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枇杷(獼猴桃科植物水東哥的根或葉)

水枇杷(獼猴桃科植物水東哥的根或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枇杷,中藥名。為獼猴桃科植物水東哥Saurauia tristyla DC.的根或葉。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疏風清熱,止咳,止痛之功效。用於風熱咳嗽,麻疹發熱,風火牙痛,尿路感染,白濁,白帶,瘡癤癰腫,骨髓炎,燙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水枇杷
  • 別稱:水牛奶、紅毛樹、米花樹、鼻涕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側膜胎座目
  • :獼猴桃科
  • :水東哥屬
  • :水東哥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形態特徵

水東哥又名:白飯木、白飯樹、野枇杷、水濃根、山枇杷、水枇杷、飯水冬瓜。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稀達12米;小枝無毛或被絨毛,被爪甲狀鱗片或鑽狀刺毛。葉紙質或薄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倒卵形、長卵形、稀闊橢圓形,長10-28厘米,寬4-11厘米,頂端短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楔形,稀鈍,葉緣具刺狀鋸齒,稀為細鋸齒,側脈8-20對,兩面中、側脈具鑽狀刺毛或爪甲狀鱗片,腹面側脈內具1-3行偃伏刺毛或無;葉柄具鑽狀刺毛,有絨毛或否。花序聚傘式,1-4枚簇生於葉腋或老枝落葉葉腋,被毛和鱗片,長1-5厘米,分枝處具苞片2-3枚,苞片卵形,花柄基部具2枚近對生小苞片;小苞片披針形或卵形,長1-5毫米;花粉紅色或白色,小,直徑7-16毫米;萼片闊卵形或橢圓形,長3-4毫米;花瓣卵形,長8毫米,頂部反卷;雄蕊25-34枚;子房卵形或球形,無毛,花柱3-4,稀5,中部以下合生。果球形,白色,綠色或淡黃色,直徑6-10毫米。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和山地林緣及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入藥部位

根或葉。

性味

味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疏風清熱,止咳,止痛。

主治

用於風熱咳嗽,麻疹發熱,風火牙痛,尿路感染,白濁,白帶,瘡癤癰腫,骨髓炎,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根煎湯,10-15g。外用:葉適量,研末,香油調或製成藥膏搽。

採集加工

根,全年均可采,葉,春、秋採集,曬乾或鮮用。

藥材性狀

完整葉倒卵狀橢圓形,稀闊橢圓形,長10-28cm,寬4-11cm;先端短漸尖,基部闊楔形,葉緣具刺狀鋸齒;側脈10-26對,下面側脈間具1(-3)行偃伏刺毛;葉柄長1.5-4cm。氣微,味苦、涼。以葉片少破碎者為佳。

相關論述

《廣西本草選編》:“疏風清熱,解毒止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