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關於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正式發布,生態漁業成為我國湖泊和水庫等大水面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實現大水面生態系統健康維護、水質保護、資源利用和水產品供應的融合發展至關重要。丹江口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庫之一,具有供水、防洪、發電、灌溉、航運、旅遊和增養殖等多重功能,漁業發展必須以保護水質為前提,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本書分析了發展丹江口水庫生態漁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概述了流域經濟社會狀況、庫區水環境和水生生物資源,基於水生生物漁產潛力提出了以魚類增殖為主的生態漁業發展戰略和具體方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水產養殖與水產養殖生態學 1
1.1.1 水產養殖與水產養殖學 2
1.1.2 水產養殖生態學與水產養殖學的關係 2
1.2 水產養殖生態學的發展 3
1.2.1 水產養殖生態學的萌發階段 3
1.2.2 水產養殖生態學的發展階段 3
1.2.3 水產養殖生態學的完善階段 5
1.3 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5
1.3.1 水產養殖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6
1.3.2 水產養殖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10
1.3.3 先輩們的智慧與啟示 13
1.3.4 水產養殖系統的生態集約化 14
1.3.5 迎接綠色養殖新時代 17
1.4 水產養殖生態學的研究方向和特色 19
1.4.1 水產養殖生態學的主要研究方向 19
1.4.2 水產養殖生態學的特色 20
小結 23
第2章 水產養殖生態系統 25
2.1 水產養殖系統的分類 25
2.1.1 水產養殖系統的特點 25
2.1.2 水產養殖系統的傳統分類 26
2.1.3 基於系統能量來源的分類 27
2.1.4 基於系統代謝特徵的分類 29
2.1.5 基於系統的物質收支分類 29
2.1.6 基於生態限制因子的分類 30
2.2 水產養殖生物的主要物理環境 35
2.2.1 水的物理特性 35
2.2.2 水體的光照 36
2.2.3 水溫 39
2.2.4 水體的含鹽量 45
2.3 水產養殖生物的主要化學環境 47
2.3.1 溶解氧 47
2.3.2 pH及其緩衝系統 52
2.3.3 氨與硫化氫 54
2.4 水產養殖生物的生物環境 55
2.4.1 養殖生物的微生物環境 55
2.4.2 養殖池塘食物網結構 56
2.5 養殖水體間生態學差異 59
2.5.1 不同類型水庫的生態效率 60
2.5.2 養殖水體的生態學差異 62
2.5.3 養殖水體的限制性營養元素 65
2.5.4 養殖水體的生態演替 65
2.6 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的生態金字塔結構 67
小結 69
第3章 養殖水體的生產力和養殖容量 72
3.1 養殖水體生產力及其影響因素 72
3.1.1 養殖水體生產力 72
3.1.2 影響養殖生產力的因素 73
3.2 養殖水體生產力評估 75
3.2.1 池塘養殖生產力評估 76
3.2.2 大型水體養殖生產力評估 77
3.3 水體的養殖容量及其影響因素 84
3.3.1 養殖容量的定義 84
3.3.2 影響養殖容量的因素 85
3.4 水體養殖容量的評估 87
3.4.1 海水池塘對蝦養殖容量評估 88
3.4.2 水庫網箱養魚養殖容量評估 91
3.4.3 海灣海帶養殖容量評估 92
3.4.4 濾食性貝類養殖容量評估 93
3.4.5 以營養負荷法評估大水域養殖容量 95
3.4.6 養殖容量評估的模型 96
