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永平鄉位於陝西省
永壽縣北部邊陲,地處
永壽頁梁周圍,東和
渡馬鄉隔溝相望,西鄰寶雞麟遊縣,南接監軍,北與彬縣太峪鎮接壤,312國道穿境而過,距縣城14公里。總面積160.2平方公里,海拔1426米,平均氣溫8.7度,年平均降水約661毫米,無霜期180天。鄉政府駐地裕豐村,占地4586.9平方米。
永平鄉建制於1956年,時為舊縣城,1958年9月改為永平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改稱永平鄉;2001年11月鄉鎮機構改革,撤銷原建制鄉平遙、底角溝併入永平鄉。
行政區劃
全鄉24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1210戶4534人,其中城鎮人口266人,占總人口的5%,耕地22844畝。境內有翠屏山上的北魏古塔和槐樹林風情度假山莊,地下有煤炭和菱鐵礦等礦石。主導產業以林業、畜牧業為主,現有林地44100畝,牛存欄4605頭,羊存欄6560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豆類,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藥材等。平遙核桃是永平鄉的特產,以皮薄仁飽名揚周邊各地。水利設施齊全,全鄉有水庫1座(劉家溝水庫),抽水站7個(東山、上堡子、下堡子、關要、碾子溝、慢坡、蘇興、李家塬),機井4眼(前進、天雲、楊橋、楊家山),11個村通了自來水,4個村有供水點。19個村進行了農電改造。建移動、聯通網點各3處,23個村通了電話,10個村套用“電視 村村通”,7個村通上有線電視。
全鄉有個體企業4個(華家坡煤礦、興發煤礦、南馬溝煤礦、毛山煤礦),個體戶93戶。3所醫院(永平、底角溝和平遙衛生院),學校8所,其中完小3所(永平寄宿國小、底角溝完小、平遙完小);初小及簡小5所,(堅固初小、蘇興簡小、碾子溝簡小、關要簡小、翠屏初學),共有教職工48人,在校學生640人。
2005年全鄉社會總產值10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8元;
自然資源
永平的林業資源豐富,林地占5.82萬畝,荒山荒坡1萬多畝,用材林以刺槐、油松為主,素有“槐花香飄萬里”之稱,每年五月份,這裡引來許多蜂蝶,為永平增添了幾份生機,“槐樹林風情度假山莊”落戶該鄉,每年吸引很多前來度假、觀賞的遊人。經濟林以核桃為主,相傳這裡的核桃有二千多年的生長歷史,特別以露仁核桃最受歡迎,它以個大、皮薄、仁飽、油多的特點,壓倒同類群芳,名傳全國。近些年在縣鄉領導重視下,人們改變觀念,把核桃的育苗、栽植、生產、出口做為重點,提高了經濟收入。
林木的蘩茂也給野生動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野生動物有野羊、山鹿、野豬、野兔、山雞,更有一些從未見過的珍稀動物,獨特的地勢又為這裡建成為一個天然的大狩獵場,其中以張良鳳凰台最為明顯,這裡兩面是山,中間川道,素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
廣闊的荒山荒坡成為天然的飼草飼料生長地,草坡覆蓋厚度為80%,牧草以紫花苜蓿為主,面積1萬多畝,有42科173種,以禾科、菊科、豆科為主,草場可分為二類六組十三型,其中灌木草叢類五組十一型,農林隙地類一組一型,為這裡家畜的發展提供了飼料。另外,廣闊的荒山是一些中草藥生存的空間,這裡的中草藥有黃芪、板蘭、茵陳、川地龍等。除野生藥材外,為了使土地增產、提高收入,近幾年來這裡中藥材的種植也有很大的發展,其中已成規模的有李家塬村的黃姜生長基地、關山的藥用牡丹生長基地等。
礦產資源中,以煤、陶土、鐵礦最為著名,據資料記載,該鄉現有煤藏量1800萬噸,已開採260萬噸,相傳煤的開採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只在清朝康熙年間才大規模開採。陶土資源也相當豐富,這裡早就開辦了陶瓷廠,經濟效益良好。
永平的旅遊景點也相當多,如北魏古塔、槐樹林風情度假山莊、城隍廟、消遙寺等,人們又為奇特的山、溝起了稀奇的名字,如老虎咀、黑牛窩等。
水文資源
永平鄉頁梁隆起,境內有小溝河800多條,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經拜家河流入涇河,向南流入東、西溝。年最大降雨量為50?L。徑流和降雨的年內變化分布相一致,大部分徑流集中在7、8、9三個月,流域內溝谷縱橫,地表坡降大,徑流下滲小,大部分降雨量通過河道、海坎泉流形成地表水。土層深厚土壤侵蝕,原面支離破碎,加以塌方、滑坡、堆積等。地下水的補給,主要通過降雨滲入,除黃土潛水外,局部地區有灰岩水和基岩裂隙水,黃土潛水埋深,最高20米,最低78米,基岩裂隙水埋深多在250-300米之間。
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建起了劉家溝水庫,東山、上堡子、關要、碾子溝、慢坡、蘇興、李家塬7個抽水站,鑽了前進、天雲、楊橋、楊家山機井4眼,全鄉11個村實現了自來水入戶。
