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技術史:基於內蒙古黃土丘陵溝壑區的視角》是2012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土保持技術史:基於內蒙古黃土丘陵溝壑區的視角
- 作者:王靜,海春興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2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674352
《水土保持技術史:基於內蒙古黃土丘陵溝壑區的視角》是2012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水土保持技術史:基於內蒙古黃土丘陵溝壑區的視角》是2012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中國水土保持技術的發展歷史悠久,我國黃土丘陵溝壑區是全國先開始進行水土流失調查和治理的區域。其中,內蒙古黃土丘陵溝壑區屬於農...
主要研究領域為土壤學和水土保持學。研究方向為土壤水分虧缺成因及防治對策、礦區生態修復。專家類別 副高級;西部之光 獲獎及榮譽 1. 旱區土壤中物質遷移理論與方法,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陝西省科技廳,2006年,個人排名第5。2. 黃土區農業生態系統中水分與養分遷移及其環境效應,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陝西省...
中科院水保所在延安707平方公里的大範圍內進行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尚屬首次 ,通過試驗示範與研究相結合,植被建設已初見成效,其關鍵的因素是提高了退耕還林中的科技含量,退耕還林中諸多科學問題的闡明,新技術的套用將保障退耕還林的科學合理的實施與健康的發展。陝北黃土高原 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我國黃土高原...
《黃土丘陵溝壑區生態綜合整治技術與模式》是2011年7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洪波。本書可為從事水土保持、生態恢復與重建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員提供參考。內容簡介 《黃土丘陵溝壑區生態綜合整治技術與模式》以半乾旱黃土丘陵溝壑區小流域為研究對象,從流域的整體性出發、遵循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綜合開發的...
(四)羊圈溝小流域水土保持功能變化綜合分析 (五)小結 第五章 黃土丘陵溝壑區植被恢復對土壤碳釋放的影響 一、樣地尺度不同植被恢復物種對土壤CO2釋放的影響 (一)研究方法 (二)不同人工林土壤CO2釋放速率的日變化及季節變化 (三)不同人工林土壤基礎理化性質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變化 (四)不同人工林...
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保持林營造技術規程 《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保持林營造技術規程》是2016年6月1日實施的行業標準。適用範圍 本標準主要適用於我國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保持林的營造。起草單位 北京林業大學。起草人 張志強、查同剛、張曉霞等。
本檔案規定了黃土丘陵溝壑區溝道土地整治及控制工程的術語和定義、原則、總體要求、調查與資料收集、類型及組成、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內容。 本檔案適用於黃土丘陵溝壑區溝道土地整治及控制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起草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
《黃土丘陵區土地利用與水土流失的尺度效應研究》是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利頂、呂昌河。內容介紹 陳利頂、呂昌河等所著的《黃土丘陵區土地利用與水土流失的尺度效應研究》以黃土丘陵溝壑區為研究對象,以土地利用變化與水土流失過程為研究核心,從不同尺度系統研究了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地利用變化的特徵,...
本書全面系統地論述了黃土丘陵溝壑區壩系相對穩定形成過程和成立條件,控制方法和原理,壩系最佳化規劃和建壩時序最佳化設計,壩系水土資源開發利用和可持續運用管理模式;列舉了不同類型區典型小流域壩系相對穩定規劃實例,內容翔實,實用性強;可供從事水土保持和相關專業的科技人員、管理幹部參考閱讀,也可作為大...
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60年科研與實踐 綏德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50年科研探索與實踐 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科研體制改革探討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對科學技術的需求及科技發展思路 梯田工程概算定額編制研究 淺談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副區降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的套用 青海省境內黃河幹流水沙量變化歷史分析 利用TM影像進行土壤侵蝕...
在戈壁、沙漠、沙地、黃土丘陵溝壑區、東北黑土區等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應當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嚴格保護植物、沙殼、結皮、地衣等。第二十條生產建設單位應當加強對建設施工和生產過程的管理,嚴格控制施工生產活動擾動土地的範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減少土石方重複倒運和地表裸露時間,...
並預測了壩系建設的發展前景。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一副區地形破碎、溝壑密度大,是黃土高原水流失最嚴重的侵蝕類型區、打壩淤地是該區防治水土流失、發展基本農田的有效措施之一。《黃土丘陵溝壑第一副區小流域壩系建設理論與實踐》可供從事土高原建設的科技人員、管理幹部閱讀,也可作為有關專院校師生的參考書。
2000-2004年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4.10至今 在清華大學水利系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專業作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9年11月 晉升為副研究員 2005年12月 晉升為研究員 研究領域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 在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土丘陵區坡面淺溝侵蝕過程及其預報模型研究,主持人;(...
《黃土高原溝壑區水資源調控利用技術研究》作者是趙安成,在2006年出版。內容簡介 徑流資源的調控與利用技術是一條既控制水土流失,又解決農業乾旱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可改善農業環境,發展高效農業,創造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是對水土保持內涵的豐富和完善。集水調控理論就是通過對降雨徑進行收集貯存和...
裴金萍, 女,內蒙古阿拉善盟人,生於1962年11月,碩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陝西省工程圖學會會員。人物經歷 1981年7月畢業於甘肅省水利學校,1986年7月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1999年7月在職申請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工程、工程圖學、計算機圖形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講授課程...