小結 97
第4章 水產養殖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99
4.1 水產養殖對水質的要求 99
4.2 外源污染物對水產養殖的影響 100
4.2.1 來源於農業和城市排污的營養物質 100
4.2.2 有害水華(赤潮) 101
4.2.3 油污染 101
4.2.4 重金屬 102
4.2.5 有機錫 102
4.3 水產養殖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103
4.3.1 對海流的阻礙及沉積作用 103
4.3.2 營養物質排放 104
4.3.3 化學藥物排放 106
4.3.4 養殖魚類逃逸與外來物種入侵 108
4.3.5 破壞紅樹林 109
4.3.6 對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109
4.3.7 水產養殖與其他用途的矛盾 111
4.4 全球氣候變化對水產養殖的影響 112
4.4.1 全球氣候變化對水域生態系統的影響 112
4.4.2 全球氣候變化對水產養殖的影響 114
4.5 水產養殖與溫室氣體排放 115
4.5.1 水產養殖的直接能耗及碳排放 115
4.5.2 養殖生物捕獲產生的碳輸出 117
4.5.3 養殖水體對碳的封存 117
4.5.4 池塘水—氣界面溫室氣體通量 119
4.5.5 碳匯漁業 122
小結 123
第5章 水產養殖動物的生長 125
5.1 水生動物的生長模式 125
5.1.1 水生動物生長的特點和個體大小 125
5.1.2 水生動物的生長模型 127
5.2 溫度對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的影響 131
5.2.1 水生動物對溫度的適應性 131
5.2.2 水溫對養殖動物生長的影響 133
5.3 含鹽量對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的影響 138
5.3.1 水生動物對含鹽量的適應性 138
5.3.2 含鹽量對養殖動物生長的影響 140
5.4 溶解氧對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的影響 143
5.4.1 水生動物對溶解氧的適應性 143
5.4.2 溶解氧對養殖動物生長的影響 144
5.5 光照對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的影響 145
5.5.1 水生動物對光照的適應性 145
5.5.2 光照對養殖動物生長的影響 147
5.6 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的個體變異 150
5.6.1 影響個體生長變異的因素 150
5.6.2 飼料投餵和放養密度與個體生長變異 154
5.6.3 放養規格與個體生長變異 157
5.7 周期性飢餓後水生動物的補償生長 159
5.7.1 水生動物的補償生長現象和特點 159
5.7.2 周期性飢餓後水生動物的補償生長 160
5.7.3 影響補償生長的因素 162
5.7.4 補償生長的生理生態學機制 167
5.7.5 補償生長理論套用實踐 168
小結 168
第6章 環境因子周期性變動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171
6.1 溫度周期性變動對水生生物生長的影響 171
6.1.1 溫度日周期性變動對大型海藻的影響 172
6.1.2 溫度周期性變動對水生動物的影響 172
6.2 鹽度周期性變動對水生生物生長的影響 180
6.2.1 鹽度周期性變動對大型海藻的影響 180
6.2.2 鹽度周期性變動對對蝦的影響 181
6.3 周期性乾露對大型海藻生長的影響 182
6.4 光照周期性變動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184
6.4.1 光照周期性變動對孔石蓴的影響 184
6.4.2 光照周期性變動對對蝦的影響 186
6.4.3 漸變光照時間對虹鱒的影響 187
6.5 水中Ca2+和pH周期性變動對對蝦的影響 188