地質資源
全鄉地質構造經寒武、奧陶紀時期海水浸入及地殼顫動,海水沉積物,形成含礫泥岩、頁岩、板岩及隧面帶白雲岩,隨奧陶紀晚期地台高升,出現平緩狀陲起,經加里東運動,抬高成為陸地。中生代二迭紀時期,形成陸相碎屑岩及含煤沉積,局部有礫狀砂岩和鐵礦層。因卯支運動影響,接受沉積,陸地進一步擴大,燕山運動影響,斷裂構造比較發育,形成斷裂構造,褶皺加深,形成殘原斷層,新生代第三紀時期,接受陸相沉積,前期砂礫層發育,中期黃土堆積,後期限風成黃土廣布,最後形成沖積層,表層多為第四紀上更新世黃土。下伏基石僅零星出露於溝谷中,從南向北分布有寒武系、奧陶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鄉境內成礦的地質構造很多,多是地層形成時期的沉積層,主要有煤、鐵、石灰岩、石英砂岩、陶土等。煤的特點,埋藏淺、儲藏量大,品質優良,煤層厚5-8米,煤層傾角2-8°,主煤層橫向穩定,為長焰肥煤,發熱量5666.48大卡,含水量4.34-12.35%,發揮發粉27.74-36.68%,灰粉12.99-17.87%,固定碳42.04%,光譜分析含2-3%,是商家歷來必爭之地,也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黃金地帶。
其土壤紅膠土,含量有機質0.919%,全氮0.0913%,鹼解氮26.5ppm,速效磷2.1ppm,速效鉀105.0 ppm,屬丘陵溝壑林牧區,耕層養份0-40厘米含量,有機質1.313%,全氮0.073%,鹼解氮4.3 ppm,速效磷4.2 ppm,速效鉀181.8 ppm,土體構型屬漏土型,剖面上層壤質,總的概念土壤質地適中,土體構型較好,土層深厚,耕性較好,加之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晝夜溫差大,地下水資源淺而多,是發展農業、林業以及牧業的最佳場所。
氣候資源
1.氣候現狀
本鄉屬溫暖帶大陸氣候,冬季長而乾寒,夏季短而溫和。
2.光照
全年總日照時數為2166.2小時,年總輻射量為114.77千卡/c?O。十二月份太陽輻射量最短。總輻射量627千卡/c ,占全年的5.5%,六月份千卡/c 輻射量最大為14千卡/c?O,占全年的12%,一年中輻射較強的有4個區八月,總輻射量達63.27千卡/c?O,占全年的55.1%。
3.氣溫
年平均氣溫8.7℃,無霜期180天左右,≥0℃積溫3502.9℃,≥10℃積溫2854.8℃,≥20℃積溫834.1℃。
4.地溫
地面溫度:夏季為6.6℃,冬季為-25℃,平均13.4℃,2-6月平均每月升高6.8℃;6-8月穩定在27.4℃-28.3℃之間,八月開始下降,9-10月下降最快,下降幅度為8.3℃。
地下溫度:年平均為12.3℃,10?M為12℃,15?M為12.3℃,20為12.4℃,大於10℃各層的地溫出現在4-10月,其中5?M和10?M的峰值在七月份,10?M和20?M在八月份,冬季凍土最早在2/10日,最晚解凍4/3日,最大凍土深度為55?M,凍土深度達10?M在23/12日,解凍日期12/2,持續52天。
5.降水
全境降水較多,年降水量661.3?L,濕潤指數為0.81,冬季半乾旱,春季半濕潤,秋季濕潤,一年內半乾旱三個月,前濕潤五個月,濕潤四個月。
6.氣壓
屬大陸型氣壓系統。氣壓最低885.0毫巴。
一年內氣壓變化是:冬季高,夏季低,秋季氣壓稍高於春季。
7.風向
各季節的風向隨大氣環流的風向變化。全年主導風向是東南風,出現頻率為12%,其次西北風,頻率為10%,西風出現頻率為8%,北風出現頻率為7%,東南風、南風、西南風頻率均為6%,東北、東風出現頻率最少為1%。
8.風速
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春季最大,平均2.3-2.7米/秒,夏季平均2.4-2.6米/秒,秋季平均為1.9-2.4米/秒,冬季最小平均2.5米/秒。
林業資源
該鄉屬低山丘陵溝壑林牧區,海拔一般在1200-1505m ,氣候濕潤,降雨充沛,地廣人稀,林木茂盛,草坡寬闊,發展林牧業潛力很大。
海拔高,氣溫低,屬一熟制早作物農業區。
自然植被喬木、有山楊、櫟類等樹種。灌木有馬蹄針、黃薔薇、酸棗、沙棘。人工植被有刺槐、油松等。
林業用地面積及蓄積。該鄉林業用地10萬多畝,占全鄉土地面積的25%,成林面積4.41萬畝,占林地面積的24%,林木總蓄積量97000立方米,人均21.4立方米,林地以刺槐、油松、側柏為主。全鄉荒山荒坡造林1萬多畝。
畜牧業資源
畜牧業為全鄉主導產業,發展較快,截止2005年底全鄉牛存欄4605頭,其中紅安格斯改良牛1800頭,布爾山羊存欄6560隻,豬存欄2600頭,雞存欄8500萬隻。
2005年建成永平鄉畜牧站,負責全鄉畜牧防疫工作。
果業資源
全鄉以蘋果為主的果業生產發展迅速,2005年秋季新建澳洲青苹2032畝,規範作務,現成活率達到90%以上。雜果以核桃、柿子、杏、桃、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