2004-2005: 參與國家科技攻關計畫西部開發科技行動項目的子課題“新疆北水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研究”2004-2005: 參與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區域環境效應研究”2002-2004: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項目“黃土丘陵溝壑區景觀格局演變與水土流失機理”2003-2004: 參與中國與比利時弗拉芒...
4、主持國家林業局948項目,2010-4-17、生物緩衝帶荒漠化防治技術體系引進、2010/01-2014/12、70萬元。5、主持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MS0601、黃土丘陵溝壑區小流域土地利用與土壤侵蝕耦合關係研究、2009/01-2011/12、3萬元。6、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0561009、內蒙古農牧交錯區土地利用變化與環境回響機制研究...
主要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景觀生態學及生態恢復的環境效應等方向研究。主要成就 學術貢獻 圍繞“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及其生態服務功能”這一核心科學問題,長期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景觀生態學及生態恢復的環境效應等方向研究,主要學術貢獻有:(1)利用137-Cs示蹤技術和黃淤地壩沉積物解譯了典型黃土丘陵小流域...
水土保持通報 Vol.22, No 3 , 2002 年 6 月 第一作者 黃土丘陵溝壑區不同坡度分級系統及地面坡譜對比 水土保持通報 Vol.22, No 4 , 2002 年 8 月 第一作者 省級國土基礎信息系統的建立——以山西省為例 西北大學學報 1995 年專集 第一作者 DEM 地形描述誤差空間結構分析 西北大學學報 Vol.30, No 4...
《流域泥沙動力學模型》嘗試在區域與流域尺度完成了對包括流域面與河網在內的流域泥沙全過程的基於物理機理的分析與數學模擬,吸收地表水文過程、土壤侵蝕、高含沙水流運動,以及水土保持和流域地貌學等多個學科方向的成果,力求解釋流域泥沙過程中的主要科學問題,為黃河水沙過程預報提供科技支撐。全書分12章。第1章緒論...
[2] 陳天林,丁康,徐學選. 我國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發展過程、功能淺析[J]. 中國水土保持,2016(11):53-54.[3] 陳文媛,張少妮,華瑞,徐學選. 黃土丘陵區林草恢復進程中土壤入滲特徵研究[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7,39(01):62-69.[4] 陳文媛,徐學選,華瑞,丁康,Shahmir Ali Kalhoro,杜峰. 黃土丘陵區林草...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科技特殊津貼。1946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監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土壤學會水土保持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3-2016)),參與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黃土區多尺度小流域土壤水蝕動態過程模擬研究(2007-2010);高海拔寒區融水土壤侵蝕機理與過程模擬研究(2013-2017))和兩項國家973計畫專題(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2007-2010));黃土丘陵溝壑區典型流域水資源對氣候變化和流域治理的回響(2010-2013)...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子專題:“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綜合調控原理與治理範式”,2007年——2010年 北京林業大學科技創新計畫項目:“防護林體系空間配置對水資源的調控機制”,2011年-2015年 主要論著 Wei Zhang, Jianzhi Niu, Verónica L. Morales et al. Transport and retention of biochar ...
傅伯傑開創性的將格局-過程-尺度有機結合,揭示了黃土丘陵溝壑區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對土壤水分、養分和土壤侵蝕的影響機理,建立了坡地土壤水分空間分布模型,比較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結構的水土保持效應,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提出了景觀多樣性的概念和類型,發展了農業景觀可持續性評價指數和模型,...
楊鳳群, 齊雁冰, 常慶瑞, 等. 農牧交錯帶植被恢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水土保持通報, 2014, 34(2): 57-62.齊雁冰, 常慶瑞, 田康, 等.黃土丘陵溝壑區不同植被恢復模式土壤無機磷形態分布特徵.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3,32(1): 56-62.Yanbing Qi, Qingrui Chang, Keli Jia, Mengyun Liu, Jing Liu,...
本書以位於黃土丘陵溝壑區的甘肅省天水市典型流域為對象,分析黃土地區流域內降水量的空間相關性和變異性,全書共10章,內容包括緒論、流域特徵與流域數字高程模型、流域景觀格局 演變等。作者簡介 余新曉,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生,甘肅省平涼市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現任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
(2)田軍倉(1T/1),《灌溉為主水庫群聯合最佳化調度研究》,《西北水利科技(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1988,(4);(3)田軍倉(1T/1),《建設“三三制”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態農業是發展寧南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二副區黃河農業的正確方向》,《寧夏農學院學報》,1991,(3);(4)田軍倉(1T/1),《農業灌溉...
劉 霞,等.樹幹莖流研究方法及其述評[J].水土保持學報,2008,18(3):137-140 邢先雙,武春霞,張光燦,劉霞,等.淄川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區枯落物持水特徵研究[J]. 中國水土保持,2006(4):13-15 李小磊,張光燦,周澤福,劉霞,等.黃土丘陵區不同土壤水分下核桃葉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回響[J].中國水土保持...
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城郊小流域的污染物過程研究,2009~2011。4.黃河水利委員會治黃專項“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數學模型(第一期)研發(項目編號:黃水保[2006]51)”的“坡面徑流侵蝕過程及輸沙關係研究”,2008~2010。5.水利部事業行政性經費項目。內蒙古牧區不同類型生態水利模式示範項目(1262160600118),2006~2007。...