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稀達12米;小枝無毛或被絨毛,被爪甲狀鱗片或鑽狀刺毛。
葉紙質或薄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倒卵形、長卵形、稀闊橢圓形,長10-28厘米,寬4-11厘米,頂端短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楔形,稀鈍,葉緣具刺狀鋸齒,稀為細鋸齒,側脈8-20對,兩面中、側脈具鑽狀刺毛或爪甲狀鱗片,腹面側脈內具1-3行偃伏刺毛或無;葉柄具鑽狀刺毛,有絨毛或否。
花序聚傘式,1-4枚簇生於葉腋或老枝落葉葉腋,被毛和鱗片,長1-5厘米,分枝處具苞片2-3枚,苞片卵形,花柄基部具2枚近對生小苞片;小苞片披針形或卵形,長1-5毫米; 花粉紅色或白色,小,直徑7-16毫米;萼片闊卵形或橢圓形,長3-4毫米;花瓣卵形,長8毫米,頂部反卷;雄蕊25-34枚;子房卵形或球形,無毛,花柱3-4,稀5,中部以下合生。果球形,白色,綠色或淡黃色,直徑6-10毫米。
主要變種
台灣水東哥小枝被鑽狀刺毛。葉長卵形,最長達20厘米,寬4-8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具尖頭,基部急尖,葉緣上部的鋸齒較下部的大,側脈8-13對,腹面側脈間具1行偃伏刺毛。花柄的小苞片為披針形;花柱3,稀4,中部以下合生。 產我國台灣。生於海拔300-1700米的闊葉林內。印度、越南、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台灣。
| |
河口水東哥(新變種)鼻涕果、白飯果(雲南) 小枝被爪甲狀鱗片,無毛。葉倒卵形,長13-18厘米,寬5-9厘米,葉緣具細鋸齒,側脈10-14對,側脈間無刺毛。花柄的小苞片披針形或卵狀三角形,長1-1.5毫米,萼片背面疏被短柔毛,邊緣稀具纖毛。花果期6-11月。 產雲南河口、蒙自、屏邊、金屏。生於海拔140-1300米的丘陵、山地林下、溝谷中。模式標本采自河口。
| |
分布範圍
產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印度、馬來西亞也有分布。生於丘陵、低山山地林下和灌叢中。
生長環境
喜生長在陰濕、肥沃的環境。常生於林中溝谷的水邊。在適度隱蔽下方能生長良好,不能忍耐強烈的直射光線,生長期間一般要求有50%~80%隱蔽度的環境條件。他們多生長於林下及陰坡。生於山谷、溪邊或林下陰濕處,平地郊野以至 1700 公尺中海拔之山區森林中,喜歡陰一點的環境,通常長於濶葉林,溪谷兩旁避風且目潮濕地的區域。
栽培技術
選地定植
宜選背陽山坡,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栽種。可利用田邊地角種植,或與豆科植物間套種。
種植前把地全墾,除去雜木樹兜,按4×4尺的株行距挖穴,穴寬1尺見方,深0.8-1尺,每穴施土雜肥10-15公斤,與土拌勻後待種。
選地、整地:水東哥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利用山坡、土坊、田邊、地角栽培。在選好的場地按株行距4-6尺挖穴(土質好距離可大些,否則小些),穴徑一尺,深0.8-1尺,施土雜肥,綠肥或人畜糞水作基肥,土肥勻後待種。
定植宜選在3-4月陰天進行,苗木出土後,要及時栽種,切勿風吹日曬,如運輸較遠,宜用黃泥漿漿根,蓋草保濕,每穴種一株,蓋土、壓實、淋水即可。
田間管理
定植後每年春夏季各中耕除草追肥一次,施入人畜糞、廄肥、堆肥、餅肥等均可。夏季開花前,施磷鉀含量較多的肥料為好,施肥一般在除草鬆土後進行。
果實的著果部位75%以上分布在側枝與新梢枝條,因此部位枝條較為細軟,為避免果實因著果過多而有使枝條下垂或斷裂的情形發生,仍以進行水平棚架整枝栽培為宜。
依一般水東哥栽培方式行田間管理。在與酸味種及秤錘種進行嫁接時,並無嫁接不親和性,因此適合在枝條更新作業的同時,做淘汰換種的工作。
果實的採收,夏期果一般於花後75日,冬期果於花後110日,
果皮色已有臘黃色呈現後開始進行;在果皮色尚未轉黃的階段,其果肉仍未完全退酸且糖度也低,風味較差,因此不宜提前於七分熟前(果皮仍綠時)採收。
品種的氣候適應性良好,除修剪過後,枝葉的萌發期外,全年均可開花著果,果實產期可自7月至翌年3月,長達8~9個月;惟植株的耐低溫性較差,在冬期果發育期間小葉會有卷葉、黃化,甚至落葉的情形,間接影響冬期果的發育質量,因此在冬期果發育期間應事先做好防寒措施。
果實因含汁量多,加上其肉質也細,果棱的硬度稍差,運輸性較弱,在進行裝箱作業時需作好防護措施,同時載運時應更加小心謹慎,避免果實的碰撞擠壓,使果實有較長的貯放期。
由於本品種的果實在進行低溫(0-1℃)檢疫處理時有寒害症狀的針孔狀斑點出現,因此仍以供應內銷市場的需求或進行短距離且不需檢疫的國家外銷(如香港)較為適宜。
病蟲防治
熟腐病
症狀:水東哥接近成熟時,在果實上出現壓痕斑,微微凹陷,褐色。剝開皮層顯出微淡黃色的果肉,病斑邊緣呈暗綠色或水漬狀,中間常有乳白色的錐形腐爛,數天內可擴深至果肉中間乃至整個果實腐爛。為貯藏期重要病害。
