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鄉(福建武平縣永平鎮)

永平鄉(福建武平縣永平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永平鄉位於武平縣中北部,距縣城27千米。轄帽村、塔里、中湍、杭背、梁山、瑞湖、田背、恬下、孔下、鉤坑、崗背、唐屋、昭信、朝陽、龍歸磜15個行政村。於2014年7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永平鄉鄉建制,更改為永平鎮,永平鎮人民政府駐地為帽村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平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武平縣
  • 下轄地區:帽村、塔里、中湍等
  • 政府駐地:帽村
  • 電話區號:0597
  • 郵政區碼:364306
  • 地理位置:武平縣中北部偏北當風嶺北麓山間谷地
  • 面積:256.16平方公里
  • 人口:18930人
  • 方言客家語
  • 氣候條件:濕潤,冬暖夏涼
  • 著名景點:梁野山,許卓烈士紀念碑,鳳南山
  • 車牌代碼:閩F
  • 特色物產:林木,瘦肉型豬,烤菸,蔬菜等
  • 學校:帽村中學,永平中心學校等
行政區劃,歷史沿革,人口數據,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經濟建設,人文歷史,特色物產,

行政區劃

350824208:~201帽村村 ~202昭信村 ~203龍歸礤村 ~204唐屋村 ~205恬下村 ~206勾坑村 ~207瑞湖村 ~208中湍村 ~209杭背村 ~210崗背村 ~211田背村 ~212梁山村 ~213孔下村 ~214朝陽村 ~215塔里村

歷史沿革

永平,宋屬歸平鄉,明屬信順團里。民國初設永平區,民國29年(1940年)與桃溪、小瀾(今小蘭村)、湘店合併為第四區,民國37年分設永平鄉、昭信鄉。蘇維埃時期屬永平區,有12個鄉成立了蘇維埃政權。建國後,先劃為第十區、永平區,1956年與桃溪鄉、小瀾鄉、湘店鄉、大禾鄉合併為武北區,1958年4月撤區分設永平鄉、帽村鄉,11月兩鄉合併成立火箭公社,1961年4月分為帽村公社、永平公社,1965年又並為永平公社。1984年10月,撤銷永平公社,設立永平鄉。2014年7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撤銷永平鄉鄉建制,設立永平鎮,永平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9185

9725

9460
家庭戶戶數
4709
家庭戶總人口(總)
18758
家庭戶男
9399
家庭戶女
9359
0-14歲(總)
5867
0-14歲男
3113
0-14歲女
2754
15-64歲(總)
11884
15-64歲男
6026
15-64歲女
5858
65歲及以上(總)
1434
65歲及以上男
586
65歲及以上女
84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8930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豐富,有3條主溪流貫穿境內,擁有水電站11座,裝機容量3630千瓦,年發電量1516萬千瓦時以上。林木蓄積量121萬立方米,年採伐達1.1萬立方米,林木加工前景廣闊。已查明的礦產有稀土雲母水晶鎢礦等,儲量豐富,獨具開發價值。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交通、通訊、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省道206 線穿鎮而過,南距省道306線僅20公里,北直通長汀縣、江西省會昌縣等地,境內公路里程65公里。中國移動在境內設立基站2個,固定電話用戶達3300多戶,已實現村村通電話。帽村綜合市場初具規模,永平市場建設即將竣工,同時還新開發了昭信、孔下等農貿市場,增強了對江西及周邊鄉鎮農產品的吸納輻射能力,邊貿流通日益活躍。
永平鄉
永平鎮中湍村的“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等民間絕活神奇獨特,名揚四方。

經濟建設

建國後永平鎮的木材、松脂、香菇產量居全縣前列。1987年農業總產值548.93萬元,有鄉鎮企業130家,年收入362.11萬元。

人文歷史

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30年代曾是中央蘇區的東南前線,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原粵贛軍區第三分區司令部前委書記許卓同志就犧牲在這裡。斗轉星移,歲月倥傯,70年後的今天,紅土地上的永平人民正意氣風發,滿懷信心,與時俱進,加快發展。誠邀四方賓客,共創美好明天。

特色物產

林木,瘦肉型豬,烤菸,蔬菜,菜瓜,食用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