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養魚技術

水庫養魚技術

《水庫養魚技術》是197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庫養魚技術
  • 作者: 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 出版時間:1975年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頁數:105 頁
  • ISBN:9787534155826
  • 標識號: CN : 16103.22  
內容簡介,技術措施,經濟魚類放養,

內容簡介

水庫養魚技術是一項關於如何養魚的技術介紹,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養魚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技術措施

一、建立攔魚設施
水庫在放養經濟魚類之前,必須在水庫所有的進、出水口建好攔魚設施,並加強日常管理和保養維修,以防發生逃魚事故。水庫攔魚設施,主要有網攔魚設施,電攔魚設施和竹、木柵攔魚設施三種。網攔魚設施它具有攔魚效果好,設備簡單,成本低廉,安裝管理方便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攔魚網的網長和網高均要比攔截處的實際寬度和深度分別增加10—15%,網目大小要因放養魚類大小而定,水平縮結係數一般取0.6—0.7,通常採用打樁式和拋錨式兩種方式安裝固定。電攔魚設施是根據魚感電後能迴避的原理設計的,當魚游向電柵,遇到一定強度的電場,即會受到電的刺激改變自己的游向,而起到攔魚作用。竹、木柵欄攔魚設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但經不起大流量洪水的衝擊、安全性能差,現在很少使用。

經濟魚類放養

1.放養種類的選定。我國大多數水庫中浮游生物數量多,因此,鰱鱅魚是主要的養殖對象,為了充分利用其它餌料資源,還可放養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鯉、鯽和草食性的草魚、鯿魴等。
2.放養魚種的規格和質量。投放水庫中的魚種,如果規格小,入庫後常密集成團游泳,難以吃到餌料,覓食能力差,生長也緩慢,同時它們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力差,易被兇猛魚類捕食,使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響水庫的魚產力,反之,投放魚種的規格大些,上述情況將會明顯的改變,而且放養規格大的生長速度快,但另一方面魚種規格越大,所需生產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據自己的條件,水庫大小、兇猛魚類的危害程度,作適當規定。我國目前對魚種規格的要求一般是:鰱鱅11.5—13.2厘米,草魚13.2—14.8厘米,鯉、魴魚6.6—8.3厘米。投放水庫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遊動活潑、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3.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庫因面積大、水深、庫容大、魚類的生態條件極為複雜而且又很難控制,主要依靠庫內天然餌料進行粗養,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據水庫的營養類型決定。富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110—140尾,其中鰱魚占35—40%,鱅魚占50—55%,草、鯉、鯿等可占5—15%;一般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養80—110尾,其中鰱魚占30—35%,鱅占55—60%,草、鯉、鯿等可占5—15%;貧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50—80尾,其中鰱魚占25—30%,鱅魚占60—65%、草鯉、鯿等可占5—15%。對小型水庫,因其面積小、養魚管理比較方便,水不深、有利於餌料生物的繁殖和魚類的生長,兇猛魚類數量少,易於清除,從事養魚生產可分為“稀放粗養”,和“密放精養”兩種方式。“稀放粗養”方式一般每畝放養13—14厘米的魚種80—100尾,其中鰱魚占40%,鱅占50%,草魚占40%,鯉、鯿魚各占3%左右。“密放精養”式的小型水庫,養殖品種、數量、搭配比例均應根據餌料、肥料的多寡,庫水的營養狀況以及生產者的管理能力來決定,一般主養鰱鱅魚,適當搭配其它魚類,每年每畝放養13—14厘米的魚種300—400尾,其中鰱占50%,鱅占30%,草魚占10%,鯉魚、鯿魚各占5%。
(本文已被瀏覽 407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