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庵》是宋代詩人丘葵的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永寧庵
- 作者:丘葵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永寧庵》是宋代詩人丘葵的作品之一。
《永寧庵》是宋代詩人丘葵的作品之一。作品原文路入永寧方午陰,禪師聊復坐沉吟。欲將門外葫蘆水,倒作田間三日霖。...
永寧庵觀音廟,位於平潭鎮光輝村姚屋墩邊。始建於明末清初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當時的興寧人所建。在當時的朝代,廟會的煙火非常旺盛,傳說這裡經常有天上的七仙女下凡來,為人們做善事。所以每年在周邊的百姓和遠在外洋的人們都會到這觀音廟來叩拜神仙,望神仙保佑國泰民安、人們幸福,同時也想親眼看一看天上的...
隋代之前,此地尚為荒蕪,僅有一條由永寧沿海鹽場通往泉州的大路在庵前經過。據地方文史專家考據,當時人們常約定以庵前石獅子為標記碰頭聚會,由於緊挨著城隍廟,鳳里庵也成了香客行香禮佛的必經之道。《西方雜誌》也記載,時有石獅子,外來商人在此貿易。陳棨仁與觀音亭 陳棨仁,字鐵香,一字戟門,福建晉江人。清...
沿石永公路東行,即將進入永寧鎮轄境處,但可以看到通往五台庵的標誌。五台庵位於寶蓋山麓,與關鎖塔、朝天寺、虎岫寺、園通庵形成“一塔四寺”的宗教文化風景區。石獅市坑東五台庵 1989年,釋寶心法師和優婆夷道吉(俗名:許淑嫌)倡建佛教道場五台庵。經過數年的建設,相繼興建了大雄寶殿,園通寶殿、念經堂...
港邊村位於鰲城(永寧)西南,背山海。因深滬灣海水繞過梅林半島流入港中,潮漲為海、潮落為江,故又稱“鰲江”(古地泉州府晉江二十都鰲江),1966年曾為前防。港邊村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0畝地籍戶965戶。人中3326人其中黨員78人。港邊村的社會經濟狀況,主要是工業、服裝加工、水產加工、水產養殖...
講述著那一段生離死別的宮廷往事。現狀 永寧宮其他遺址,多已難尋,小兒冢早就是斜陽芳草不知去處,鐘樓庵、鼓樓也湮沒在了城市建設改造的大潮之中,古老的銅鐘於一九八二年被列為江蘇省重點保護文物,移駕到了古光孝寺天王殿前,還伴佛音,“楊家威令洪聲傳”,見證著這段塵封往事千百年的相延流傳。
周岙鄉的源口大橋風姿、古永寧漫水橋、人間瑤池;西岸鄉的龍井、龍井寺、龍亭、紙山風光;澤雅鎮的貓兒嶼、龍空石橋、崎雲泉、七重岩古樟、天下第一珠、觀音閣、寂照禪寺、南斗銀潭、半嶺瀑布、麻芝川的百丈漈(高度為150米)、西山四瀑;金坑峽的石蠟燭、關剪門、石拱橋;七瀑澗的深籮漈、鱷魚潭、青蛙瀑...
《淡庵》是明代詩人姚綬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尋君秋色里,煙雨舊柴扉。婦具盤蔬出,童攜市酒歸。彈琴忘巧拙,得句學陶韋。笑指溪頭水,交情似爾稀。作者簡介 姚綬: 明浙江嘉善人,字公綬,號谷庵,自號仙痴,晚號雲東逸史。天順八年進士。授監察御史。成化初為永寧知州,解官歸,築室名丹丘,...
河南禪院,始建於晉唐年間,原名“永寧庵”,歷經滄桑,適至明代,已是牆倒垣塌,香火寥落。適於其時,有一河南周氏商人,途經“永寧庵”,在觀音菩薩像前許下“重建廟屋,再塑金身”之願,數年後,周氏大發,故出資重建。民眾因周氏系河南人,故稱河南廟。據楊舍堡城志稿載:“河南禪院在六保橫河北岸,明季...
永寧庵原名叫順宮,位於文斗村下新厝自然村,始建於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9年),明成八年(1410年)村民集資重修順宮並改名為永寧庵,即永吉安寧之意,清乾隆即位(1736年)永寧庵被列為南安三十七都都宮。文革後,旅居印尼、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海外僑親集資重建,大殿為硬山式石木結構,燕檐翹脊,面闊三...
