭翼南墓】民國《永順縣誌》載:彭翼南墓在永順縣壽德山。【彭翼南墓】民國《永順縣誌》載:彭翼南墓在永順縣壽德山。彭翼南字晉卿,號北江,永順人,土司彭宗舜子。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世襲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冬奉令率部與保靖土司彭藎臣協剿倭寇於蘇松,其中王江涇一役大獲全勝,時稱東南第一戰功。翼南遂...
徐卜年 [清]字引之,湖南永順人。開甲孫。諸生。徐卜年 因其祖善書、畫,得其筆跡臨摹,遼臻妙境。其畫山水,尤能涵泳元四家。顧不肯輕為人下筆,得者珍之。《永順縣誌》
清乾隆十年湘西《永順縣誌》載:“永俗酬神,必迎辰郡師巫唱演儺戲……演儺戲,敲鑼擊鼓,人各紙面。”表演形式 還儺願準備 石門還儺願(即演儺戲)盛行。平時,石門人只要碰上三病兩痛,三災六難,便以為是鬼神作祟,便向儺願菩薩許願,討神靈庇護,再遇喜慶節日或佳期臨門之時“還願”,兌現先前的許諾,...
彭師裕墓是會溪境內的墓。【彭師裕墓】民國《永順縣誌》載:後周溪州刺史彭師裕墓在會溪。彭師裕,溪州刺史彭士愁長子,任過溪州副使,三亭縣令,周世宗顯德三年(956)襲任下溪州刺史,宋太祖開寶二年(968)卒。彭師裕,見於溪州銅柱銘文:“武安軍節度使,左押衙,充溪州副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射,...
湘西竹編製作技藝歷史久遠,是傳統手工藝的典型代表。它主要分布在永順縣芙蓉、小溪、朗溪、永茂、石堤、砂壩、萬坪等鄉鎮。清朝乾隆時期的《永順縣誌》曾有描述:“二三月間,婦女結隊,負背籠……”,同治年間的《永順縣誌》也有記載:“出則背負簍,援山拾薪……”。這裡記載的背籠、簍都是竹編之一種,通過...
《永順縣誌》記載:土民“每歲三月殺牡羊、擊鼓、吹笙以祀鬼,四月十八日、七月十五日夜皆設鬼堂,謂是已故土官陽魂祀暑。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男女齊集,鳴鑼擊鼓,跳舞長歌,名曰擺手”。該書稱“擺手堂”又名土王廟。永順彭氏土司所在地———老司城祭廟內的偶像正面是彭士愁,背面為吳著沖;晝祭彭氏,夜...
彭士愁墓在辰州彭家灣。【彭士愁墓】彭士愁,又名彭鋮子,梁開平四年(910)為溪州刺史,授靖邊都指揮使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後晉天福四年(939)率部剽掠澧州。楚王馬希范遣劉勍以步卒5000擊之,士愁大敗。士愁遣子師杲請降,簽訂議和條約,立銅柱以盟誓。據民國《永順縣誌》轉引《永順司宗譜》稱,彭士愁墓在...
土家族儺戲,湘西土家族地區民間祭祀儀式劇,多在大型儀式慶典中舉行。據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的《永順縣誌》:“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師巫唱演儺戲。……至晚,演儺戲,敲鑼擊鼓,人各紙面,有女裝者,日盂姜女;裝男扮者,日范七郎。”其他如《瀘溪縣誌》《保靖縣誌》《古丈坪廳志》上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這...
擺手堂,是土家族用來祭祀祖先和跳擺手舞的場所,屬於廊場,流傳地域十分寬廣。內容簡介 擺手堂,土家族用於祭祀祖先和跳擺手舞的“廊場”。土家族擺手舞的流傳地域十分寬廣,《永順府志》、《永順縣誌》、《龍山縣誌》、《來鳳縣誌》等清代志書中,對擺手堂均有詳細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前,甚至更早一些時間,湘西...
位於酉水北岸,距永順縣城約50公里。王村為一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據《永順縣誌》載,這裡秦漢時為一山城,俗稱酉陽,因其為土司王的都城,又是當時湘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得名。王村仍較好地保存著千年古鎮的風貌,鎮內,用青石板嵌成的街道,從西水碼頭一直延伸到城頂,全長約2公里。鎮外,有青磚砌成的...
據《永順縣誌》記載,永順在春秋時期屬楚巫中地,戰國屬楚黔中地,秦為黔中郡,漢置酉陽縣,故城在今王村鎮,王村是當時土家族“土王”居住的地方,歷有“楚蜀通津”之稱。吳永安六年(263),魏誘諸土家部族效忠於魏,並進攻酉陽,即今王村。梁改大鄉縣。周天授二年(691),設溪州,天寶元年(742)改為靈溪郡...
故這天又叫“覃垕曬龍袍”、“覃垕曬皮”。《永順縣誌》記載說:“六月六日曬書及衣服,俗傳明茅崗土司覃後以是日被誅,血濺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曬龍袍’。節日習俗 張家界土家節日特別多,幾乎月月有節,有時一月幾節,但最有影響的民族節日是六月六“覃垕曬皮”。
據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永順府志》云:“羊峰山,縣東八十里賀虎溪發源處,古有羊峰城。”又“羊峰城在羊峰山下,相傳古於此建城,後遷去,惟斷磚殘址存焉”“。更有明確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永順宜慰司羊峰地置羊山衛(今縣治西八十里)。”更詳於民國《永順縣誌》卷七《建置志》引莊...
與鄂西相鄰的湘西《永順縣誌》記載:“土司時,男女服色不分,皆為一式,頭裹刺花帕,裙被盡繡花邊。”《龍山縣誌》也有記載:“土苗婦女善織錦,裙被或全絲為之,可間緯以棉,紋陸離有古致。”《來鳳縣誌》記載說:“染各色棉紗為經緯,斑然可愛。”《史記·西南夷傳》中記載:漢代居住在西南一帶少數民族...
據《明史·湖廣士司傳》記載:洪武九年(1376年),永順縣宣慰保遣其第曦保等貢馬及方物,賜衣幣有差。自是,每三年一負。據《永順縣誌》記載,1989年松柏鎮有鄉辦企業大米加工廠,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大米加工廠倒閉,民營大米加工廠逐步興起。2013年11月,永順縣成立松柏米業專業合作社。生產情況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