病原菌 屬葡萄座腔菌。
侵染過程 病菌借風、雨、氣流傳播以及修剪造成的枝條傷口感染。在20℃氣溫條件下經14~21天潛伏期後侵染果實(即謝花後3周左右開始侵染幼果),在果實成熟期表現症狀。
農業防治①冬季清理果園結合修剪,清除枯枝落葉,減少病菌寄生場所。②幼果套袋謝花後1周開始幼果套袋,避免侵染幼果。藥劑處理從謝花後2周至果實膨大期(5~8月)樹冠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1∶0.5∶200波爾多液或8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3次,噴藥間隔20天左右。
根腐病
症狀 初期在根頸部發生暗褐色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大後生白色絹絲狀菌絲。病部的皮層和木質部逐漸腐爛,有酒糟味,菌絲大量發生後經8~9天形成菌核,似油菜籽大小,淡黃色。以後下面的根逐漸變黑腐爛,從而導致整個植株死亡。
病原菌 蜜環菌屬。
侵染過程 病原以菌絲在被害部位越冬。在貴州省5月開始發病,7~9月是嚴重發生期,10月以後停止發病。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果園時有發生。
防治 ①雨季搞好開溝排水工作,定植不宜過深,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②樹盤施藥在3月和6月中、下旬,用代森鋅0.5kg加水200kg灌根。
蒂腐病
症狀 受害果起初在果蒂處出現明顯的水漬狀,以後病斑均勻向下擴展,果肉由果蒂處向下腐爛,蔓延全果,有酒味,病部果皮上長出一層不均勻的絨毛狀灰白黴菌,後變為灰色。為貯藏期重要病害。病原菌 葡萄孢菌。
侵染過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通過氣流傳播。春季先侵染花引起花腐。果實感染髮生於採收、貯藏過程中。
防治 ①搞好冬季清園工作。②及時摘除病花集中燒毀。開花後期和採收前各噴1次65%代森鋅500倍液。用藥應儘量使藥液著於果蒂處。
葉蟬
症狀 被害葉面,初期出現黃白色斑點,漸擴展成片,重時全葉蒼白早落,樹體衰弱,產量銳減。
生活習性 據調查,1年發生4代,以第4代成蟲在冬季綠肥作物和雜草叢中越冬。4月中、下旬第1代成蟲產卵,卵產於葉背靠近主脈的葉肉內,順主脈呈條狀。第2代成蟲發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全年發生高峰期。
防治 ①選擇抗蟲品種。②加強通風透光。③清除果園內及果園四周的雜草,冬季綠肥及時翻耕回田。
藥劑防治 用40%氧化樂果1∶1200倍液、10%多來寶1∶2500倍液、25%敵殺死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施均有較好防治效果。
吸果夜蛾
症狀 以鳥嘴壺夜蛾和枯葉夜蛾為主。果實近成熟期,成蟲口器刺破水東哥果皮而吮吸果汁。約1周后,刺孔處果皮變黃凹陷並流出膠液,其後傷口附近軟腐,並逐漸擴大為橢圓形水漬狀斑塊,最後整個果實腐爛。
生活習性 1年發生3~4代,幼蟲及成蟲均可越冬,在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形成3個發生高峰期。為害水東哥果實多為第3代成蟲。
防治 ①搞好清園工作。②果實套袋。③用8%糖和1%醋的水溶液加0.2%氟化鈉配成誘殺液誘殺。
蝙蝠蛾
症狀 以幼蟲在樹幹和主蔓基部的皮層及木質部為害。
生活習性 在貴州省1年發生1代,少數2年發生1代。卵在地面或幼蟲在樹幹基部隧道內越冬,第2年4月中旬孵化。初齡幼蟲以腐殖質為食,2~3齡後轉向樹根頸內蛀食,成蟲於8月下旬至9月出現。
防治 ①保護天敵:食蟲鳥、捕食性步甲蟲和寄生蠅等均對蝙蝠蛾發生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清除果園雜草和野生寄主:結合修剪,剪除受害藤蔓燒毀。③人工捕殺:發現樹幹基部有蟲包時,撕除蟲包,用細鐵絲插入蟲孔,刺死幼蟲。④藥劑防治:用50%敵敵畏50倍液滴注或用棉球醮藥液塞入蛀孔內。孔口用濕泥堵塞,毒殺幼蟲。初齡幼蟲活動期在樹冠下及乾基部噴10%溴氰菊酯2000倍液,消滅2~3齡幼蟲。
主要價值
藥用
廣西玉林地區民間用根、葉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作用,治無名腫毒、眼翳;根皮煲瘦豬肉內服治遺精。
食用:果實可當野外救荒野果。
藥用:根煎服,用以治療腹痛、感冒及熱病;嫩芽搗碎用以敷治刀傷、跌打損傷及火傷。
用法用量: 根3~5錢,水煎服。葉研粉調香油或用藥膏外搽患處。
性味歸經:水東哥根、葉:微苦,涼。清熱解毒,止咳,止痛。用於風熱咳嗽,風火牙痛,無名腫,目翳。根皮:用於遺精。
【瑤藥】美登冬:枝葉治風濕骨痛,疥瘡《桂藥編》。
【傣藥】羅傘會:根和莖治療三焦熱盛,口舌生瘡,小便短赤,風熱咳嗽,風火牙痛,泌尿系統結石,黃疸《民族藥志三》。
食用
葉可作豬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