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寧遠永福寺位於九疑山古舜廟和玉琯岩的西北側,系南齊時(479年)為護衛舜祠而建,原名報恩寺(源於“舜載天子旗報父母恩”),又名無為寺(源於“舜面南而坐無為而治)。宋
太平興國5年(980年)改現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南齊(479年),南齊帝為護衛舜陵敕建的皇家寺院。
宋太平興國(980年)改名為永福寺。
2003年11月奠基重建。
2005年8月27日舉行開光典禮。
2015年11月13日,美國佛教聯合會副會長、紐約東禪寺方丈通智大和尚一行,在寧遠縣委統戰部、縣宗教辦、湖南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等部門有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九嶷山永福寺參觀考察。
地理位置
古永福寺特點
古永福寺依山而築,磚木結構,寺舍井然,規模宏大,氣勢雄渾,是南齊帝為護衛舜陵敕建的皇家寺院。內有一進院的山門、前殿,二進院的法堂,三進院的徹堂,四進院的華嚴閣、齊去閣、御書樓、彌陀台、觀音台和碧虛亭,以及兩側廂房等主要建築,寺旁還有供僧人種田、居住的永福莊。該寺歷經多次修繕和重建,香火不絕,鼎盛時期,僧眾達三百餘人。
重建開光
重建
2003年11月奠基至2005年,已經完成投資3000多萬元,兩年的時間裡,完成了永福寺的基本建設投資。
2005年8月27日上午,永福寺重建落成典禮開光、升座法會在寧遠舉行。
永福寺東西寬171—200米,南北長440米,一半在平地,一半在山坡,高差約100米,占地124.6畝,總建築面積19791平方米。整個建築貫穿“尊重歷史、力創新作、保護宗教、推動旅遊、以人為本、天地合一”的設計理念,依山造勢、以水顯靈。重建後的永福寺,將交由僧團依照法教法規來管理。
布局
布局採取五進院落安排,逐層拔高展開,自下而上沿中軸線依次為一進院的山門、天王殿,二進院的大雄寶殿,三進院的徹堂,四進院的觀音殿和五進院的御書樓、華嚴閣、齊雲閣及觀音台、彌陀台。兩邊寺舍呈對稱分布,主要包括方丈寮、僧寮、信士堂、靜心齋、長生殿、經堂和上客堂等。院內東有順山而行的車行通道,中有依軸而進的朝對神道,西有就山而行的人行步道,園林叢中有曲徑通幽的羊腸小道。整個院落連貫,視線聯通,相互銜接,流暢通透。山門前還辟有休閒旅遊區。該區由由牌樓導入,內有九龍壁、購物店、佛茶館、接待處、噴池、膳房、齋房等。山門外建有72個車位的停車場。整個復建工程貫穿“尊重歷史、注重當代,保存傳統、力創新作,保護宗教、推進旅遊,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依山造勢,以水顯靈,順應自然,旅教結合,以宋式為主,融合部分清式及現代生態園林風格,再造佛教聖地和觀光勝景,使人們在敬奉活動之餘,能同享購物餐飲、休閒歇息和登高遠眺、觀光賞景之樂。
文化交流
2015年11月13日,美國佛教聯合會副會長、紐約東禪寺方丈通智大和尚一行,在寧遠縣委統戰部、縣宗教辦、湖南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等部門有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九嶷山永福寺參觀考察。
通智大和尚詳細了解了寧遠縣情和寧遠宗教特別是佛教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實地考察了由南齊帝(479年)為護衛舜陵敕建的皇家寺院——九嶷山永福寺,聽取了永福寺住持德賢法師的情況介紹,交流了弘法經歷與經驗,對永福寺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和宏大的建設規模讚嘆不已,表示要不斷加強兩地特別是永福寺和東禪寺的聯繫與交流,弘揚佛法,為促進人類和諧和世界和平作出應有的貢獻。
通智大和尚為了讓如來正法,久住於世,講經不墜,分別在國內、台灣、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弘法,在海內外具有較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