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都督

永安都督

蜀漢政府在吳國和蜀國邊境設定的戍衛重鎮,是蜀漢政府在吳蜀邊境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其最高統治長官就是永安都督,除此之外,蜀漢政府還設定了庲降都督、漢中都督和江州都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荊州被東吳大將呂蒙偷襲,關羽敗亡,荊州歸東吳所有。永安(今重慶奉節縣)處於蜀吳邊界上,戰略地位逐漸顯現出來。蜀漢章武二年(222年,此時劉備稱帝),劉備率軍伐吳失敗,被吳國大將陸遜擊敗,潰退永安,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劉備修建永安宮,常駐於此,直到過世。李嚴諸葛亮劉備託孤重任,鑒於永安重要的戰略地位,置都督,李嚴擔任第一任永安都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安都督
  • 外文名:Yongan governor
  • 功能:戍衛重鎮
  • 類型:最高軍、政機構
  • 出處:《三國職官表》
職能,都督,

職能

據清人洪飴孫《三國職官表》所載,蜀漢有漢中、江州永安、關中、庲降等都督,除關中都督乃遙置虛設外,其餘都督都有明確的防守職責。而永安都督是與庲降都督、漢中都督、江州都督為蜀漢政府常置的四個鎮戍都督之一,主要承擔著防禦敵人入侵的重要任務,初期由蜀漢皇帝劉備親自駐守。永安都督治理範圍主要是巴東郡,漢中都督治理範圍是漢中郡與武都郡,庲降都督治理範圍南中七郡,江州都督治理範圍是巴郡。
漢末劉璋設定巴東郡,治魚腹縣劉備率軍東征失利退至巴郡,修建永安宮,改魚腹為永安縣劉備在此駐軍與東吳設定的西陵郡對峙。劉備東伐之後,三國鼎立,但是蜀漢以一州之地抗魏國和東吳,國小勢微,所以在巴東郡設定永安都督對防禦東吳意義很大。首先,永安劉備東伐前即是蜀吳對峙的前沿,是蜀原有領土,守住永安可保證蜀吳戰前的邊界狀態,不至於一番勞師新土未得,舊土復喪;其次,永安擁有天險,對下游來說易守難攻,如果永安不保,吳軍就可溯江而上,直達蜀漢腹地,蜀漢將重蹈劉璋覆轍,所以劉備必須堅守永安。
隨著蜀吳的互使,兩國逞和好勢頭,但對政治家來說,這都是暫時的。永安關涉蜀漢的安危,其防禦作用尚不牢固,孫吳大軍雖撤軍,但僅是“收兵還巫”。(《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更讓劉備不放心的是已成為東吳砥柱重臣,使其倍受“折辱”的陸遜,以輔國將軍,領荊州牧的身份親鎮西陵。所以在劉備晚年,他還不能回成都,一邊留守,一邊思考在自己身後永安的防守問題。最終,已成為蜀漢政壇上僅次諸葛亮的重臣李嚴受到劉備的賞識。劉禪繼位之後,李嚴出任蜀漢第一任永安都督,從此,永安—蜀漢的東大門,由永安都督防守

都督

1、李嚴(任期:223年—226年)
李嚴年輕時即以才幹著稱,受到荊州牧劉表的器用。曹操率軍南下,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李嚴入蜀投靠了益州牧劉璋,被委以成都令。劉備入蜀,出任犍為太守。太守任內(214年—222年),鎮壓了豪族馬秦、高勝等起事,使蜀土轉危為安,又及時撲滅越嶲郡少數民族首領高定的叛亂,其能力非凡。另據羅開玉先生的研究,李嚴劉備稱帝製造了強有力的輿論氛圍,最終受劉備器重,與諸葛亮同為顧命大臣,諸葛亮也評其“部分如流,趨舍罔滯”。(《三國志·蜀志·李嚴傳》)
2、陳到(任期:226年—?年)
陳到,字叔至,汝南人。陳到劉備的荊楚宿將,統領劉備的精銳部隊,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並有“統時選士,猛將之烈之譽。李嚴鎮守永安時,擔任護軍。後來李嚴為江州都督,陳到接任為永安都督。
3、宗預(任期:?年—258年)
建安中,隨張飛入蜀。諸葛亮輔政,選為主簿,遷參軍右中郎將。後又任侍中、尚書、屯騎校尉等職,分別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延熙十二年(249年)使吳,不辱使命,加強了蜀吳友好關係,深受孫權敬待,歸來後拜征西大將軍,賜爵關內侯。景耀元年(258年),以疾還成都,任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三國志·蜀志·宗預傳》)
4、閻宇(任期:258年—263年)
據史書記載,閻宇“宿有功乾,於事精勤”。(《三國志·蜀志·馬忠傳》)延熙末年,曾任庲降都督。景耀元年,接宗預永安都督。炎興元年(263年),魏伐蜀,被召回成都。
5、 羅憲(任期:263年—蜀亡)
羅憲少時師從大儒譙周,即是文學有名。歷任太子舍人,太子庶子,尚書吏部郎,宣信校尉。不久以宣信校尉身份兩次使吳“吳人,稱美焉”。(《三國志·蜀志·霍峻傳》注引《襄陽記》)閻宇還成都,出任蜀漢最後一任永安都督,未幾,蜀漢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