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雙塔

水西雙塔

水西雙塔,坐落在安徽省涇縣城西2公里水西寶勝寺左右兩側,這裡地處涇水(古稱賞溪)以西,故稱“水西”。古代這裡是佛教勝地。

水西雙塔,一為大觀塔,一為小方塔。水西雙塔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身,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代表作。

2001年,水西雙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西雙塔
  • 地理位置:安徽省涇縣境內
  • 開放時間:9:00-17:00
  • 建設時間: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
  • 相關文獻:《寧國府志》、《涇縣誌》
  • 所處時代:宋
  • 編    號:314-120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建凌岩寺,唐宋時又多次修復,改名為寶勝禪寺。唐代開始造塔,唐宋以後又有取李白詩意而建的青霜閣、煙雨樓、濺玉亭、雲錦堂等亭台樓閣和一座水西精舍書院。
水西雙塔水西雙塔
大觀塔,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又因始建於北宋崇寧年間,故又稱“崇寧塔”。
小方塔,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故又稱“紹興塔”。

遺址特點

大觀塔
大觀塔,屬樓閣式磚塔,八面七層,高45米,底層直徑12米,壁厚3.5米。每面均有磚圈拱門,層層用疊澀法砌出短檐,檐下用磚做成斗拱,每層出檐雙層,磚塊錯落有致,形成工整典雅的圖案。層與層之間的轉角處用半圓形磚砌成半圓柱,整個塔體顯得和諧、壯麗、挺秀。此塔造型獨特。塔體厚重,八面八角,上下7層收分不明顯。
大觀塔大觀塔
小方塔
小方塔,位於寶勝寺右邊因塔身呈正方形,塔體較近側的大觀塔為小,故得此名。又因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故又稱“紹興塔”。該塔為樓閣式磚結構,7層四面,底層直徑3.5米,高21.3米。第1層南北兩面塔壁嵌有石刻佛像,佛像北面為浮雕佛光。
小方塔小方塔

文物遺存

石刻
1991年,文物部門對大觀塔進行了測繪,在第2層屋子第7層內外壁發現鑲嵌的宋代石刻36方,其中有宋政和五年(1115年)“南堂居士”包整等人的長篇石刻,《涇縣誌·金石》篇評述說:“語言鄙俚,然較之北魏龍門、唐岱嶽觀造像諸碑大略相等”。在第6層內壁處一方碑文記載:“……寶勝禪寺院造釋迦舍利塔一座十三層,為諸眾生作歸依處,……政和六年三月望日”。從這段碑文推測,該塔造型粗壯敦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碑計畫建造13層,由於北宋晚期戰事頻繁,社會經濟蕭條,以致建造到第7層就沒有繼續建造了。其它還有一些石刻記載了當時善男信女們捐財祈福的情況。
水西雙塔水西雙塔
記事碑
小方塔第1層上還嵌一小方記事碑,碑文記載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三月涇縣梅權及其全家舍錢建塔情況。據清《涇縣誌》載,塔上還有10多方義輸碑文和佛經刻石。

研究價值

水西雙塔是安徽省宋塔中體量最大的磚木混合式塔,其斗拱的法式牲體現了宋代典型的官式建築風格。兩塔不論從平面、外觀結構,還是建築細部等手法都反映了宋代建築特徵。是研究皖南地區宋代佛教及其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1981年9月,水西雙塔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水西雙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國家文物局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出資80萬元正對雙塔進行全面維修。
2018年7月,國家文物局批覆文物保函〔2018〕712號,關於水西雙塔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涇縣寶勝禪寺建設整治項目的意見。

歷史文化

碑文記載
大觀塔造型獨特,塔體厚重,八面八角,上下七層卻看不出收分,近似圓柱體。此塔內外壁鑲嵌大小石刻36方,其中在六層內壁處有一方碑文記載:“……寶勝禪院建造釋迦舍利塔一座十三層,為諸眾生作歸依處……政和六年(1116年)三月望日”。從這段碑文中可以看出,古塔原先計畫建造13層,由於北宋末期戰爭頻繁,財力有限,以致造到第七層再也沒有力量繼續建造了,所以留下了上下一樣粗細的下半截寶塔,從對塔頂的考察情況來看,這種原因更加明顯,塔頂是磚砌穹隆式用疊澀法草草收頂,做工極其草率,前面提到的塔剎被太平軍所毀,尚不確切。清嘉慶《涇縣誌》的水西風光圖上所繪的大觀塔,就沒有塔剎,只是在塔頂畫上一蓬樹枝丫,所以有人推測,該塔在它誕生時可能就沒有古剎,也許是當時建造者以便留給後人繼續建造的緣故。
水西雙塔碑刻水西雙塔碑刻
縣誌記載
小方塔小方塔
大觀塔又稱崇寧塔。清《涇縣誌》記載:“寶勝禪寺前塔為崇寧塔,大觀時建,意其肇始於崇寧而成於大觀故也。”其實這兩座塔並不是成於大觀,而是成於政和與重和之間,但它在崇寧就開始醞釀、籌備,終於在大觀二年(1108年)開始動工,政和六年(1116年)才建造到第六層,歷經3個朝代,十幾年時間,中途又不乏停停建建,可見建造這座寶塔是極其艱難的。到了南宋,國力更加衰弱,社會經濟更加蕭條,當地人無力繼續完成這座塔惻果繼續建造上半截寶塔其工程量大大超過下半截寶塔的工程量),甚至塔剎也沒有安裝,但是出於對佛教的虔誠與信仰,加上寺廟建築布局的需要,當地人只好量力而行,建造了左邊的一座小方塔。當然,這裡也不排斥另一種可能就是這座小方塔的建造者是佛教中的另一支組織。原來這裡有一座寺廟稱崇慶寺,小方塔就在該寺後。古時涇縣寺廟眾多,大多數廟有寶塔,根據有寺就有塔的習俗,所以崇慶寺建造了小方塔。儘管小方塔不論其體積、規模。造價,還是建造技術都比大觀塔簡單得多,但是它所反映的佛教思想卻是一致的。此塔為正方形,底層外邊長3.5米(僅比大觀塔的壁厚略寬一點),第一層南北兩面塔壁嵌有石刻佛像,佛像背面為浮雕佛光,塔上有十數方義輸碑和佛經石刻。
古代傳說
原來這裡是一座快要成精的蜈蚣山,蜈蚣成精後,涇縣就要出現三斗五升芝麻官,也就是每一個涇縣人都能做官,當時的知縣是外鄉人,出於妒忌等原因,害怕蜈蚣成精,便請來外地巫師破法,在蜈蚣山的頭部建造一座大寶塔,尾部建造一座小寶塔,將蜈蚣精定死,以致後來涇縣人出來為官者寥寥無幾。顯然,這是當地人編造出來的神話故事。但是,這兩座寶塔的建造與當時佛教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早在北魏永平元年(508年),這裡就建了一椽大廟,稱凌岩寺,唐代上元元年(674年)又復修,稱天宮水西寺,唐代高僧黃櫱禪師曾在此住持,可謂香火盛極,成為江南負有盛名的佛教聖地,這裡的寶勝大殿也就成為佛教的主要活動場所。宋代的這兩座寶塔就建在寶勝禪寺左右兩側,目的顯而易見是為“諸眾生作歸依處”。這兩座塔的義輸碑文詳細記載了當時善男信女們捐財祈福的情況。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城西水西白雲山東南麓。
水西雙塔
開放時間
9:00-17:00
交通信息
皖贛鐵路複線和宣杭鐵路,318國道,275國道貫穿全境。市內可乘坐計程車前往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