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從經濟學角度研究治水之道,在張五常的“經濟解釋”、諾思的“新經濟史觀”和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基礎上,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傳統理論框架與環境和資源經濟學、交易成本經濟學、產權經濟學以及企業理論的嶄新進展,重新演繹並發展了“治水派”學說,構建了“水權科層概念”模型,發展了關於水權結構的經濟學理論,回答了中國水權改革面臨的緊迫問題,對當代中國的水管理政策實踐有重要參考價值。
本書由治水到治國,還解釋了中國科層國家治理結構的內性,不僅是一部關於水權問題的專著,也是一本了解中國國家治理邏輯和中西文明差異的優秀讀物。
目錄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2 問題提出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組織結構和敘述方式 1.5 重要術語辨析和界定 2 治水的科層結構 2.1 新制度經濟學的組織理論回顧 2.2 治水的含義及其產出 2.3 治水結構 2.4 治理結構的選擇模型 2.5 中國治水科層結構的起源 2.6 治水結構與國家治理結構 3 水權的科層結構 3.1 關於水權含義的討論 3.2 自然資源產權結構的理論回顧 3.3 自然資源產權科層理論的評述 3.4 描述中國水權結構的科層模型 3.5 水權科層結構之特徵 4 水權結構的經濟解釋 4.1 現代西方產權理論 4.2 水權結構的靜態經濟解釋 4.3 水權結構變遷的動態經濟解釋 4.4 科層結構中引入市場的動力機制 5 黃河流域的水權結構及經濟解釋——古代中國 5.1 黃河流域水資源概況 5.2 古代水權結構變遷概說 5.3 古代水權結構的演變邏輯 5.4 古代水權分配機制變遷的經濟解釋 6 黃河流域的水權結構及經濟解釋——建國以來 6.1 計畫經濟時期的水權結構(1949-1977年) 6.2 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的水權結構(1978-2003年) 6.3 建國以來灌溉用水權分配機制的演變 6.4 建國以來黃河地表水賦權體系變遷的經濟解釋 6.5 現代水權結構運行狀況的實證分析 7 水權與水市場——當代中國案例 7.1 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 7.2 用戶層面的水權交易 7.3 社團層面的水權交易 7.4 地方層面的水權交易 7.5 更高級的水市場形式:水銀行 7.6 初始水權的市場化分配 7.7 案例研究的總結性評述 8 結論和展望:中國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取向 8.1 本項研究的基本結論 8.2 中國水權結構的變遷趨勢 8.3 改革戰略和政策建議 8.4 結語:治水的挑戰是對治國的挑戰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王亞華,男,1976年生。1994年考入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1996年起在清華大學法律學系輔修法學專業,1999年獲學士學位,被保送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時為21世紀發展研究院)直接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遴選為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新秀”,2004年獲博士學位,畢業論文被評為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曾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掛職,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China)諮詢顧問,赴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訪學。現任職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等研究課題6項,作為業務骨幹完成國家、省部及橫向課題十餘項。已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