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嗓管樹(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牛嗓管樹,中藥材名。本品為獼猴桃科植物瀾滄水東哥的樹皮。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功能主治為:①《雲南中草藥選》:散瘀活血。治骨折,跌打損傷,慢性骨髓炎。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止血生肌,散瘀消腫。治骨折,跌打傷,創傷出血,尿淋。③《紅河中草藥》:治癰瘡、無名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嗓管樹
  • 漢語名稱:Niu Sang Guan Shu
  • 別名:撒羅夷、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雲南中草藥選》),野枇杷、大葉杜仲(《紅河中草藥》)。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用法用量,相關配伍,

來源

本品為獼猴桃科植物瀾滄水東哥的樹皮。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

①《雲南中草藥選》:甘微澀,平。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性涼,味酸。

功能主治

①《雲南中草藥選》:散瘀活血。治骨折,跌打損傷,慢性骨髓炎。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止血生肌,散瘀消腫。治骨折,跌打傷,創傷出血,尿淋。
③《紅河中草藥》:治癰瘡、無名腫毒。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4~10米。莖多分枝,枝褐色,中空。葉互生,革質,長圓形,長約30厘米,寬約10厘米,上面綠色,下面淡褐色,邊緣有細鋸齒,側脈達30餘對,近平行,在葉背面突出;葉柄長2~4厘米。花闊鐘形,粉紅色,徑約1厘米;圓錐花序腋生,長30~40厘米。果球形,徑約1厘米,紅褐色,漿果狀,熟時發粘,甜而可食。花期夏季。

分布區域

分布雲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溝邊或密林中。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內眼:煎湯,3~5錢。

相關配伍

治關節脫臼後腫痛:鼻涕果、魚子蘭,同搗爛敷患處。(《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