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縣誌(1991-2005)

永昌縣誌(1991-2005)

《永昌縣誌(1991-2005)》是永昌縣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昌縣誌(1991-2005)
  • 作者:永昌縣縣誌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吳有賢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永昌縣誌(1991-2005)》的編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實事求是原則,全面記述1991年至2005年永昌縣的自然與社會、歷史與現狀,突出地方特色,力求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永昌縣誌
永昌名片
圖片
永昌縣行政區域圖
永昌縣水資源分布圖
永昌縣灌區渠系分布示意圖
永昌縣縣城總體規劃
永昌縣西河灌區渠系分布圖
永昌縣四壩灌區渠系分布圖
永昌縣東河灌區渠系分布圖
永昌縣清河灌區渠系分布圖
永昌縣金川灌區渠系分布圖
永昌縣城平面示意圖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萬元)
職工平均工資(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萬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萬元)
大口徑財政收入(萬元)
基本建設貸款投入(萬元)
糧食總產量
國內生產總值構成示意圖(萬元)
縣城遠景
鐘鼓樓夜景
中共永昌縣委辦公樓
永昌縣人民政府辦公樓
1950年前後的縣城南大街
2005年前後的縣城南大街
1997年縣城歡慶香港回歸活動
縣城西大街
泰昌花園住宅小區
錦綉花園住宅小區
縣城羅馬旅遊文化街
朱王堡鎮小康住宅樓
連霍高速公路(G045線)永昌段
金昌儲備糧庫
河西堡鎮工業區一角
朱王堡鎮小城鎮建設
西大河水庫
皇城水庫
金川峽水庫
頭壩三號水電站
皇城電站
二壩渠梯級一號電站
制種玉米
啤酒大麥收穫
胡蘿蔔種植
帶田種植
食用菌
花椰菜
胡蘿蔔
西芹
甘藍
蔬菜大棚種植
分層施肥播種機
小型四輪拖拉機配套耕地犁
地膜種植
高效節 水農業示範園區
機械化播種
肉羊規模養殖
肉牛養殖
規模養豬
金鱒魚養殖
1990年前後農民售糧場景
1990年前後農村部分村社飲水狀況
1995年前後農村部分村社集中供水場景
2000年前後建成的人飲工程供水塔
北部風沙防護林
經濟林
喇叭泉林場死亡沙棗林及改造後的林帶
祁連山森林
金昌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永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酒泉鋼鐵公司河西堡鐵廠
金昌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天壽麵粉廠
縣亞美地毯廠
八一農場麥芽廠
永昌縣工業示範區
德賽羊業羊肉加工車間
麥芽發芽車間
三洋啤酒原料面業有限公司
手工地毯
白酒系列產品
綠色清真羊肉產品
花崗岩板材
油脂產品
啤酒麥芽產品
昌雪麵粉
祁連火柴
恆源烤箱爐
電解鎳粉、銅粉、鈷粉
第十三屆蘭洽會永昌縣展台
高原無公害蔬菜產品洽談會
超市貿易
市場交易一角
縣城商品交易會
金昌火車站
縣城計程車
縣汽車站
華奧酒店
永昌大酒店貴賓樓
永昌一中
永昌職中
永昌三中
永昌四中
城關一小
城關二小
毛卜喇國小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
中學化學實驗課堂教學
縣幼稚園
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縣人民醫院
縣疾控中心
縣第二人民醫院住院部
縣醫院手術室
縣宣傳文化中心
縣電視台播控機房
驪軒遺址
出土的驪軒縣令碑(隋)
《驪軒隨想》在甘肅電視台演出
驪靬懷古雕塑
青龍白虎畫像磚(魏晉)
石犁(新石器)
彩繪木馬(漢)
五指冠(明)
銅弩機(漢)
騎人銅牛(清)
雙耳彩陶罐(新石器)
石斧(新石器)
陶灶(漢)
青花人物梅瓶(明)
蘭花盆(明)
瓷觀音(清)
青龍佛(唐)
紅西路軍總指揮部故址
紅西路軍戰鬥遺址 柴家老莊
紅西路軍宣傳標語
紅西路軍掩埋的槍枝出土現場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紀念碑
春節 社火扮演活動
民眾體育
民間說唱藝術“賢孝”
學生團體操表演
書法 沙峰
書法 王國槐
雲莊攬勝(國畫) 趙培文
書法 張先德
落日入深林(國畫) 曹生奎
靜靜的小河(國畫) 王奮戰
深秋(油畫) 陳志霖
書法 王君明
書法 趙守源
書法 王福義
書法 岳金川
民間刺繡1
民間刺繡2
剪紙
漢、明長城遺址
聖容寺全景
北海子公園人工湖
北海子公園
北海子塔
武當山景點
北海子泉域濕地保護區
騰飛塔
公園燈展
附圖:榮譽
參加《永昌縣誌(1 991—2005)》志稿評審會的全體與會人員合影
《永昌縣誌(1991—2005)》編委會部分成員合影
參加《永昌縣誌》(1991-2005)志稿評審會的專家
編輯人員與縣誌辦工作人員合影
《永昌縣誌(1991—2005)》編纂委員會成員
《永昌縣誌(1991—2005)》編纂成員
縣誌辦公室成員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自然篇