民國35年(1946年)8月,私立求實初級中學創辦,時校址湖塘中街永寧庵,後遷址武宜路。1954年4月,籌建求中牛塘分部;同年9月,正式上課,後併入本部。1956年,改為公辦學校,更名為武進縣湖塘橋初級中學。1959年,增設高中,更名為武進縣湖塘橋中學。1960年,高中停辦。1971年,恢復為完全中學;同年8月,淹城中學...
善修和鄉賢蔡恢揚先後南渡菲律賓發動募捐,得到旅外僑胞和當地善信的大力支持。光緒十一年正月初六動工興建寺廟,光緒十五年竣工,建有大雄寶殿、土地宮和戲台。供奉觀音“佛祖”,並塑佛像28尊,命名為“梅福庵”。從此,南海觀音神駐永寧,梅福春風長拂鰲城。1997年,有住庵菜姑2人。梅福庵又名梅岑禪院,原為道觀...
永寧村 Yongning Cun 駐地杜家場。373戶,1629人。在祝家場北0.6公里處。東依丈古浜,南毗祝場鎮,西、北連慶雲鄉。以舊有永寧庵得名。解放初建政為華光鄉永寧、劃古兩個行政村。1956年與祝場村的部分和安樂村的安樂代表區合建為安樂高級社,屬祝場鄉。1958年改建為安樂大隊。1961年原永寧、劃古兩個...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時敏初級國小(私立)創辦,位於湖塘中街永寧庵。民國2年(1913年),學校改名“定西第一初等國小校”,是年有學生65人。民國9年(1920年),學校課本改為白話文,並開始注重字母和國語在教學中的運用。民國15年(1926年),學校被國民政府改為公立,是年有學生210人。民國17年(1928...
曾主吳江華嚴寺、周莊永寧庵。葬於徽州黃山丞相原雲谷監院。與葛芝等友。精內典,工書有文名。編次《戒法》,著有《華山紀勝集》《擊築餘音》《諸方語錄》《檗庵別錄》《魚山剩稿》《魚山疏稿》《壬癸罪狀》《年譜》《示眾語》等。人物生平 熊開元,字玄年,號魚山,湖廣嘉魚陸溪口人,生於明萬曆二十六年...
分“渡頭”與“碼頭”兩種功能,碼頭可停靠大型航船,岸上有渡亭,亭旁與古渡文化同氣息的“永寧古庵”。渡頭石級全部用長2.5米,寬0.5米厚約20厘米的條石砌成,從岸上逐級下伸至江心,總長30米。碼頭石砌用條石築砌,長約30米,為一般渡口所少有。價值:青林渡古人類從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到城山渡,到鸛...
永寧庵 天封塔 天童寺 阿育王寺 水鄉路橋 書院橋 駾馬橋 黃公橋 皎溪橋 宏濟橋 白雲橋 白岩橋 福泉橋 永濟橋 夾田橋 二眼辭 惠明橋 太平橋 朱家渡橋 達蓬橋 天戲亭橋 尚源橋 東崗磁 迎春橋 雙邑橋 會龍橋 泮池橋 五龍橋 運河橋 四明山鎮東橋 光溪橋 西門廊撟 彩虹橋 五鄉禊橋 萬安橋 通濟橋 ...
1906年,本地人江潤岩,顧朴人等創辦二等國小堂——時敏初級國小(私立)。座落於湖塘中街永寧庵內,面積510平米,40名學生。實施晚清政府“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教育宗旨。1913年(民國二年)湖塘地區改名為定西鄉,學校改名為“定西第一初等國小校”65名學生。1920年學校課本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注音...
而泰順《分疆錄·鄉逸傳》有:“林伯禮,杞孫,字正大,號隨庵,喜讀書,尚吟詠,為禮能文,隱居不仕。”根據葉適《水心文集》卷七《林敬之輓詞》,可知林正大辭去教職,居住在新河街,專研孟子,身後淒涼,卒時當為《永寧志》剛成之時,即嘉定九年(1216年)。薛師石亦有《挽林敬之》云:“閉門常讀《易》...