6.5.1 水環境Ca2+濃度波動對對蝦的影響 188
6.5.2 pH變動幅度對凡納濱對蝦的影響 189
6.5.3 pH變動周期對對蝦的影響 190
6.6 營養因子周期性變動對對蝦生長的影響 191
小結 192
第7章 養殖水質的生物調控 194
7.1 水域生態系統的生物操縱 194
7.2 浮游植物的生產及其限制因子 197
7.2.1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97
7.2.2 影響浮游植物生長的理化因子 198
7.2.3 養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 201
7.3 大型海藻營養吸收動力學 202
7.3.1 大型海藻的營養需求 203
7.3.2 鐵限制對大型海藻的影響 204
7.3.3 大型海藻對氮的吸收動力學 205
7.3.4 大型海藻對磷的吸收動力學 210
7.3.5 大型海藻對養殖水質的淨化作用 213
7.4 大型海藻與微藻的相互作用 214
7.4.1 大型海藻與微藻的營養競爭 215
7.4.2 大型海藻對微藻的克生作用 218
7.5 濾食性貝類和濾食性魚類的攝食 221
7.5.1 濾食性動物攝食的測定 221
7.5.2 濾食性動物的濾食能力 224
7.5.3 濾食性魚類的攝食節律和對食粒的選擇性 229
7.5.4 濾食性鰱呼吸與攝食的關係 231
7.6 貝類代謝產物對浮游植物的增殖作用 234
7.6.1 濾食性貝類的呼吸和排泄 234
7.6.2 貝類的代謝產物對微藻的增殖作用 236
7.7 濾食性貝類對水質和底質的影響 237
7.7.1 貝類對養殖池塘水質的影響 237
7.7.2 貝類對養殖池塘底質的影響 240
7.8 濾食性魚類放養對水質的影響 241
7.8.1 濾食性魚類對水質的影響 241
7.8.2 濾食性魚類對浮游細菌的影響 244
7.8.3 放養鰱對水體物質循環格局的影響 245
小結 245
第8章 養殖池塘的底質及其修復 248
8.1 養殖池塘的土壤 248
8.1.1 池塘土壤的特徵 248
8.1.2 池塘土壤與水體之間的離子交換 251
8.1.3 池塘土壤的酸度 252
8.2 養殖池塘的沉降作用 253
8.3 養殖池塘底泥的呼吸作用 255
8.3.1 池塘底泥的好氧呼吸 255
8.3.2 池塘底泥的厭氧呼吸 257
8.4 養殖池塘底泥與上覆水間的氮磷交換 259
8.4.1 底泥與上覆水間的氮交換 259
8.4.2 底泥與上覆水間的磷交換 260
8.4.3 影響底泥與上覆水間氮磷交換的因素 261
8.5 養殖池塘底質的修復 263
8.5.1 物理修復 263
8.5.2 化學修復 264
8.5.3 生物修復 265
小結 268
第9章 綜合水產養殖及其結構最佳化 269
9.1 我國綜合水產養殖的歷史沿革 269
9.1.1 綜合水產養殖的定義 269
9.1.2 我國綜合水產養殖的歷史沿革 270
9.2 綜合水產養殖的基本原理 272
9.2.1 養殖廢物的資源化利用 272
9.2.2 通過互補機制穩定水質 273
9.2.3 通過下行效應調控水質 275
9.2.4 養殖水體資源的充分利用 275
9.2.5 生態防病 277
9.2.6 多生產活動有機結合以提高效益 277
9.2.7 綜合水產養殖中的辯證思維 277
9.3 綜合水產養殖系統的分類 278
9.3.1 養殖種類綜合型 279
9.3.2 系統綜合型 282
9.4 綜合水產養殖結構最佳化的原理和方法 284
9.4.1 綜合水產養殖結構最佳化的原理 284
9.4.2 綜合水產養殖結構最佳化的方法 286
9.5 綜合養殖結構的最佳化 287
9.5.1 水庫綜合養殖結構最佳化 288
9.5.2 池塘綜合養殖結構最佳化 289
9.5.3 海灣綜合養殖結構最佳化 291
9.6 綜合水產養殖的發展 292
9.6.1 綜合養殖模式的集約化水平有待提升 293
9.6.2 研究、推廣、套用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293
9.6.3 規模化發展與第三方認證 293
9.6.4 綜合養殖食品的安全性和海藻銷路 293
9.6.5 對開放水域綜合養殖實施有效管理 294
小結 294