第一章 建置 區劃
第一節 建置沿革
第二節 區域
第三節 區劃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構造
第二節 地貌特徵
第三節 氣候
第四節 自然災害
第三章 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生物資源
第三節 水資源
第四節 礦產資源
第四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總量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分布
第四節 人口變動
政治篇
第一節 縣級機構改革
第二節 鄉鎮機構改革
第三節 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第四節 人事制度改革
第五節 基層民主制度建設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永昌縣委員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縣委重大決策
第四節 紀律檢查工作
第五節 組織工作
第六節 宣傳工作
第七節 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第八節 政法工作
第九節 統戰工作
第十節 政研工作
第十一節 機關黨建
第十二節 黨校工作
第十三節 老幹部工作
第三章 永昌縣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代表選舉
第二節 永昌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章 永昌縣人民政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施政紀略
第三節 法制工作
第四節 信訪工作
第五章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永昌縣委員會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縣政協會議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六章 民主黨派 群團組織
第一節 民主黨派
第二節 永昌縣總工會
第三節 共青團永昌縣委員會
第四節 永昌縣婦女聯合會
第五節 永昌縣工商業聯合會
第六節 永昌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七節 永昌縣殘疾人聯合會
第八節 永昌縣青年聯合會
第九節 其他民眾組織
第七章 公安
第一節 戶政管理
第二節 治安管理
第三節 刑事偵破
第四節 禁毒工作
第五節 監所管理
第六節 交通安全管理
第七節 消防
第八節 大案要案
第八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三節 瀆職侵權檢察
第四節 監所檢察
第五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六節 反貪污賄賂
第九章 審判
第一節 刑事審判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行政審判
第四節 執行工作
第十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法制宣傳
第二節 律師事務
第三節 人民調解
第四節 公證
第五節 基層法律服務
第六節 安置幫教
第七節 法律援助
第十一章 軍事
第一節 縣人武部
第二節 民兵 預備役
第三節 駐軍
第四節 人民防空
第十二章 人事
第一節 幹部隊伍
第二節 幹部管理
第三節 幹部工資
第四節 幹部繼續教育
第五節 幹部離退休
第六節 機構編制管理
第七節 人才交流
第八節 困難補助和喪葬撫恤
經濟篇
第一章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 企業體制改革
第三節 商貿流通體制改革
第四節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第五節 財政體制改革
第六節 稅務體制改革
第七節 金融體制改革
第二章 特色種植 養殖
第一節 啤酒大麥
第二節 玉米制種
第三節 高原無公害蔬菜
第四節 優質肉羊
第五節 金鱒魚
第六節 飼草
第三章 農牧業
第一節 產業結構調整
第二節 農業綜合開發
第三節 種植業
第四節 農業技術推廣
第五節 養殖業
第六節 畜禽品種改良
第七節 畜禽檢疫防疫
第八節 草原分布與保護
第九節 國營農牧場
第四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業機械裝備
第二節 農機技術推廣
第三節 農機化作業水平
第四節 農機經營
第五節 農機服務
第五章 林業
第一節 森林資源
第二節 引種 育苗
第三節 人工造林
第四節 經濟林栽培
第五節 森林資源管護
第六節 林業科技
第七節 生態植被管護和野生動物保護
第六章 水利 電力
第一節 水利建設
第二節 水政管理
第三節 人畜飲水工程
第四節 抗旱防汛
第五節 水利規費徵收
第六節 小水電開發
第七節 電氣化縣建設
第八節 電網建設
第九節 農電管理
第七章 工業 建築業
第一節 工業示範區
第二節 工業門類
第三節 企業選介
第四節 名優產品
第五節 建築隊伍
第六節 縣城重點建設工程
