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吉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
- 下轄地區:9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32
- 郵政區碼:748121
- 地理位置:隴西縣東南部
- 面積:91.9平方千米
- 人口:8322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隴西站
- 車牌代碼:甘·J
行政區劃,地區代碼,歷史地理,農業發展,脫貧工作,防災工作,
行政區劃
1956設年為永吉鄉,1958年併入文峰公社,1961年分設永吉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91.9平方千米,人口8322人(2017)。316國道過境。轄何
家門、河口、草灘、蘆子峴、姚家溝、尖山、桃花、金龍、直溝、許家灣10個村委會。
地區代碼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今農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1]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永興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2]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直溝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3]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姚家溝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4]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草灘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5]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何家門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6]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許家灣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7]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尖山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8]
- 甘肅省隴西縣永吉鄉河口村民委員會[621122206209]
歷史地理
所在縣域隴西是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路橋的必經之地,面積91.9平方千米。她以悠久的歷史彪炳於華夏文明史冊,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為隴右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甘肅省最早的省會。
隴西是全國地道藥材的重要產區之一,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素有“千年藥鄉”之稱。全縣共有各類中藥材資源313種,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連續5年穩定在26萬畝以上,其中黨參、黃牗紅牘芪、柴胡等地道中藥材面積占中藥材種植面積的90%左右,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文峰、首陽兩大藥材市場年交易達10萬噸以上,交易額超過5億元。上海考察團在認真考察了當地的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後,將隴西縣作為上海的中藥材種植基地。
這裡鐘靈毓秀,人文薈萃。古建築威遠樓雄居
縣城中心,聲聞四達;省級森林公園仁壽山亭台樓榭,風景秀麗。天下李氏源於隴西,“隴西堂”聞名海內外。?這裡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東達古都西安,西臨省會蘭州,隴海鐵路縱貫東西,寶蘭二線橫跨境內,定隴公路建成使用,連霍高速穿境而過,多條國、省公路與鐵路在“旱碼頭”文峰鎮交匯,成為連結周邊數十個市州縣的交通樞紐。 秦置隴西郡,漢設襄武縣,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隴西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還一度成為甘肅省最早的省會,是隴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下下李氏源於隴西,歷代英才輩出,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方興未艾,分別於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舉辦了“隴西李氏文化全國研討會”、“隴西李氏文化旅遊觀光節”和“隴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國研討會暨西部大開發隴西經貿洽談會”。隴西將成為凝聚中華文化的重點縣之一。
農業發展
2008年,該鄉作為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推廣的示範點,在全鄉幹部和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覆膜面積4800畝,建成600畝連片核心示範區1個,300畝連片重點推
廣區3個;全鄉共累計投放地膜24噸,其中省上補貼6噸,縣上配套4噸,民眾自籌14噸;同時配套下播優質籽種9600公斤,其中政府補貼600公斤,民眾自籌9000公斤。玉米長勢良好,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充分發揮了集雨、抑蒸的優越性,民眾從事實上真正嘗到了甜頭,為進一步擴大規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是早作農業上的一項帶有突破的創新技術,集膜面集雨、覆蓋抑蒸、壟溝種植技術為一體,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將地面蒸發降到最低,特別對10 mm以下的降雨能夠有效攔截,使其就地入滲於作物根部;集雨、抗旱、增產效果十分顯著。一般較半膜平鋪玉米增產32.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l.7%,耕層土壤水分含量提高39.9%。 為了進—步提高全鄉旱作農業栽培技術水平,組裝集成現有成熟的、有推廣套用價值的抗旱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等各項綜合套用技術,提升全鄉旱作農業的整體水平,提高旱作農業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永吉鄉作為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推廣的示範點,在全鄉幹部和廣大民眾的努力下,成功完成覆膜面積4800畝,建成600畝連片核心示範區1個,300畝連片重點推廣區3個;全鄉共累計
投放地膜24噸,旱作農業的核心是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在主推全膜雙壟溝播栽培的同時,必須配套秋覆膜和開春頂凌覆膜保墒集雨技術。全鄉大面積推廣秋覆膜和開春頂凌覆膜技術,其中秋覆膜面積達到 1200畝,開春頂凌覆膜面積2800畝。
重點推廣適宜乾旱地長的中晚熟、糧飼兼用型優質玉米品種。鄉政府積極聯繫縣農技中心和縣種子管理站引進試驗優良品種,準備在500畝核心示範區種植優良玉米種子豫玉22號、鄭單58、吉單26l等。各村要在縣農技部門和鄉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在海拔l800m以下選用中晚熟品種,在海拔1800—2000m 選用中晚熟品種,如豫玉22、鄭單958等,2000—2100 m選用中早熟品種,如酒試20、688和金穗系列等品種。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及培肥地力技術,肥料施用以農家肥為主,化肥施用本著底肥重磷、追肥重氮的原則進行,防止玉米苗期徒長和後期正常生育。一般畝施優質農家肥 5000 kg左右。化學肥料按純N 10kg—l2kg, P2O5 8kg—10kg,K2O 5kg—10kg,ZnSO4 lkg—1.5kg或玉米專用肥80kg、結合整地全田施入或在起壟時集中施入窄行壟帶內。 深松耕可以達到疏鬆土壤,打破梨地層,增加土壤蓄水能力、製造人工地下水庫及促進作物根系發育的作用。首先選用抗旱、抗病品種。其次要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綜合及時防治,注意控制和防治玉米瘤黑粉病,馬鈴薯晚疫病等病蟲害。
脫貧工作
針對永吉鄉貧困偏遠,信息閉塞,業餘生活單調的局面,鄉政府積極協調,爭取到縣委宣傳部扶貧電視機29台,鄉黨委鄉政府研究決定,將這些電視發給各村最
貧困的農戶,讓他們通過電視新聞、節目了解世界,開闊眼界,提高認識,為農民民眾搭建對外溝通的信息橋樑。 貧困人口脫貧困難,除了本地的自然環境惡劣、經濟落後與貧困人口自身的素質也密切相關,思想落後,信息匱乏,缺乏技能一直是主要的制約因素,面對嚴峻的形勢,如何改變民眾的落後思想,是扶貧思想工作的關鍵。永吉鄉立足於實際,從貧困人口容易安於現狀,恐懼外界的思維特點出發,通過電視讓他們開闊眼界,提高認識,樹立“走出去”的思路,是永吉鄉信息扶貧的立足點和切入點,逐步實現以信息化支農、惠農、富農。
防災工作
永吉鄉在鄉黨委、鄉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抗震救災為抓手,全面統籌工作。為了進一步靠實全鄉防震減災工作責任,經鄉政府會議研究決定,明確各村、鄉屬各單位的防震減災第一責任人,靠實責任。由於永吉鄉在地質構造上屬於祁連山褶皺系的中間隆起帶南緣,地質構造複雜,植被覆蓋率低,地質災害比較頻繁。為了有效的防止地質災害,最大限度的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永吉鄉結合實際,制定了《2008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從組織上、制度上保證了抗震應急預案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