薦福寺,南北跨唐長安城安仁坊、開化坊,後以小雁塔為中心全部遷至安仁坊範圍內(今西安市永寧門外友誼西路),始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是高宗李治駕崩百日後,皇室族戚為其獻福而興建的寺院,故最初取名“獻福寺”。天授元年(690年)改為“薦福寺”;神龍二年(706年),擴充寺廟為譯經院,成為繼...
華嚴寺位於雙壟尖,海拔364米,北面緊鄰永寧山最高頂,也就是石門最高頂,海拔422米。羅浮雙塔重建者林壺峰墓西側就是華嚴寺三進建築的地基遺址。寺基西側是水坑,下注華嚴岙水庫,俗稱中庵坑。水庫區原來還有一座廟宇,俗稱下庵基。上庵基在更高處的山坳,接近雙壟村。明代羅浮隱士林蒙曾經修建上庵五間,在文化...
南京雨花台畔乃著名的佛教聖地,史上僅甘露寺、高座寺、天界寺、永寧寺、能仁寺、普德寺、安隱寺、寶光寺等寺庵就達20餘座,江南第二泉在雨花台東崗,晉代原永寧寺內,因寺而名永寧泉。永寧寺雖然不復存在,但其泉眼尚存,南宋時,陸游曾登雨花台游永寧寺,見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備加讚賞,品其為“二泉...
北魏的永寧寺是當時著名的寺院之一,由皇室建造,該寺的主體部分由塔、殿和廊院組成,採取中軸線對稱布局,中心為三層台基上的九層方塔,塔北建佛殿,四面環繞圍牆形成矩形院落。院落的東、南、西三面中央開門,門上都建有門樓。院北是較簡單的烏頭門。僧舍等附屬建築在主體建築的後面和西側。寺牆四角建角樓,...
永凝鄉,1930年 設 立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由永寧鄉改名而來,永寧,即:永保平安。歷史沿革 其前身為柯東鄉,民國十九年(1930年)時稱永寧鄉,1940年改名為永凝鄉。1956年2月至1966年5月,曾因鄉、公社多次變更,先後稱作紅旗公社七大隊、滸山公社永凝管理區、永凝公社等累計10年。1966年6月,慈谿縣...
黃墩子 黃墩子,以其姓氏聚集地和標誌性地物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莊裡黃姓居民居多,且村中有個大土墩,故而得名黃墩子。歷史沿革 1958年10月屬永寧大隊;1983年4月體制改革,大隊改村,屬永寧村;2008年行政區劃調整,隨永寧村併入千佛庵村。現已廢止。
元大德三年石碑,還刻有:岳陽縣上郅村清真庵;洪洞縣永寧村褀真庵、李堡村虛寂庵、程村穀神庵、北李村永真庵、東靳村清溪庵、柏壁村混元觀;臨汾縣石門峪穀神庵、黃道村祺神庵、席坊村雲溪庵;趙城縣郇堡壘祺雲庵;太平縣候村玄真庵;曲沃縣王村翠嶺庵等名的銘文。傳說 據說此觀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曾作為高...
屬於這時期的佛寺遺址尚未發現,但可從《洛陽伽藍記》記述的北魏洛陽永寧寺推知大概。此期佛寺數量不多,西晉首都洛陽周圍也只有40多所。南北朝至五代(約4世紀中葉至10世紀中葉) 這是佛教在中國的鼎盛時期。佛教為統治者所信仰,許多僧徒成為權勢者,擁有政治影響和經濟實力,佛寺的數量和規模都大大超越前代。南北...
天啟三年(1623年),朱燮元為徹底剷除奢氏,召集諸軍,自長寧連破麻塘坎、觀音庵、青山崖、天蓬洞諸砦,與秦良玉所部合兵直取永寧。在土地坎擊破奢寅,追擊至老軍營、涼傘鋪,殺樊虎。又窮追於橫山,入青崗坪,直抵永寧城下,一舉攻克,降服叛軍兩萬人。同時,副總兵秦衍祚等也收復遵義。奢崇明父子逃入紅崖大...
初為軍屯,宋後為陳、倪、周、謝諸姓聚居地,屬永寧鄉永福里,元明清屬二十七都,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三聯鄉。1950至1957年,先後屬五區、涵坂區、七區、池店區。1961年6月,蘇厝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撤銷,成立陳埭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駐地陳埭四境。1980年11月,陳埭人民公社革委會改稱為陳埭人民公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