第八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發展概述
第二節 企業管理
第三節 經濟效益
第九章 糧食
第一節 糧油購銷
第二節 糧油儲備
第三節 糧油價格
第四節 糧倉建設
第五節 糧食市場監管
第十章 商貿
第一節 集貿市場建設
第二節 商品流通
第三節 供銷合作
第四節 特種經營
第五節 餐飲服務
第六節 對外貿易
第十一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規劃與設計
第二節 縣城建設
第三節 村鎮建沒
第四節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第十二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質量
第二節 環境監測
第三節 環境監察
第四節 環境污染治理
第五節 生態保護
第六節 環保宣傳教育
第十三章 財政 稅務
第一節 財政
第二節 國家稅務
第三節 地方稅務
第十四章 金融 保險
第一節 金融
第二節 保險
第十五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公路建設
第二節 交通管理
第三節 公路運輸
第四節 高速公路
第五節 鐵路
第十六章 郵政 通訊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通訊
第十七章 綜合經濟管理
第一節 計畫
第二節 統計
第三節 審計
第四節 國土資源管理
第六節 質量技術監督管理
第七節 價格工作
第八節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第九節 招商引資
文化篇
第一章 教育
第二節 教師隊伍
第三節 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節 教育經費
第五節 幼兒教育
第六節 普通教育
第七節 職業教育
第八節 成人教育
第九節 教研教改
第二章 科技 氣象
第一節 科技隊伍
第二節 科技活動
第三節 科技成果
第四節 科技管理
第五節 信息網路建設
第六節 地震監測
第七節 氣象工作
第八節 人工影響天氣
第三章 衛生
第一節 衛生體制改革
第二節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節 醫療隊伍
第四節 疾病預防控制
第五節 婦幼保健
第六節 醫政管理
第七節 衛生檢疫
第八節 藥政管理
第九節 愛國衛生
第十節 醫學研究
第四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競技體育
第五章 文化 旅遊
第一節 文化設施
第二節 文化市場及管理
第三節 民眾文化
第四節 文藝創作
第五節 圖書
第六節 文物
第七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第八節 旅遊
第六章 驪軒文化
第一節 歷史記載
第二節 驪靬研究
第三節 驪靬文化宣傳
第七章 廣播影視
第一節 網路建設
第三節 電影放映
第四節 廣告經營
第八章 史志檔案
第一節 黨史資料編研
第二節 文史資料編研
第三節 地方志編纂
第四節 檔案工作
社會 生活篇
第一章 民政
第一節 擁軍 優撫 安置
第二節 社會事務
第三節 老齡工作
第四節 社會福利
第五節 地名管理
第六節 勘界
第二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就業
第二節 勞務輸轉
第三節 勞動爭議仲裁
第四節 勞動監察
第三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計生管理
第二節 計生服務
第三節 生育狀況
第四章 民族 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五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養老保險
第二節 醫療保險
第三節 失業保險
第四節 工傷保險
第五節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六節 救災與社會救濟
第七節 殘疾人保障
第六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婚姻家庭
第二節 農村居民生活
第三節 城鎮居民生活
第七章 方言 民俗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民俗
鄉鎮篇
第一章 鎮
第一節 城關鎮
第二節 新城子鎮
第三節 東寨鎮
第四節 水源鎮
第五節 朱王堡鎮
第六節 河西堡鎮
第二章 鄉
第一節 紅山窯鄉
第二節 焦家莊鄉
第三節 六壩鄉
第四節 南壩鄉
人物篇
第一章 人物簡介
第二章 人物表
一、1991~2007年在本縣任職的副縣級以上領導名錄
二、1991~2005年在本縣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名錄
三、1991~2005年本籍在外任職人物名錄
四、1991~2005年省級以上表彰獎勵人員名錄
附錄
一、重要文獻輯存
二、勘界資料輯存
三、碑銘 楹聯
<永昌縣誌(1991-2005)>常用縮略語及其注釋對照
<永昌縣誌(1991-2005)>各部門(單位)審稿人和撰稿人一覽表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