第10章 陸基集約化水產養殖 296
10.1 封閉循環水養殖系統 296
10.1.1 傳統封閉循環水養殖原理 296
10.1.2 現代RAS中的反硝化作用 298
10.1.3 封閉循環水養殖的商業化套用 300
10.2 陽光工廠化養殖系統 301
10.2.1 魚菜共生養殖系統 301
10.2.2 基於沉水植物的SRAS 303
10.2.3 基於微藻的SRAS 306
10.3 跑道養殖系統 307
10.3.1 傳統跑道養殖系統 308
10.3.2 池塘內跑道養殖系統 308
10.4 生物絮團養殖系統 312
10.4.1 生物絮團養殖系統簡介 313
10.4.2 生物絮團養殖系統的水質 314
10.4.3 生物絮團養殖系統水質的調控 316
小結 317
第11章 低洼鹽鹼地池塘養殖 319
11.1 鹽鹼地基塘漁農系統 319
11.1.1 鹽鹼地改良概述 319
11.1.2 基塘漁農系統 320
11.2 低洼鹽鹼地池塘水質和生物環境 322
11.2.1 低洼鹽鹼地池塘的水質特點 322
11.2.2 低洼鹽鹼地池塘的生物 323
11.3 水產養殖動物對鹽鹼的耐受性 324
11.3.1 pH對淡水養殖動物的影響 324
11.3.2 養殖動物對含鹽量的耐受性 325
11.3.3 養殖動物對鹼度的耐受性 325
11.4 水中陽鹽離子對對蝦生長的影響 326
11.4.1 對蝦對水體Na+/K+值的適應性 327
11.4.2 對蝦對水體Ca 2+濃度的適應性 328
11.4.3 對蝦對水體Mg 2+/Ca 2+值的適應性 328
11.5 低洼鹽鹼地養殖池塘水質調控 329
11.5.1 施肥對鹽鹼池塘水質的影響 329
11.5.2 鹽鹼池塘水質改良劑 330
11.5.3 濾食性魚類對鹽鹼池塘水質的調控 332
小結 335
第12章 開放水域魚類網箱養殖 337
12.1 網箱養殖概況 337
12.1.1 網箱養殖的歷史沿革 337
12.1.2 養殖網箱的類型 339
12.1.3 網箱養殖的優缺點 341
12.2 開放海域網箱的養殖容量評估 343
12.2.1 簡單模型評估 343
12.2.2 顆粒物跟蹤模型評估 344
12.2.3 水質數值模型評估 345
12.2.4 綜合數值模型評估 347
12.3 網箱的污損生物及其清除 347
12.3.1 養殖網箱上的污損生物 348
12.3.2 污損生物對網箱養殖的影響 349
12.3.3 網箱污損生物的清除 350
小結 351
第13章 水產養殖動物的保健和福利 353
13.1 水產養殖動物的保健 353
13.1.1 環境惡化與疾病發生的關係 353
13.1.2 環境誘導性疾病 354
13.1.3 養殖魚類保健 358
13.2 養殖水體細菌群落演替與調控 360
13.3 對蝦養殖的生態防病 361
13.3.1 WSSV的傳播途徑 362
13.3.2 對蝦白斑病暴發與環境的關係 364
13.3.3 對蝦白斑病的綜合預防 368
13.4 養殖魚類的福利 370
13.4.1 養殖魚類福利指標 370
13.4.2 魚類福利的評價方法 372
小結 373
第14章 水產養殖生產系統的可持續性 374
14.1 水產養殖系統的多維性 374
14.2 水產養殖的生態足跡 379
14.2.1 生態學效率與生態足跡 379
14.2.2 生命周期評價方法 380
14.2.3 刺參不同養殖系統的生態足跡 382
14.2.4 生態足跡與系統可持續性 385
14.3 水產養殖系統的碳足跡 386
14.4 水產養殖系統的水足跡 388
14.4.1 水足跡及其研究方法 389
14.4.2 不同集約化水平系統的水足跡 389
14.5 水產養殖系統的能值分析 390
14.5.1 能值分析理論 391
14.5.2 三種刺參養殖系統能值分析 394
14.6 水產養殖系統的不確定性和可持續性 396
14.6.1 我國水產養殖發展的不確定性 397
14.6.2 我國水產養殖系統的可持續性 398
14.7 水產養殖系統生態集約化發展 402
14.7.1 水產養殖系統生態集約化方法 402
14.7.2 水產養殖系統生態集約化途徑 403
14.7.3 政策建議和展望 407
小結 408
參考文獻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